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革期間一幅《毛主席去安源》聲名鵲起,人生際遇大起大落的著名畫家、原北京畫院院長劉春華,近年來幾乎處于與外界絕緣的狀態。經歷3年養病后,近日他首次出現在廣州某畫展上,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劉春華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在文革期間一共印刷了9億多張,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張油畫。劉春華說,當時他收到了4麻袋的來信,里頭甚至還有情書。
然而,就是因為這幅畫而出名的劉春華后來遭到“四人幫”的打壓。而1995年在北京嘉德秋季拍賣會上,這幅《毛主席去安源》最終以605萬元的價格被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拍得,創造了當時中國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了將近10年。之后,劉春華又身陷官司之中,使他飽受訴訟之苦。
經歷了畫壇名與利的大起大落,如今的劉春華選擇了沉寂,每天幽居于北京的家中讀書、練字、畫畫,筆下也不再是領袖肖像,而是一幅幅意趣盎然的世俗風情畫,有賣紅薯的姑娘、有街頭耍猴的藝人、有賣報紙的老伯……。
創作:從畫偉人到描繪社會底層
1967年,劉春華創作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塑造了青年毛澤東身著藍色長袍、臂夾紅雨傘的形象,之后由《人民日報》等“兩報一刊”公開發行并隨報贈送彩色油畫,印量達9億多張,成為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張油畫。
時過多年,許多人記住劉春華,仍然是這幅《毛主席去安源》。劉春華說:“我見過一個當代藝術的雕塑,把《毛主席去安源》這幅畫做成一個雕塑,但是全身上下都圍滿了花。我還在網上看到,這幅作品被年輕的畫家修改,毛主席手上加了一個提包……對于這些作品我不置可否,這些作品大概表現了不同年齡層的藝術家對國家和歷史的不同看法。”
《毛主席去安源》這幅畫,對他的人生道路影響很大。“我一輩子紅得發紫,黑得發亮,好幾個來回,都和這幅畫有些聯系。但到底這幅畫好不好,都是別人說的,我從來沒有跟著評論過。我只是想說,我用心畫過這幅畫。”
這些年來,身為北京畫院院長的劉春華不舉辦畫展,鮮有新作問世,現在他在從事什么創作?
劉春華并未停歇,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不再從事偉人肖像畫創作,而開始畫一幅幅世俗風情畫。在他筆下,活躍著北京城的各種市井生活景象。兩張《耍猴圖》,一幅畫于北京街頭,一幅畫于印度街頭,趣味橫生。印度耍猴人,用一只小棍指揮猴子跳舞;北京街頭的耍猴人,敲鑼打鼓,嘴里吆喝“你不耍就挨打”,惟妙惟肖。上世紀90年代,北方城市里“盲人算命”很流行,劉春華又有了題材,畫中一個算卦先生,戴著墨鏡走路,顫顫悠悠。劉春華配上一段題記:“當人們茫然不知如何前行之時,于是有盲人指示機宜,令人歡呼雀躍如見天日,喜乎悲乎?不得知也。”劉春華在調侃,盲人連自己的路都看不清楚,豈能為他人指點人生路?還有一幅畫《小丑露臉》,一個小丑滑稽的臉孔,配上一首打油詩:“吹拍拉踹是硬功,若有心肝練不成,莫管世人論美丑,練到無臉能稱雄。”劉春華其實借小丑諷刺時下一些人的嘴臉。
劉春華說,自己在對社會底層的描繪中,找到更多樂趣。
市場:畫家與炒家有時會“演戲”
如今,各種天價作品滿天飛,劉春華又如何看待市場與藝術的關系?“現在很多人不是看畫,而是聽畫。聽到某人是大師,就跟風去買,去炒作,這就等于完全被市場左右了。”
劉春華說,現在的拍賣市場,不乏一些叫價太高的數字,以及畫家與炒家“演戲”的情況,明面上拍出天價,實際成交價格卻很低。“藝術史有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一些當代出名的藝術家,可以持續努力,就可能在美術史上站住腳,也可能有一部分人成為過眼云煙,很快就會煙消云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