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他走遍名山大川,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在我市荷花池社區(qū),也有一位“徐霞客”,他酷愛旅行,旅行之余,還酷愛收藏各類地圖。20多年的時間里,他收藏了全國各地各類地圖2000多種,其中,自民國以來的揚州地圖就有100多種。
這位老人名叫王繼宗,是荷花池社區(qū)的熱心志愿者。他退休前曾經(jīng)在市區(qū)一家農(nóng)行工作過,一直酷愛旅游。工作之余,他走遍了廣州、西安、北京、杭州等諸多城市。正因為愛好旅游,他開始潛心收藏各地地圖,特別是各個城市的交通旅游地圖。
在王老的家里,有一間專門的屋子,里面堆滿了他收藏的地圖與各類圖紙、報紙,一捆捆,分門別類。他收藏的最早一份揚州地圖,是民國九年初版,民國二十年出版的《新體江都縣地圖》。那是一份油印地圖,用八千分之一的比例尺繪制。當時的江都縣包括了現(xiàn)在揚州城區(qū),地圖上城門、城墻、水關、街巷、園林、學校、廟宇、醫(yī)院、運河一應俱全,城北的保障河基和筆架山清晰可見,對當時揚州城的介紹也比較詳盡。
說起這張地圖,它的來歷還有點戲劇性。2000年4月的一天,王老去逛紅園花鳥市場,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幅地圖。當時人家要價200元,這相當于他當時工資的五分之一,可他絲毫沒有猶豫,出手就買了下來。
在這些地圖中,1981年出版的《揚州交通圖》把人拉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揚州。當時的揚州城區(qū),從東到西只有江都路(現(xiàn)在運河西路)、廣陵路和甘泉路。一般人騎自行車不用十分鐘就可以穿城而過。這幅地圖成了改革開放初期揚州的珍貴資料。
王老收藏各種地圖的消息引起市檔案局的重視,有關專家上門來,將他的地圖一一復制存檔,稱這些地圖對研究揚州行政區(qū)的變遷、揚州街道和歷史景觀的演變,有著重要史料價值。
當然,這些地圖中,最適用的還是公交公司的交通線路圖。30多年來,公交線路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張,不斷增加與調整,公交線路圖也印了一次又一次。每次他都要到公交公司去找人要幾份來。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