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人所有的快感都來自忘我,能讓自己感覺不存在了,都挺快樂的。像我個人就是努力與過去切得越干凈越好,我覺得沒什么可留戀的,沒什么榮譽,沒什么建樹,什么都沒有。”無論艾未未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做出怎么樣的事情,或者是進行了多少次自我分裂,那都是世界的一種存在,一種真實的、活著的客觀存在。

最近在忙什么?
博客。我是有點和博客耗上了,我覺得這個海洋實在太大了,就看能不能跳進去、會不會游了。
我記得你是1957年生的吧,感覺你操持博客這個載體的時候,還是挺有快感的。
我覺得博客對我最大的吸引力是跟生命的關系更近了,能感覺活著。這個世界真是不一樣,一個是在海里,一個在海灘上。讀書像在海灘上,想象著這里發生過些什么,比如從海里飄過來一塊玻璃,想著它可能是從古羅馬來的,被丟棄在海里了。而在海里就是不一樣的世界,就是生生死死的事了。網絡世界里沒什么可煽情的,是個更殘酷的世界,你看多少最陰暗的人躲在最陰暗的角落里,隨時等待獲取快感。
和你年齡差不多的那撥人,如果不把信息變成紙媒,就有點失望,比如很多后來把博客出成書的人。
現在網絡上什么沒有?實際上我覺得紙媒都快消失了,還有必要從網絡上弄下來嗎?紙媒要活下去還需要再有些想法,至少每一頁紙都要具有可保留性,它是一個物,不是一個很有精神價值的東西。
是不是因為壓抑才使紙媒在中國更加普遍?
可能人需要有個可以觸摸的東西。
你現在還做什么藝術作品嗎?
那些通常的“作品”我已經沒興趣了。今年我有兩個大展,一個在Mori(東京森美術館),一個在慕尼黑,兩個都是回顧展類型的。慕尼黑那個有16個40尺的集裝箱運輸過去,可能人類自從有展覽這回事后從沒遇到過這么大量作品的。現在我更喜歡流動的東西,比如空氣啊、云、光線的變幻、網絡,還有人的言論。我覺得你那“1001個人”就是。(2007年,艾未未網絡招募1001個中國公民參加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是其參展作品《童話》的一部分)啊,那個已經過去了,過兩年我做個調查,那1001個人里到底多少得了乙肝,多少得了艾滋,有沒有在倫敦消失了。
你覺得美國和中國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個人呢?
我覺得美國是可以利用中國的資源的,但中國利用不了美國的資源,這是目前最大的區別。作為個人,泛泛而談的話,美國人不需要時時想起自己是美國人,中國人每時都在提醒我們是中國人,或者我們自己都要提醒自己是中國人。就像老是覺得自己是有色人種、女人或同性戀什么的,這都是因為自己的身份不斷受到社會制約。
你們這撥出去的人,回憶國外的生活成了重要的談資,包括北島、陳丹青在內。你并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我和他們不一樣,我也沒注意他們說什么。普遍地說出去了十年八年的人都會找不著北,既沒融入到那邊的社會,也沒找到一個可以釋放快感的方式,所以老是在驚慌失措,一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了,一會又……而且老在那用自己的身份去作為個討價還價的理由。
你和其他一些旅美的藝術家價值觀都不大一樣。
世界上其實只有兩種價值觀,一種是其他人的價值觀,另一種是我的價值觀。
那你覺得自己現在是什么身份?
忘我吧,我覺得人所有的快感都來自忘我,能讓自己感覺不存在了,都挺快樂的。像我個人就是努力與過去切得越干凈越好,我覺得沒什么可留戀的,沒什么榮譽,沒什么建樹,什么都沒有。
在中國這個圈子里可能就只有你是這樣說話的,雖然嗆人,但一直有你的態度在里面。
我如果能夠做得更純粹的話,就只剩下態度了,其他都沒有了,有呼吸還有態度,我覺得那樣就挺好的。
你對奧巴馬怎么看呢?
他仍然是個美國神話,奧巴馬競選之前不到20個小時,我還寫過篇博客,說希望奧巴馬能贏,他是為了所有永遠認為自己不能贏的人而贏的。但奧巴馬自己并沒有什么能力這是沒什么人會否認的,因為這個世界不需要靠英雄來解決問題,但他仍然代表了一種精神、參與、光明正大、拼到底,漂亮!奧巴馬其實是靠網絡上那群最沒什么力量的人五塊、十塊地給他捐錢,這也是網絡的勝利。
那你覺得網絡會讓中國人有什么改變?
已經有改變了,沒了網絡,有些事你真的都不知道,比如哪個監獄里死了什么人,哪里又打死了什么官員。一個市長被抓,一百多個人都跑了,留下一千多棟別墅空了,幾百億上千億錢就被帶走了。我覺得任何人知道這個事情后都會記在腦子里,就算他再沒道德感或者價值觀,也會知道一千個億是多少錢吧。
所以這點讓你覺得這是最好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不可能比這更好了,這個時代很有可能是人類謝幕的時代,但確實很精彩。
你有沒有考慮過換一種方式來改變?
我每秒都在想換方式,因為我覺得只有表達的方式變了,人的定義才能發生變化,沒有表達就沒有我們,所謂自由的形態,是要通過表達來完成的,自由是沒有形態的,只能從表達的精神和方式來體現,不斷考慮方式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一個艾未未倒下了,千萬個艾未未站起來了。
有兩個站起來我已經很高興了。基督教說很簡單,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掉在地上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我覺得這都是同樣的想法,相信思想可以找到自己的載體的,就是另外一個人。你本來就一直想讓自己的身份顛離著。
對,我就希望把這些身份都破壞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