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低調開盤,誰也沒想到,接下來居然是一整年的“逼空”行情——一年內,中國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三度被打破,并首次出現超過一億元的中國藝術品,且一年內出現了4件。業內一片聳動,謂之“億元時代”到來,而掀動這場巨浪的,卻是四位華人買家。隨著年度十大天價拍品座次排定,人們發現,十大拍品中,至少有一半被證實是被這四位超級買家拍去的。
拍出5000萬元天價居然排不進前十
1996年10月,中國嘉德秋拍,傅抱石手卷《麗人行》以1078萬元成交,這是中國繪畫作品首破千萬元大關,而13年后的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過千萬元的拍品至少70件。“《瑞士雪山》拍到5264萬元,都創了張大千作品全球最高價了,居然連去年成交前十位都排不到。”北京匡時拍賣老總董國強苦笑道。
的確,在國內各家大型秋拍依次落幕后,2009年的中國十大天價拍品也隨之排定,中國古代書法、繪畫作品占6件,清代瓷器占3件,另外一件是齊白石作品。毫無疑問,中國古代書畫引領了這場意外的復蘇行情。
業內人士證實,天價拍品的買家基本來自國內,他們多年來一直在買藝術品,而且錢都是來自他們的自有資金。北京保利拍賣公司董事趙旭指出,去年天價成交的一些拍品,有些本身就是清宮舊藏,一個世紀以來飽經磨難散失海外,而今全部回到國內,這應歸功于內地藏家的愛國熱情,同時,西方經濟的問題是個外部因素,這是一種時世的轉換。
四大頂尖買家互掐造就天價
業內分析,天價頻現,一方面是因為連續出現了市場罕見的頂級拍品,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幾位華人大買家對心儀拍品往往志在必得,對花錢多少反而沒什么概念,因此最終成交價往往會超出估價好多倍。
目前,四位頂級華人買家已經隱現,他們分別是上海天衡拍賣公司董事長陳郁、上海新理益公司董事長劉益謙、臺灣著名藏家林百里,還有一位是不知其名的山西大買家,眾多天價的出現,歸功于他們的爭搶。
在創造了全球中國畫最高價的明代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拍賣之前,那位山西大買家就表示準備花1.5個億買下,而此前公布的估價僅僅是2000萬至3000萬元。但最后,上海的劉益謙以他向來喜歡的手法在這位藏家1.5個億的舉牌價上面又加了一小口,最后以1.51億元的價格橫刀奪愛。但兩件創出天價的古代書法拍品《局事帖》和《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雖然劉益謙也頻頻舉牌,但最終仍沒有得手。
未來走向如何已不難判斷
對于2009年的天價神話能否續寫,董國強先生認為,這取決于市場上能否再出現像去年那么好的拍品,他同時提醒,優秀拍品升值幅度遠遠大于普通拍品。“有些人挑小名頭,拍低價位作品,回避風險是對的,但這么些年來的事實證明,那些小名頭拍品基本漲不動。”
就在十大天價拍品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的《局事帖》1996年曾在境外以50萬美元成交,創當時中國書法的最高拍賣價,13年后,漲了近30倍。而第10名天價拍品蕭云從的《青山高隱圖》,兩年前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成交價不到300萬元,兩年漲了20倍。
去年的拍場一把火著實點燃了業內的熱情。董國強透露,一些素來喜歡憑自己的學識來撿漏的資深行家,現在都敢舉牌買1000萬元級別的拍品了,而且隨著天價拍品越來越多,社會公眾的關注度也會大幅上升,銀行界也開始對藝術品市場表示濃厚的興趣了。中國藝術品的未來走向如何,已不難判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