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玩收藏的人有80%收藏瓷器,可我卻對瓷器一直找不到感覺。最讓我顏面掃地的是有一次在北京古玩城,一位南方商人拿著一件肉色的瓷瓶子跟我說:“您看這釉色、這器型、這胎質、這畫工……多美啊!”可我實在沒有發現這東西美在哪里,我感到極度崩潰。
在去了幾次拍賣會預展之后,我漸漸學習到一些欣賞瓷器的方法,自卑的陰霾也逐漸散去。那幾年,元青花受到全世界藏家的追捧,我于是也做著不切實際的夢,想擁有一件元青花。
有一次到廈門出差,獨自到鼓浪嶼閑逛。印象里看過一本介紹鼓浪嶼風俗的書中提到這里有一個外國人開的古玩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還真在一個偏僻的小巷里邂逅到這個西班牙人后裔開的店,店里還擺放著我看過的這本書。
店主的普通話一般,但很熱情。店里堆滿了電話機、煙袋鍋子等舊物。店主介紹,這里的東西很多都是他走街串巷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海撈。從宋朝開始,中國的瓷器就源源不斷地銷往海外,那海撈一定有不少精品。我確信自己找到了全國文物販子都還沒開發的“處女地”,于是抱著一個畫有元代典型紋飾——鳳紋的碗,認定就是元青花。賣家開價1000元,我恨不得趕緊掏錢。用最后一點點理智,我給師傅撥了個電話,剛說要拍個照片發個彩信給他,手機就沒電了。沒電就沒電吧,這么大的“漏”怎么能不撿呢!和賣家殺價到800元,興高采烈地捧走了寶貝。一路想著這只碗歷經滄桑數百年的坎坷,心中無限感慨。在機場,連攝像機、照相機都拿去托運了,手里只緊緊抱著這個青花碗。
給師傅打開包裹時,我小心翼翼地問:“您看這是元青花嗎?”師傅看看碗,又看看我,連手都沒上說:“嗯,是圓的。”讓我哭笑不得。師傅說:“現在不是20前了,后海的荷花市場都能買到官窯。現在真東西少了,要是真有心學,沒事多逛逛博物館,別糟蹋錢了。”
多年后想想,當時只聽說個名字就敢上街買,實在是魯莽。好在現在理智多了。雖然一直沒能擁有一個元青花,但每次看到這個“圓”青花時,心中總有一番別樣的感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