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家境所迫,幼年清貧,少年受苦,自立自強。得命運青睞,二十五歲得小名,生活稍得以改善,便夜郎自大,浮躁之心日甚。為了反省過去,回歸自我,在三十歲那年成功舉辦詩書藝術展覽之后,急流勇退,潛心向學。于2004年至2006年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又于2007年至2010年進修于中國美術學院。五年的脫產學校,苦心積累,終于有了今天與讀者見面的這本新集子。如果說在我27歲時由新風出版社出版的《書法集》和29歲時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詩書集》得到了社會上人們的喜愛的話,那么,時隔五年后的今天,由珠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這本《詩書畫集》則是受到了業(yè)內同行與同教的認可與偏愛。這是我近20年來在藝術的道路上艱辛求問,嘗到的第一個“定心丸”,同時也是我不斷探索的心扉,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敞開!
在這里,要感謝我身邊一直以來伴隨著我成長,鼓勵著我走進藝術院校接受系統教育,并死心塌地扶持著我度過這五年學習的光陰,且在日后也需要他們更多支持的友人和家人;更多感謝孜孜不倦教誨過我的諸多良師;同時也要感謝許許多多的同道、同窗。沒有他們便不會有我今天取得的進步。在此恭躬三叩!
此書的出版,要感謝我現已八十高齡的恩師李鐸先生,在2010年元旦初,北京的天特別冷,他老人家在風雪之夜親自為我題寫書名并作序。要感謝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為本書的扉頁題字。要感謝不斷抬舉我并給予了我莫大鼓舞與殷殷期盼的前輩:潭仲池先生、歐陽中石先生、沈鵬先生、張辛先生、胡抗美先生;我在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導師鄭曉華教授;在2005年時看了我當時出版的《詩書集》,給予過我表揚和嚴辭厲句批評的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周德聰教授;在2005年時收到我當時寄去的《詩書集》,給予肯定并親自作文發(fā)表于《美術報》的該報編輯蔡樹農老師和我的同齡道友——評論家何朝波兄。是他們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自為本書寫作序言和跋文。
很感謝將此書引薦給張辛教授與胡抗美老師的鄉(xiāng)親前輩周友羅先生;為此書的設計和制作付出了巨大心力的好友李祥政先生,及出版發(fā)行此書的珠江文藝出版社。
這么多的陽光雨露滋潤著我,我一定不負眾望,將于明年始繼續(xù)問學于北京,“從最上乘,具正法眼”,“不改初衷,不斷前行”!
謝謝!
二零一零年元月九日
王芳澤于晴云山房燈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