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蘇六朋 采薇圖
“早知道破爛成那樣的字畫也能修復原狀,我就不會走寶了”,張小姐曾把一副從家里翻出來的破爛對聯以幾百元的價格賣掉,當時以為自己白賺了幾百元,偶然的機會才知道這副對聯被修復后在拍賣會上以七八千元的價格賣出,后悔莫及。
廣東地處南方天氣較潮濕,加上大多數非行家的普通市民不懂妥善收藏,導致幾十年前的字畫或者發霉、或者被蟲蛀,或破舊不堪,最后被當作垃圾換得一點小錢。
其實,很多品相不佳的字畫還有挽救空間,經過修復后的字畫有可能價升數倍到十數倍。
破損成片的字畫也能修復如原
在嶺南,大多數字畫都有發霉的問題,在字畫上形成一點點的斑跡,影響美觀和市場價格。蟲蛀也是廣東字畫收藏的一個普遍現象。有的字畫表面上常常因為蟲蛀而布滿了小孔,有時候小孔之多甚至使字畫產生了斷裂,變成一些藕斷絲連的碎片;有的字畫由于人為因素而出現破碎。
而字畫的修復是裝裱中最難、最深奧的一環,也叫揭裱,主要包括把舊畫(或破損的新畫)發霉的部分清洗如新,或把蟲蛀、破損部分補好,還以原貌。如果裝裱師工藝精湛,還能把已經皺成一團的爛畫還原。
修復后價格漲7000元
裝裱師吳昱告訴記者,他能把被蟲蛀得似乎面目全非的字畫恢復原貌,令其價格大翻筋斗。比如一副清代黃樂之的對聯,已經斷成了好幾片,上面還有許多小孔,可能連1000元也賣不出去,但經過他的修復后,在市場上至少可以賣到7000~8000元。
修復的工藝說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難度很高:把原來字畫后面托底的“托紙”揭下,換上新的托紙,用糨糊貼緊在字畫背后;每個破損的位置,兩張紙張(或絹/綾)交接處有高低不平的情況,要盡量修平交接處;三是在原來破損的地方補上墨或顏料,顏色要盡量與原色一致。
這個修復過程中最難的是拼接和補色兩個環節。為了符合原貌,拼接過程中要毫無差錯,令所有的線條筆墨準備對接,需要細致的功夫;在補色環節,除了顏色準確外,還講求顏色的新舊,這要求修復者不但是一個工匠,還要是一個懂得書畫的行家。
除此以外,裝裱師還要對紙張(或絹/綾)非常熟悉,要選配與畫心的顏色、紋路相近的紙張(或絹/綾),以達到更好的整體效果。
名家書畫即使破損也價格不菲
一般一件破損的字畫,根據破損程度需要的修復時間在十余天至二十余天之間,價格從一兩千元至近萬元不定。因此,收藏行家認為,不是所有的字畫都有修復的意義,如果一件字畫的價格連一兩千元都不到,用高于字畫本身價值的價格進行修復,也是沒有意義的。
而對于名家字畫來說,修復就意義重大,如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名家之作,即使有破損,價格也不菲,更不用說修復之后了。
品相差者經修復也有賺
一般來說,經過修復的字畫,價格可上漲數倍到十余倍,特殊者則漲得更厲害。因此,也有精明的行家以此為機,以較低價格收買一些品相差的字畫,經過修復賺取升值的利潤。
不過,吳昱強調,雖然修復能為字畫帶來很大的升值空間,但衡量字畫的價值,還是要以字畫為本,字畫作者的名氣、功力,才是決定字畫真正的市場價位的重要依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懂得裝裱的師傅就懂得修復,如果是較重要的字畫,還是要找技藝更信得過的裝裱師修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