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鋼說,中國的水墨畫有超過千年的發展歷史,早在唐、宋時代就已經非常興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但目前西方鑒賞家、收藏家在評價中國作品時依然套用西方的審美標準。
宋鋼說,水墨畫是中國文化很好的載體,然而由于文化傳統差異,西方觀眾對于傳統中國畫“留白”和“想象”的意境存在理解上的障礙。“他們讀不懂‘白’后面的東西,以為那就是一片空白,沒畫,”宋鋼對記者說,“所以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用現代的表現手法傳播中國文化”。
在此次展覽中,宋鋼的水墨畫作品往往是某種基本元素的大量重復,代表了信息社會的“編碼”,并融入西方人易于接受的元素。宋鋼說:“從1991年來意大利后,我就一直在研究‘編碼’,已經快20年了。”吳松的作品將傳統中國畫的空白全部填滿,并使用豐富的色彩,在構圖上參照壁畫的形式,將山水、花鳥、人物、漢字等元素組合在一起,力圖表現出當代社會的快節奏。
2010年9月,“中國文化年”將在意大利拉開帷幕。文化年期間,宋鋼將策劃、組織中國國內美術館前往羅馬舉辦展覽。此外,身為羅馬藝術大學東方部教授的宋鋼還表示,目前他所在的學校和中國很多知名藝術學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他說:“中國藝術家應當為推廣中國藝術而努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