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教育歷史資料》盡管書頁泛黃、書角卷曲,但保存十分完整。賀文兵/攝
近日,市民李龍如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剛發現的寶貝——一冊收錄在《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教育歷史資料》油印本中的徐特立在蘇區時編寫的自然常識課本。據稱,這一課本之前未出現在徐特立相關文集及其藏書中,李龍如發現的這本課本可能為惟一存世之作。
已是古稀之年的李龍如是徐特立的鐵桿粉絲,大半輩子都在同這位著名教育家的藏書與文集打交道。“我是學歷史的。1984年徐老的15300多冊藏書全部交由湖南圖書館保管使用,我也跟著這些書來到了圖書館。”不久前,在搜集整理徐特立在蘇區的教育工作資料時,他無意中發現一本名為《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教育歷史資料》的油印本,書中收錄有一冊徐老編寫的自然常識課本。
“沒想到在二樓開架藏書中能淘到這樣的寶貝。”說起自己的發現,老人激動不已。原來《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教育歷史資料》是上世紀50年代末舉辦的北京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展覽會上,湖南館辦公室專門搜集、整理的革命戰爭時期老根據地的教育歷史資料。資料全部由工作人員從安徽、江西、陜西、福建等地抄錄而成,原本是湖南圖書館的內部資料。盡管書頁泛黃、書角卷曲,但保存十分完整。
記者翻閱該書時發現,這冊自然常識課本是徐特立等人上世紀30年代初在蘇區所編,內容共有3部分:天文地理類(共9課)、理化類(共7課)、生物及生理衛生類(共12課),遺憾的是書中整理保存下來的只有天文地理部分。李龍如指著課本中“我們坐在船上或車上,當向前進時,常常覺得兩旁的樹木等物體向后飛跑……”的一段文字,回憶起1951年自己讀小學時,課本中也有同樣的內容,推測這本書極可能就是新中國自然常識課本的原型。該課本通過身邊事例深入淺出地傳授自然科學常識的形式,與當前問題式、探究式小學科學課教材注重對學生興趣、能力的培養及科學啟蒙教育不謀而合。
李龍如表示會將自己的發現上報圖書館,希望能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妥善保存,供喜歡徐特立及研究新中國教育發展史的人們研究使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