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巴黎攝影展
近幾年來,大致根據所交易畫廊的習慣,攝影作品在拍賣中一直被分為兩大門類。其中一類就是專業攝影作品,只有在這些作品中,你才能找到歷史上主流的攝影作品,例如經典的19世紀影像。
這些作品經受了去年經濟風浪的考驗,表現相當出色:在信用緊縮之前不算高得離譜的精美照片價格,目前的調整也相對有限。由于其載體的“可復制”性,市場對其可靠性都不太有信心,因此傳統上價格一直受到打壓。
在拍賣中,近期拍品中很大一部分的成交價要高于估價,這顯示出,對于拍賣行懇請賣家合理開價的行為,市場反應良好。
佳士得(Christie's)今年10月8日在紐約舉辦的多賣家拍賣會可被視為一個基準。此次拍賣共成交近350萬美元,是春季系列同類拍賣會銷售額的一倍,有近75%的拍品成交。這似乎構成了可靠的復蘇跡象。此次拍賣金額中包括成交價格最高的愛德華·謝里夫·柯蒂斯(Edward Sheriff Curtis)的作品,但該作品在拍賣后售出。
另一類攝影作品長期以來都被算在了當代藝術品市場。毫無疑問,這是藝術品市場中熱過頭的領域,顯然也是價格最需要調整的一塊。以出色表現掀開蘇富比(Sotheby)11月12日紐約當代藝術拍賣會日場第二期帷幕的攝影作品就是一個基準。這一類別從藝術上講種類非常繁多,它似乎試圖將太多的藝術主題統統堆砌到一起。維克·穆尼斯(Vik Muniz)模仿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粗糙但不失機智的作品估價3萬-4萬美元,最終以8.05萬美元成交;而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估價10萬-15萬美元,但僅以11.65萬美元(含服務費)成交。這對許多人來說乃是一個相當嚴厲的警訊。
當代藝術中的攝影作品目前的表現明顯遜色于經典攝影作品,盡管前者的平均價格遠高于后者。
我們該得出怎樣的結論?有一種強烈的共識認為,攝影是當代藝術的絕對中心。而這一判斷的推論則是:攝影是呈現完全自身的一種高尚文化;許多藝術家同時在專業攝影拍賣會和一般當代藝術品拍賣中出售其作品。
攝影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這一點越來越重要,其確切證據就是,目前在當代藝術市場中,一些源于攝影,但卻運用其它介質制作的影像作品非常走俏。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絲網版描繪圖片仍不失為楷模,不過還要加上諸如察克·克勞斯(Chuck Close)以11種不同色調的灰色紙漿制成的自畫像(估價3.5萬-4.5萬美元,近來在紐約以8.5萬成交)。一些高端買家對攝影圖像本身尚存疑慮,但他們的整個文化修養均是根植于攝影藝術之中的。因此源于攝影,但運用其它材質的作品,顯得比數碼打印的照片略有“不同”的作品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值。
一年一度的盛大展覽——巴黎攝影展——剛剛結束。此次展會組織者特別給予中東攝影作品極大的關注,其中包括來自伊朗的作品,如由凱瑟琳·大衛(Catherine David)策展的一個中心展覽活動。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不是一種恰當的選擇。伊朗具有數百年繁盛的視覺文化歷史。很顯然他們的現代攝影文化也很強大。用新的“新興市場”概念來概括這種文化,以一種非常牽強的統稱來描繪這些來自多種不同文化、可能被隨意冠以“阿拉伯”標簽的作品,乃是一種粗俗的、以經銷商為導向的嘗試。
有大量的好作品,市場就會出現。市場的出現過去不是、將來也不會是由于人為的刺激。很顯然,藝術市場上存在中東的資金,但巴黎攝影展為吸引這些資金卻大跌身價。
連續三年來,巴黎攝影展都一年不如一年。很明顯,經銷商擔心今年一部分高端客戶將不會高價購買作品,因而推出眾多二流的存貨,希望客戶雖然出價低一些但將繼續購買。這是一個令人悲哀的戰術性錯誤。展會人滿為患(每天都排著長隊),場內充斥著潛在的市場新人。然而大多數經銷商沒能提供有震撼力的、令人興奮的作品。
有趣的是,根植于攝影藝術本身的貨真價實的作品大多由老牌經銷商提供,比如巴黎的Baudoin Lebon畫廊、資深的19世紀肖像經紀公司羅伯特·赫什科維茨(Robert Hershkowitz)、蘇黎世的Stockeregg畫廊、紐約的霍華德·格林博格(Howard Greenberg)畫廊,它們的展臺擁有真正一流的作品。
巴黎影展透露出一個風格上的趨勢,驗證了上文所說攝影作品在其它媒介重現的影響:觀眾對明顯帶有藝術家不滿于簡單攝影過程印記的作品有濃厚興趣。毛里齊奧·安切利(Maurizio Anzeri)為倫敦攝影師畫廊(Photographer's 樂Gallery of London)所做的刺繡攝影(遠比聽上去有趣)效果不凡,有可能顛覆印刷體交易的理念。邁克爾霍本畫廊(Michael Hoppen)展示的蘇菲·西野(Sohei Nishino)的抽象拼貼畫“地圖”再現了城市令人印象深刻的瑣碎體驗。對其它作品來說,沖突感并不在攝影表面,而是在于其處理手法,比如喬治·魯斯(Georges Rousse)以精心設計,讓遠非筆直的建筑物在觀眾腦海中形成“筆直的”印象。透過重重表面,我們似乎看到某些事情正在發生。我認為,由于如今人人都擁有手機相機,因此作為一名攝影師將意味著,較之簡單地抓取影像,有更多智力上的工作要做。
如果說巴黎攝影展本身令人失望,那這個展季則正好相反。在巴黎影展前后有一大批出色的展覽會,其中值得一提的將是麥克·肯納(Michael Kenna)在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的回顧展。這位杰出的英國攝影師已在加利福尼亞生活多年,而他的回顧展已準備就緒。沒有人比肯納對影印更充滿敬意了,其作品源于與英國傳統風景畫的結合,卻很少受到以日本風格為主的影響。(該回顧展在巴黎將持續到2010年1月底)
邁阿密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Miami Beach)近期開幕,展會上,攝影作品的地位將一如既往的穩固。不僅在主展會上將充滿攝影藝術作品,我們還有望看到來自紐約的埃德溫·胡克(Edwynn Houk)、霍華德·格林博格和布魯斯·希爾文斯汀(Bruce Silverstein)等人的作品,來自全球專業經紀公司的攝影作品也將在這里展開激烈較量。柏林的魯道夫·基肯(Rudolf Kicken)將帶領一個包括魯塞爾的夏威爾·哈弗肯斯(Xavier Hufkens)在內、極具實力的小型團隊到場。所有這些畫廊通常都會帶上它們最好的作品來邁阿密,并且無論衰退與否,它們都期待著再現完美。
邁阿密藝博會的一大美事是:包括專門收集攝影作品的收藏者在內的許多當地收藏者,將對參展的參觀者敞開家門。請與組織者確認,利用這一機會會見志趣相投的收藏者,一睹其藏品吧。
僅就我個人基于這一展季的預測來說,攝影藝術將再次成為璀璨明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