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一直存在彼此默認、似有似無的對立情緒的藝術江湖和廟堂之高奇妙地進行了互相滲透。王璜生、羅中立相繼進京赴任,中國當代藝術院招攬了21位當代藝術明星。“院士們”宣稱:“不管中國藝術界的權力如何分配,藝術家的創作一直是獨立的,這很重要。”
2009年,中國藝術界的主題是轉型。人們對于“當代藝術”的好奇心逐漸在價格明星們一次次的表演和自我重復中消耗殆盡,資本持有者對于這一領域的知識“補課”在藝術媒體和大眾媒體以及藝術評論家們的共同推動下宣告完成——當代藝術家們不是把藝術視作生命為之燃燒的凡·高,也請不要把他們看作凡·高,并把他們當作凡·高對待。那些被“陰謀”“傷害”到的或者可能被波及到的人們轉向反思與爭議,在金融危機的大趨勢下市場從火熱的頂端義無反顧地扭頭下滑。而與此同時,古代書畫依然保持著強勁的上升勢頭,代表著紅色年代“紅光亮”的紅色藝術開始重新受到人們重視和懷念,這由于傳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紅色藝術成長的純真年代和理想主義精神,正是當代三十年藝術所缺失的。
市場推動中國藝術的體制變革依然是一個主題,北京的藝術區大量拆遷、民生銀行介入當代藝術、動漫產業列入國家重點文化扶持,都是與市場和資本的聯合動作。市場推動下的當代藝術的多元不僅在推動著體制內的變革,也在促使當代藝術的內部反思,全國美展設立中國美術獎,對國內雙年展模式的思考,都反映了一種積極的變化,盡管體制沒有真正變革,但深層思考已經顯露端倪。
錢還是那些錢,依然在不斷流動,從最初有限的一堆變得盤滿缽滿,或者因為輕易相信了一些曾經的輝煌而變得灰頭土臉地出局。
人也還是那些人,貼在身上的那些曾經標榜反叛、飛揚的標簽在獵獵風中剝落,“前衛藝術”還原成一面柔順的白旗。


江湖與廟堂的互動:羅中立 王璜生
今年藝術界的人事變動特別頻繁,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梁江調任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楊曉陽調任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原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從廣東美術館離職動靜也很大,媒體對他的集中報道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去年11月,羅中立進京赴任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又讓藝術圈興奮了一把。
王璜生曾經說過,“廣東美術館用非常有限的政府資金,收藏了遠超出這筆資金的大批藝術精品,而且在很多方面、層面上挽救了國家的文物,在當代藝術的收藏與展覽上也體現了一種努力與貢獻。”他也曾經慨嘆過錯綜復雜的美術館關系的處理,但長期畫國畫、在廣東美院做過專職畫家的他自稱性格中有冒險家的天分,常常渴望去北京的圓明園、東村過波西米亞的流浪生活?,F在,人去了北京,接納他的卻是學院體制內的生活。廣東美術館是國內最好的美術館,王璜生履行的是一個館長的職責,丟掉了行政的包袱,擺脫了美術官員的形象。這樣的形象,是不是能夠在京城的漩渦中獨立存在,恐怕不是王璜生能夠左右得了的。
當代藝術是一個實驗性和前沿性很強的領域,這樣一個藝術領域不像國畫、油畫、雕塑等傳統藝術有固定的技術標準,可變性很強的當代藝術成立國家藝術院如何確定藝術院藝術家的資格,而首批藝術院藝術家是否就是當代藝術中最好的藝術家,其中有一部分原來前衛反叛的藝術家,進入藝術院后,還能不能保持先鋒探索精神,這些話題引起藝術圈不同爭議。有批評家認為,這些院士基本上都喪失了原先的批判性,故不能代表當代藝術;也有批評家認為,他們的身份從畫光頭的前衛藝術家到商業明星的轉變已經完成,本來就沒想過悲劇性的藝術家結局,原來院士們標榜的頑世現實主義和政治波譜并不像他們解釋的是為了對抗國家意識形態。那么,院士們進入體制之后,是不是也會帶著玩世不恭的笑容謙虛地學習三個代表呢?
評論家王南溟則笑稱,從1980年代起,藝術就是改革開放推動的藝術——當初的中國美術報是政府辦的,湖北的《美術思潮》,也是美協辦的,組織的一些展覽也是國家級的展覽比如89大展,羅中立參加的展覽也是官方的。當代藝術本就是官方的保守派和開明派的較量,只有支持和不支持的區別。參加展覽的也都是體制內的、美院里的人。當代藝術研究院的成立是“藝術家找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


投資熱點轉向:劉益謙王薇夫婦
劉益謙引起大眾關注的那一次是以高達6171.2萬元的價格從“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家”尤倫斯夫婦手中接盤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后來他說,本來他打算用1億元買這件國寶。第二天,嘉德春拍,劉益謙又出現在拍賣現場,他以5824萬元的價格買下了另一件清宮舊藏書畫——宋人《瑞應圖》。保利和嘉德這兩天的拍賣場上,劉益謙還一連串購買了陳逸飛的《踱步》、清乾隆“釉里紅團龍紋葫蘆瓶”等,總共花了2億元,占保利、嘉德今年春拍總成交金額的一半。去年11月23日,北京保利秋拍夜場,劉益謙又以1.69億元人民幣買入明代古畫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創下我國古代書畫的成交紀錄。
除此之外,劉益謙妻子王薇參與共同策展的“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展”以“國內最大私人藏品展”的規格在上海美術館開幕。
經過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企業家意識到,投資單一,可能會在危機中遭受毀滅性打擊?,F在,許多企業家都在聘請顧問,希望通過購買藝術品,分散投資。正常年份,藝術品投資收益率在22%,而且波動幅度小于房產和股票。由此可以看出,較之于已上漲的房產、股市、黃金,人們更愿意相信藝術品。而所謂“紅色題材”,指1949年至1976年間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反映中國革命歷史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作品,時代印記鮮明。在構圖上,突出領袖和英雄人物;在造型上,舞臺化傾向明顯;在色彩運用上,“紅、光、亮”是其典型特征,手持鐮刀、高舉五星紅旗的工農群眾,以及當時領導人形象豐滿而神采奕奕,畫家的視角也常常呈仰視。有藝術評論家表示,雖然這些作品的表現手法似乎很遙遠,甚至已被時下畫壇放棄,但“紅色題材”作為那個時期的藝術產物,見證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狀態,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當代藝術的怪臉已經審美疲勞之后,當代藝術家們的裝神弄鬼不再令人亢奮之后,樸實的紅色經典顯然以其充滿理想主義審美的趣味一下子抓住了懷舊的心。
而家里停著包括保時捷TARGA在內四輛名車的收藏家夫婦顯然說不出那么復雜曲折,充滿學術意味的收藏理由,談起收藏紅色作品的原因,王薇很直截了當,覺得當時的藝術家很虔誠,充滿激情。她收藏的第一幅革命歷史題材作品《艱苦歲月》,只是因為:“好像這張畫小學課本收過?!?/P>


“雙年展”之爭:盧昊 范跑跑
2009年北京798雙年展、成都雙年展,以及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和思考,雙年展作為一種大型藝術年度展模式,從策展模式到藝術標準,從盲目崇拜到理性反思,雙年展參展資格已不像過去那樣被看作衡量一個優秀藝術家的指標。雙年展從資金、策展人和主題模式如何更好地本土化,成為一個議題。
以“二流藝術家”入選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總策展人之位的盧昊成為眾矢之的,被普遍認為其依靠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集團的最終博弈結果。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的關系令人玩味之外,此番策展人人選的選擇程序得到了一致的質疑之聲,評論家直指競選程序不公開的“中國特色”?!巴崴闺p年展就是用來挨罵的”這句來自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丹尼爾·伯恩鮑姆的話成為盧昊半夜三更接到威脅短信時的聊以自慰,在“見微知著”的主題下,中國館內,盧昊選擇的7位藝術家用各自不太熟練也并不新穎的手法展示了裝置作品。
國內雙年展的喧囂不亞于國際雙年展,為了呈現民間多元化的表達和社會生態,當地震名人“范跑跑”以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首屆798雙年展上,并用一堂不具有任何先驗性,草草收場的“歷史課”以先發制人之態奪取了媒體注意力,把798雙年展上所有可能在專業上更出彩的拉丁美洲作品、公民社會課題、殘障人藝術救助計劃作品的光芒全部掩去?!胺杜芘堋笨犊愒~:“當代藝術一般有兩種,一是頹廢的表現,比如理想受挫,對現實妥協的主題;二是先鋒藝術。一些藝術家逐漸喪失藝術家的精神,甚至置身其中無法反抗,而我希望人人都擁有自由的權利和不被剝奪的權利?!泵鎸Α皼]搞過藝術能做好藝術”的直接質問,“范跑跑”的回答更直接:“并非所有搞藝術的人都懂藝術?!钡哪屈c“名人價值”也在這一次藝術活動中被“藝術家”的頭銜消耗殆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