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行業的蓬勃發展正逢其時……"12月13日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在宣讀了《2009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國際論壇宣言》后,備受業內人士矚目的"2009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國際論壇"在北京唐拉雅秀飯店落下帷幕。
上周末,已是隆冬的北京,藝術品市場卻異常熱鬧。一邊是多家拍賣行排兵布陣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一邊是北京唐拉雅秀飯店舉辦的"2009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國際論壇"。這個論壇可謂高手云集,既有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也有來自海內外多家拍賣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和資深從業人士;此外,英國、法國、瑞士、日本以及中國內地、港臺等地區的藝術品經營機構負責人、經紀人、收藏家也來了,金融界、法律界等專家也作客論壇。為期兩天的論壇,各界人士紛紛聚焦近一時期的市場。
聚焦一:文物藝術品市場前景如何
就在此次論壇舉行之前,剛剛落槌的多家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表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幾家拍賣勁旅的總成交額更是創出新高。因此,經濟發展與文物藝術品市場的走勢,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前景成了與會專家和各路人士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對此,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張新建指出,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內地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并非"風景這邊獨好",也受到了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如何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業界共同研究和探討"。
"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正好契合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在其主題演講《中國經濟與藝術品市場》中指出,這十年是黃金的十年,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都不斷突破。今年秋季拍賣更上一層樓,單件藝術品的成交價已邁入"億元時代",這與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總量和財富膨脹速度是成正比的。"不過,今年秋季藝術品價格的增長來得更快,過于猛烈了些,因此,藝術品市場要繼續往上攀升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他認為,在未來10年中,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速度將加快,藝術品拍賣市場也有望更加規范,并邁向成熟。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負責人趙力則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研究,表明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于逐步復蘇的階段。"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09年第三季度出現了正增長,這是繼2003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高潮期后的首次。"趙力認為出現這種形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即國內購買力的強勢支持和社會財富、個人財富的快速增長。"2010年將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展開的一年,但同時也需注意新一輪價格泡沫的產生",趙力給出了這樣的預測。
"中國內地買家實力越來越雄厚"則是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先生著力強調的觀點。他舉例說,今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中幾件高價位成交的拍品,如清乾隆紫檀寶座、常玉《荷花與金魚》等均為內地買家投得。"期望有一天《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頭版是《中國買家實力雄厚高價投得畢加索作品--2.5億元成交拍場嘩然》",程壽康用這樣一個期望結束了他的主題發言。
聚焦二:“拍假”“假拍”怎么解決
12月13日上午,北京唐拉雅秀飯店紅寶石廳里看人頭攢動,一場激烈的觀點交鋒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拍賣法》第61條提出:拍賣人和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保證拍賣標的真偽和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這就給拍賣公司'拍假'、'假拍'提供了保護傘",名為"藝術品拍賣的規范與社會環境"專題論壇開始不久,一位收藏家代表就尖銳地提出了問題。
"再好的法律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誠然,《拍賣法》第61條給了一些不誠信的人和企業可乘之機。"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拍賣行業的規范不能完全依賴法律的完善,而是應該有行業自律,建立處罰機制和退出機制。"《拍賣法》應該賦予行業管理的職能,"邱律師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而作為業內的從業人士,拍賣公司的老總們對于這個問題似乎有著一肚子的"委屈"。"藝術品是特殊的商品,拍賣公司沒有能力百分百地保真,拍賣公司聲明自己不保真,這個態度是誠實的。"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舉例說,蘇富比和佳士得在拍賣圖錄中也是聲明不保真的,這對于海外人士來說已經是常識,他們知道在拍場購藏藝術品有這種風險。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的認同。龍院長著重強調藝術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他舉例說,在目前很多國家都參與的國際化文件《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特別強調"本公約不適用于經過拍賣的商品",在國際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慣例,即拍賣人無法百分之百地保證拍賣品的真偽。龍院長認為《拍賣法》之所以會在拍賣標的物瑕疵擔保上做出一個很慎重的立法規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藝術品鑒定的復雜性。"陜西有兩個農民賣了一個陶罐到廣東卻被警方抓獲,因為通過科技鑒定這個陶罐應為唐代出土文物。兩個農民大呼冤枉,原來這個陶罐是他們從唐代古墓中掏出的土自己燒制做舊而成的。"龍院長強調說:"這個事例就足見藝術品鑒定相當復雜"。
在談到藝術品鑒定時,法國CabinetPortier鑒定中心負責人亨利·波特爾先生則介紹了法國的情況。"法國的鑒定師是獨立的,法國法律規定鑒定師不能與任何拍賣公司有任何關系,要得到鑒定師的職位必須要有7年以上在鑒定機構工作的經驗。"據波特爾先生介紹,如果在法國買家對一件經過鑒定師鑒定后的拍品真偽有疑義,可向民事法院起訴,法院可以指定另外兩位鑒定師共同確定藏品身份。
"毋庸諱言,在文物藝術品拍賣過程中存在著為社會詬病最多的拍假和假拍問題",其實,早在12日的主題演講中,率先登場的張新建副司長就毫不避諱地提出了"拍假"和"假拍"的問題,而這也成為此后論壇諸位嘉賓屢屢提起的話題。
"任何一條湍急的河流有浪花就會有泡沫,當一條河流奔涌而行的時候,出現的一些泡沫,雖然它不能代表事物的本質,但這些泡沫的存在也影響這條河流的完整和形象"。對于這兩個問題,張新建副司長做了如此形象的比喻。
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易文茹則中肯地提醒大家,"假拍"和"拍假"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假拍'是公司違法、違規經營惡意操縱市場的問題,必須由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而'拍假'是要進行具體分析的,有誠信的拍賣行誰都不愿'拍假'。"她認為,由于藝術品行業的特殊性,一旦觸"假"也往往成了媒體的聚焦點,"從而使少數公司的個別問題被放大了。"
聚焦三:藏家如何面對風險
"內地拍賣企業應該規范自己,要有自律。"盡管也認可拍賣行不可能為拍品保真,但是一直傾心于家具、古玉、手表等收藏的奧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方杰,對國內藝術品拍賣業的現狀還是有"不滿"。"我曾經在海外一家拍賣行買了一件古玉,后來經兩位上海博物館專家和一位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鑒定為贗品,我拿著專家開具的鑒定證書,成功地將拍品退給了拍賣行"。方杰用自己的一次經歷告訴與會者內地與海外拍賣企業的差異,如果是在內地,是很難辦到的。他還直言:"內地一些權威專家作序的藏品類書籍或一些專家著錄的圖書,都難見真品"。
"可是藏家買到贗品怎么辦?國內似乎沒有任何的法律、條例可以保護藏家的利益。"方杰舉例說浙江有不少企業家愛好收藏,但都因為在收藏過程中上當受騙而大受傷害,從此不敢再涉足收藏領域。"在當今社會,收藏已經越來越成為富人的游戲,但富人卻并不都是有文化、有品位的人,那么收藏的理念和趣味又該如何來引導呢?"
方杰的話頗能代表一些藏家的心聲,在場的不少藏家代表也都紛紛附和。的確,近年來,有關買到贗品的糾紛頻見報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自然也成了本次論壇的一大話題。
"競買人以什么樣的心態來競買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面對方杰打出的"凌厲招式",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鳳海首先接招,"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個風險很大的市場,藏家首先應該熟悉相關的法律、規則,其次心態要平和,應不斷學習相關的知識。"王鳳海同時也表示,中拍協將逐步嘗試組織一些論壇和課程,為藏家的收藏提供幫助。
而作為文物藝術品收藏界、拍賣界的前輩,臺北觀想藝術中心董事長、著名古董經紀人徐政夫先生則提出了收藏家受教育的概念。"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問題在于缺少古董店,而古董店恰恰是一個可以教育顧客、培養收藏家的場所。"徐政夫談到了他帶領"清玩雅集"的會員到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博物館參觀的經歷,認為內地也應該創建類似的藏家群體,以便促進藏家之間的學習、參觀、交流。
聚焦四: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能否國際化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能國際化嗎?"13日下午,唐拉雅秀三層大會議廳內,當主持人剛剛提出這個問題,香港著名收藏家、古董經紀人翟健民先生和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易文茹女士就同時給出了"否"和"能"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現場瞬間充滿了一股火藥味。
"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且受制于拍品進出口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制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無法達到國際化。"長年奔波于內地、香港、紐約、倫敦等地的翟健民對這點頗有感觸,但是"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價格應該國際化"翟先生隨即說,"有人一看今年秋拍有好幾件中國古畫過億元就慌張了,就覺得是泡沫了,其實不然。"說到此處,翟先生提高了音調,"畢加索、梵高都有成交價過1億美元的作品,難道中國幾百年前的優秀藝術品還比不上西方只有100多年歷史的藝術品嗎?中國的藝術品價格早應該跟國際接軌了。"易文茹則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之所以能國際化是從經營理念和管理方面來說的,當然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據了解,近一年來,內地好幾家拍賣公司的總成交額已趕超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而不少頂級藝術品也都集中到北京來拍賣,一些內地拍賣公司也開始走出去,在香港、澳門等地舉辦預展和拍賣會。"無疑,這些舉措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國際化這扇大門已漸漸打開。
長年致力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曾擔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汪濤,對這個問題頗有發言權。"內地藝術品拍賣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不能以價格來論英雄,而是要問問這家拍賣行100年后是否還存在。"他認為,國際化應該是指拍品的國際化和藏家的國際化,顯然,這兩點在內地,即便是在北京都還不具備。
而原中國畫院副院長趙榆先生則認為,雖然目前對于文物藝術品國際交流還有一些政策和制度上的限制,但通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相信在將來不管是藝術品"出"還是"進"的渠道都將越來越完善。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女士也同樣表達了對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前景的看好。她表示,各拍賣企業要勇于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嚴格規范職業操守,進一步贏得公眾認可和市場的信賴,以良好的企業形象和行業聲譽,為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