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紛紛追捧近幾年來,海內(nèi)外藝術(shù)拍賣會上出現(xiàn)了不少“五四”文化名人的墨跡,從其市場表現(xiàn)看,幾乎都受到眾多藏家的青睞和追捧。
如2007年陳獨秀的《五言詩條屏》在匡時國際以24.6萬元成交;2009年陳獨秀致胡適信札在嘉德拍賣時,從150萬元起拍,最后獲價高達(dá)554.4萬元。有趣的是,這件信札最終沒有落入競拍者手中,而是被國家文物局行使“文物國家優(yōu)先購買權(quán)”,以同等價格購得。
當(dāng)然,此事在收藏界引起很大反響。在2009年上海敬華拍賣會上,陳寅恪先生文稿集112件以285.6萬元成交;王國維的《楷書陸龜蒙四首》估價8萬至20萬元,成交價50.4萬元;茅盾的《行書七言詩》獲價12.88萬元;柳亞子的《行書八言聯(lián)》獲價11.2萬元;顧頡剛的《行書六屏》獲價5.6萬元。
在2009年中貿(mào)圣佳拍賣會上,于右任的2件《行書五言聯(lián)》分別以112萬元和89.6萬元成交;孫中山的《行書七言聯(lián)》和《行書有志竟成》分別獲價56萬元和33.6萬元。在2009年嘉德拍賣會上,徐志摩致胡適的信札獲價112萬元,梁啟超致胡適的信札獲價78.4萬元。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胡適的《楷書不茍且》和《楷書格言》尺幅均不到2平方尺,成交價高達(dá)35.2萬元和33.03萬元;蔡元培《行書》估價僅3.5萬至5萬元,然而,上拍時各路買家競投踴躍,最后被一買家以67.23萬元收入囊中,高出估價13倍,讓眾多藏家為之一驚。隨后,國內(nèi)多家拍賣行相繼推出蔡元培的墨跡,結(jié)果成交價大幅攀升,有多件作品成交價在30萬元以上。
除此以外,郭沫若、馬一浮、周作人、沈尹默、郁達(dá)夫、聞一多,葉圣陶、巴金、老舍、朱自清、俞平伯等名人的墨跡都有上佳的表現(xiàn)。
價格飆升有原因在筆者看來,“五四”名人墨跡的價格飆升,有其深刻的原因。
眾所周知,上世紀(jì)初,中國社會曾發(fā)生了劇烈動蕩,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政府倒臺,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指民主、民權(quán)、民生成為了時代的最強(qiáng)音。
盡管那時屬于亂世,但時勢造英雄,既有戊戌變法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又有國共兩黨政要孫中山、黃興、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文化藝術(shù)方面更是光輝燦爛,如“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導(dǎo)師之一、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新文學(xué)運動的主將陳獨秀、魯迅、胡適;新文藝的先驅(qū)者弘一法師;教育出版界泰斗張元濟(jì);國學(xué)大師羅振玉、章太炎、王國維以及林語堂、章士釗、郭沫若、馬一浮、周作人、黃侃、錢玄同、陳寅恪、劉半農(nóng)、梁漱溟、錢穆;詩人于右任、沈尹默、柳亞子、郁達(dá)夫、徐志摩、聞一多;作家茅盾、葉圣陶、巴金、老舍、朱自清、謝冰心;歷史學(xué)家顧頡剛;哲學(xué)家馮友蘭;紅學(xué)家俞平伯;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吳昌碩、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
站在今天的角度審視20世紀(jì)初所呈現(xiàn)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中國歷史上恐怕只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可以相比,世界歷史上也只有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可以相比,更有的人將此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fù)興”。
名人墨跡升溫由于種種原因,建國后除魯迅、郭沫若、齊白石、茅盾等少數(shù)被廣泛宣傳外,很多文化名人因沒有得到宣傳而離人們漸行漸遠(yuǎn),有的被批判,有的被全盤否定,更有的甚至被逼自殺。即使被廣泛宣傳、家喻戶曉的魯迅,也是與真實的魯迅相去甚遠(yuǎn),正如著名畫家陳丹青所言,“面目全非。”實際上,面目全非何止是魯迅,20世紀(jì)許多大師級文化名人也是如此,要么被拔高,要么被貶低,要么被扭曲。今天,當(dāng)我們重新審視這些文化名人時,難免會有高山仰止之感慨。有專家認(rèn)為,收藏“五四”文化名人墨跡是很有價值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種種跡象表明,收藏“五四”文化名人的書法墨跡正在升溫,未來隨著人們對文化名人書法認(rèn)識的提高,收藏文化名人墨跡有望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