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為保利夜場拍賣現場)
2010年新年第一期,《藝術財經》就把目光投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拍賣公司。他們已經紛紛抖擻精神踏上征程,為風生水起的虎年做準備了。
除了忙碌而喧囂的春拍與秋拍,拍賣業似乎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行業,春耕秋收、冬藏夏伏,顯得四季分明。然而,隨著2003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了第一個上漲周期后,許多拍賣公司在一個逐漸強化的高速運轉中,似乎已不知不覺地告別了過去悠閑的節奏。如中國嘉德,去年秋拍未到,各路專家就在7月冒著酷暑去海外征集了;今年春拍,其海內外征集的日程更是在去年冬至剛過就開始了,一直要排到春天露臉的3月初,整整要忙乎一個冬天。因此,去年全年他們收獲逾27億元的成交總額絕非偶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逐漸加速的過程中,出現了拍賣公司的排位戰。從本版報道的這4家公司2008到2009兩年的拍賣業績中可以看到,在內地,北京保利緊盯著中國嘉德,他們兩家公司已形成第一集團,并肩沖擊著一向由香港的佳士得、蘇富比所占據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領頭羊地位;而像北京匡時這樣的新公司,也是急起直追,躋身年成交額逾10億元的第二集團。
展望2010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2009年于春拍初露苗頭、至秋拍驟然迸發的趨勢必定將會繼續,對高價拍品的瘋狂追逐必定會持續,區別也許只是熱點的擴散與轉移。因此,高價拍品,是幾個大公司爭奪的重點。其中,因各種原因流失海外的藝術品,將成為爭奪的重點。佳士得、蘇富比固然有作為老牌跨國公司的全球網絡,但內地拍賣行借助買家的強勁勢頭,也各出奇招拓展各自的海外網絡。強者恒強,在證券金融市場總是表現得很充分的馬太效應,其實也適用于拍賣場:而有能力征集高價拍品的拍賣公司,自然會博得買賣雙方(委托人與買家)的青睞,送去更多高價的拍品。
在這個背后,是去年春拍開始浮出水面的通脹預期,到今天已成為現實的問題;而隨著中國出口的恢復,近日已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凸現;加之股市、樓市都面臨不確定因素,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資金流入趨勢只會加強。這給各大拍賣公司提供了長袖善舞的良機。
2010年按中國紀年是龍騰虎躍、虎虎生風的虎年,2010年值得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