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記者從陜西歷史博物館獲悉,堪稱二十世紀唐代考古最為重要發現之一的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將于4月6日在西安首次大規模集中展出。目前,“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布展工作已經基本就緒。
1970年10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了兩甕一罐,其中收納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藥物、中外錢幣等文物共計1000多件。何家村出土文物,成為考古界公認的二十世紀唐代考古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
“從開始規劃到布展,整整花費了一年多時間。”陜西歷史博物館陳列部主任楊瑾告訴記者,此次文物展將是何家村窖藏自1970年發現以來首次大規模集中展出。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展出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精品300多件(組),其中包括鑲金獸首瑪瑙杯、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銀壺和鴛鴦蓮瓣紋金碗四件國寶。展品中有一多半為首次公開亮相。
施工中挖出絕世珍寶
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那是1970年10月5日下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處工地(現西安水文巷)內,現場一片忙碌。民工們像往常一樣打地基的打地基,運土的運土。當地基下挖到距地面80厘米的時候,突然露出了一個陶甕。“挖出古董啦!”正在施工的民工們一下子都圍了上來。甕蓋一打開,一罐子的寶貝金光閃閃,人們一下子驚呆了?,F場有人趕忙將這一情況報到當時的革委會,最后到了陜西省博物館。省博物館立即派韓偉、雒忠如、杭德州、王玉清、戴應新等同志前往清理。
到達現場后,專家們一面對出土文物實施保護,一面繼續向四周普探。幾天之后,在第一個陶甕出土地北側不遠處,第二個陶甕露了出來,其大小和形狀與第一個陶甕基本相同,只是上面蓋了一層銀渣。戴應新打開這個陶甕后發現,甕口是一塊方玉,方玉下面摞著銀盤、銀碗。金盆、金筐寶鈿團花紋金杯、玉帶、銀盒和鎏金鸚鵡提梁銀罐等器物都在里面,琳瑯滿目,令人驚嘆不已。打開鎏金鸚鵡提梁銀罐的蓋子,里面還盛著水,幾團金箔漂于水上,12條小金龍井然有序站立在上面,紅、綠、藍等寶石也全部在水中。
考古人員在陶甕的旁邊還發現了一個小銀罐,美輪美奐的獸首瑪瑙杯(現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躺在里面。
兩陶甕裝了上千件文物
“這些文物當時被緊急運往陜西省博物館內進行清點、登記,兩個陶甕里共裝了1000余件。如今,這兩個盛裝過珍寶的陶甕也被文物工作者從庫房中搬出,擺放到了剛剛布置好的文物展廳里。”昨日上午,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批文物按類可分為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 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504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副,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等。
經過考古工作者的鉆探并對照文獻記載,初步判斷何家村金銀器窖藏所在地位于唐長安城興化坊內。這批珍寶均為唐宮廷之物。成建正說,何家村金銀器種類之多、等級之高歷史罕見,這一發現在學術發現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西安是唐都長安的所在地,在京城內發現這么集中、豐富的唐代金銀器寶藏,還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
何家村金銀器自發現至今已整整40年,由于歷史原因,所有文物從來沒有全面、系統地展示過,除了少有的十來件外,基本上藏之高閣,秘不示人。“何家村珍寶名震海內外,但這么多年也僅僅有10余件‘寶貝’外出展覽,足跡遍布世界上19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處都會受到熱捧。”陜西歷史博物館外聯科科長曹曉明說。
寶貝中咋有“半成品”
何家村遺寶中有一部分金銀器皿,雖然制作精美,但從紋飾上看尚未完工。昨日上午,記者有幸近距離目睹了剛剛擺放到展廳里的文物。記者發現,此次展出的一件孔雀紋銀方盒,正面對稱的兩只孔雀相比較,左邊的腹部還未鏨刻出羽毛,腳下踩著的蓮蓬也沒有孔眼;另外幾件鎏金小銀盒,蓋面上僅僅刻畫出起稿線,而且起稿線細如發絲,離紋飾加工的最終完成還有許多道工序。
何家村出土文物中為什么會出現未完成品,至今沒有更明確的答案,但專家們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這些精美的金銀器大多數應是由唐代中央官府金銀作坊院制造,供皇室使用的。
出土文物印證“舞馬祝壽”史實
為了破解、驗證歷史上的諸多疑問和謎團,何家村窖藏發現之后,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專門抽調精兵強將,對這批文物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讀和破譯。
唐王朝是非常尊崇馬的,在唐代,馬不僅廣泛地應用于戰爭、交通、運輸等方面,而且還大量用于宮廷貴族的社交和娛樂活動之中,最讓人憧憬的就是風流天子唐玄宗時期的舞馬。文獻記載,玄宗時,宮廷專門馴養了百余匹舞馬,玄宗經常親臨現場觀看并訓練。每到唐玄宗千秋萬歲節(玄宗的生日)時,這些舞馬就在興慶宮勤政、花萼樓下給唐玄宗跳舞。舞馬都披著非常漂亮的錦繡衣服,掛著瓔珞,牽馬的壯士也都著金掛玉。高潮時,舞馬就會躍上三層高的板床,壯士們把床板和馬一起舉起來,舞馬銜著酒杯給玄宗敬酒祝壽。舞馬也隨之喝了酒,醉了,“舞馬銜杯醉如泥”這句唐詩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景。以往人們只是依據文獻記載展開聯想,甚至懷疑這是不是真的。何家村出土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的舞馬造型竟與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專家充分考證后表示,舞馬祝壽確有其事。
誰是何家村珍寶的主人
猜想一:租庸使劉震埋藏珍寶
唐代金銀器研究權威專家齊東方研究認為,這批珍寶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在戰亂之時匆忙埋藏的,而珍寶的埋藏年代應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中。也就是說,何家村遺寶是收繳上來的庸調及保管的宮廷珍寶。
猜想二:邠王李守禮藏寶地下
在發現的珍寶里面,單單錢幣就達40余種504枚,這在錢幣史上還是第一次,是錢幣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現。“窖藏的主人是搜集古錢和外幣的愛好者,是一位收藏家。”根據文物出土地點是興化坊邠王李守禮王府的部位上這一線索,有學者提出珍寶的主人就是李守禮。
猜想三:中尚署從容埋寶
“何家村遺寶是唐官府中尚署管理的皇家財物,窖藏是一次從容的搬遷。”陜西歷史博物館專家韓建武研究發現,出土文物中很多器物中都有“墨書”,“墨書”涉及器物和器物中盛裝貴重藥材的重量等內容。能詳細記載這些內容,說明這些器物是嚴格按照程序從庫房中提取的,并不是在戰亂突發后倉促掩埋到地下的。
猜想四:珍寶主人精通道術
遺寶中與道教關系密切的還有十二條金走龍。有專家認為,走龍是道士為信徒舉行重大儀式時,用來向東南西北及天地六方之神表達誠意,祈求長生不老的信物,擺放時龍頭就朝著它要指向的那方神靈。據此判斷:這批遺寶的主人是一位精通道術的尊貴人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