
《心游萬仞》中國畫莊小尖
2009年,秋拍的井噴、天價藝術品接連出籠、牛市來臨的期望……這一切的一切喻示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雖然面對眾多障礙與問題,但發展的欲望和沖動已將虎年脹得滿滿的。所以我們講,虎年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然而,作為一個新興市場,中國藝術品市場虎年的發展將更多地取決于國際、國內市場及其環境的快速變化,也只有在變化中,我們才會看到機遇的影子。
在新的一年里,中國藝術品市場有哪些新的亮點?市場結構會有哪些變化?瓶頸問題該如何解決?基礎問題應怎樣推進……在虎年來臨之際,本報記者與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先生進行了以下對話,以期對虎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雄姿有一個更加準確與生動的描繪,兼供藝術品愛好者選擇藏品時參考。
內地藏家積極參與海外拍賣
記者:金融風暴后,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整,整合能力迅速增強,以華人文化圈為中心的推動,再加上印度藝術品市場的不斷興起,特別是香港與北京的呼應,推動了亞洲藝術品市場復蘇與整合發展的步伐,逐步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您認為這個“亮點”在虎年會不會更亮?
西沐:會的。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反彈,亞洲藏家尤其是中國內地買家活躍起來。據香港佳士得公司統計,在去年的秋拍中,來自亞洲區的買家所占比例高達86.4%,而中國買家達69%,其中內地買家的購買力最為強勁;另據報道,“亞洲當代藝術”拍賣的總成交額首次超出美國。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亞洲當代藝術拍賣額達1.3億歐元,而美國當代藝術拍賣額為1.23億歐元,其中中國當代藝術拍賣額達9500萬歐元,是這一趨勢的最大獲益者,這意味著中國繼續保持“全球藝術品拍賣收入排名第三位的位置”。
在國運的牽引與巨大消費能力的推動下,華人文化圈的文化認同感將進一步增強。從全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局勢來看,中國及亞洲區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政經實力和文化主導權的進一步提升,致使國際藏家對中國藝術的需求也呈穩定上揚的趨勢,從而讓中國藝術品市場有了更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藏家并非只活躍于亞洲藝術品拍賣市場,2008年和2009年,中國各地的買家積極參與了紐約、倫敦等地的拍賣,紐約、倫敦近期拍賣的中國買家人數之多為歷年之冠。有研究認為: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藝術品市場出現了復蘇跡象,而中國市場的表現則明顯優于全球。同時,北京作為中國藝術品中心的位置將繼續強化。可以預料的是:北京藝術品拍賣份額還會繼續增加,億元價格在北京的出現,沖擊力是巨大的,它對海外拍品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這進一步增強了北京藝術品中心市場的地緣優勢。
收藏逐步成新興的文化時尚
記者:近年來,我注意到書畫市場有這樣一個巨大轉變,就是同一位名家的作品也會因藝術含量不同而以不同的價格成交,這說明藏家的素質在提高,“聽畫而不看畫”的現象在逐漸消逝。我想,這種現象在虎年的藝術品市場中會更加明顯。
西沐:是的。以學術為主線的藝術史視角,會讓藏家進一步聚焦于關注典范與經典的價值存在,泛藝術化的運作效應會一步步降低。隨著收藏規模與參與人數的不斷擴展及藏家素質的提升,及以新的價值構建為核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文化的不斷的形成、發展,中國的收藏正在由雅好研究、鑒賞投資,逐步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時尚。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外各種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企業家從商界抽身出來,將投資眼光鎖定在藝術品上,于是老一輩藏家正逐漸淡出,而民營企業家則成為收藏的主力。這表面上是一次尋常的購買力及參與群體的新陳代謝,其實質反映的卻是一種收藏文化價值判斷的變化與確立。今天的中國企業家投身藝術收藏,可以說已經成為是一種潮流、一種時尚。收藏,也成了一種品位的象征與標簽。與此相對應的是,關于收藏價值標準的研判也在一步步走向理性與現實,這是目前這一企業化資本參與勢頭進一步保持的主要支撐。
記者:對于進行藝術品投資的企業家來說,藝術品可能首先是一種消費,但也不排除把它當作一種投資或金融工具。甚至有一種說法:企業家將接管藝術品市場。
西沐:企業進行藝術品投資正成為一種資本運作的新方式,這也是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成長的一大支撐。但是,雖然法人股投資、企業藝術館及藝術基金不斷出現,現實的問題卻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與資本目前還是兩條不相關的平行線,短期內難有交集,使藝術品市場還處于一種長不大的稚嫩狀態。
在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不斷壯大的過程中,藝術品資本市場不斷拉動與擴張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已成為一種強大動力與大趨勢,不可回避。目前,中國藝術品經營主體與機構正在大力改制,向上市的目標加速前行。可以預見的是:2010年應該會有實質性的突破,特別是拍賣公司上市會進一步提速。
佳士得蘇富比面臨嚴峻挑戰
記者:說到拍賣公司上市,我又想到以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形態出現的拍賣市場,它最值得藏家關注,而中國的拍賣行近年來也逐漸成熟起來,走品牌化競爭路線,越做越強。
西沐:中國藝術品市場在調整與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雙重制衡下,2010年會不斷釋放出更多回暖的信號,而這種信號的釋放,除了畫廊經營者最先有覺察之外,更具標示意義和吸引注意力的是拍賣市場。因而,2010年承接2009年的市場表現,高價藝術品還將會高調亮相,并且數量會進一步增加。如果說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特別是秋拍出現井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回暖的“迎春花”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干擾的話,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則會重新找到一種市場不斷向暖向好的感受,因為資本特別是新進入的資本,更多地是在拍賣這個平臺上長驅直入,原因是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即使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有再多的不完善與問題,但它畢竟是最成熟、最公開、最透明的一種市場形態,舍此無它,資本對它的青睞,天經地義。
記者:這樣一來,我們的拍賣業在新的一年里是否還會唯佳士得、蘇富比的馬首是瞻?
西沐:以往,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歷來都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但這種現象現已改變,其曾經高不可攀的成交額,已經被內地多家公司輕易超越。也許,人們不會再把它們作為決斷市場的依據,而僅僅是一種參考。我們還會看到,佳士得、蘇富比拍賣的中國市場份額還將萎縮。
隨著內地拍賣的海內外資源不斷拓展,兩世界巨頭廣泛的人脈優勢已被削弱。2010年后,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或許將面臨著重要策略的轉化,因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與企業,已經對其構成挑戰,甚至是顛覆。
“四大瓶頸”攻堅將有深入進展
記者:在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不斷壯大的過程中,秩序化、規范化運作的觀念與認識須有相應的體系與體制來保障已初步成為共識,據說中國藝術品市場標準化工作同時也在起步,那么相關部門對此做出了怎樣的舉措?
西沐:中國藝術品市場關于誠信體系的運作與管理正在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如何發展及如何監管等議題已逐步地在納入政府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或者說已成為重要議題。其中信息化與標準化工作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品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前不久,商務部公告了《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行業標準,它不僅是我國拍賣行業恢復發展20多年的第一部行業標準,更為重要的是,拍賣行業是現階段中國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支柱之一,拍賣行業的發展健康與否,可以說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的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行業標準的發布,在市場轉型的關鍵時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與標示作用。
在商務部發布《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行業標準的同時,文化部也在積極地起草論證有關藝術品市場標準化的一些具體工作,如由本人牽頭或主要參與的藝術品評估及畫廊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就已進入審查階段。我想,這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代表著政府參與誠信體系的建設、規范市場的一個著眼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記者:我們知道,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四大瓶頸”,如誠信問題、資產化問題、市場主體發育問題及環境問題等一直制約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應如何解決?
西沐:圍繞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四大瓶頸而展開的攻堅會有進一步的深入進展:首先是以資產評估及資產化為核心的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育與發展已不斷有所突破;其次,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的建設已引起廣泛的重視與關注;第三,以市場主體的發育與發展為核心的市場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已逐步地納入到各級政府的議事視野,其中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第四,以審美文化重建為核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環境建設也日益引起學界、政府及藏界的熱議與關注,如何構建既充分體現本民族的審美趣向,又與面向世界的審美文化體系同步的市場環境,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熱點問題之一。
另外,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理論研究進入深入化、系統化階段,人才的培養問題已初步提上日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