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揚州曾是中國書畫最繁榮的城市。據(jù)記載,清代近三百年里,見于著錄的揚州畫家多達六七百人。(僅光緒年間汪鋆《揚州畫苑錄》一書記載即達五百五十九人),其中出現(xiàn)了不少著名畫家。如清初大畫家石濤、龔賢。石濤晚年定居揚州16年之久,極大地影響著當時的畫壇,使揚州繪畫之風蔚然。清代中期崛起了以鄭燮、金農(nóng)、李鱓、黃慎、華喦等人為代表的“揚州八怪”。到了晚清時期,由于受經(jīng)濟地位的影響,揚州畫壇相對較為沉寂,但仍聚集著不少的繪畫人才,如王小某、閔小白、史小硯、卜小泉、翁小海、李小淮、巫小咸、徐小谷、魏小眠、吳小道等,合稱““揚州十小”, “揚州十小”的出現(xiàn)是繼揚州八怪之后活躍于當時揚州畫壇的重要的畫家群體。
? 王小某,名素,字小梅、小某,號竹里主人,晚號遜之,以字行,揚州甘泉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于光緒三年(1877)。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入揚州時,遷居邵伯、郭村,逾年重返揚州。王小某幼師鮑薺田,后私淑華喦。《揚州畫苑錄》記載,王素“幼師鮑君薺田,以其拙,而日夕臨摹新羅山人至再至三,凡人物花鳥以及走獸魚蟲,無不入妙。早年即有聲譽……當?shù)拦獬跄辏粑盒∶摺⑼豕澎`昆仲皆一時高手,先生掉臂其間,悉與并駕。” 小某兼能篆刻,效法漢印,但為畫名所掩;
閔小白,名褱,清安徽歙縣人,兩淮鹽知事,寓居揚州。工六法,善畫人物、花卉,世稱佳作。小白尤善畫牛。與王素、汪鋆、湯樂民、釋蓮溪等相往來。其子爾昌(1872-1948)工詩。曾任袁世凱幕僚,北京輔仁大學中文講師。有《雷塘詞》、《雪海樓詩詞存》,參與編纂《清儒學案》,史學著作有《碑傳集補》、《碑傳征逸》。
史小硯,名康,字壽山,號小硯,清揚州人,倪燦弟子。父兄皆習武,小硯獨從事筆墨,日夕臨摹,山水、人物、花鳥皆可觀。曾為揚州扇賈畫扇,畫冊倩署師款,性儉約而多忘,又善訕笑。有月桂圖扇面?zhèn)魇馈?BR>卜小泉,名懷,字小泉,以字行,清揚州人,咸豐間揚州著名畫家,受業(yè)于陳瑗,畫學其師,(1851-1861)尚存,工畫山水,謹守正統(tǒng)派畫家王原祁畫法。
翁小海,(1790-1849)名雒,字穆仲,號小海,翁廣平之子。江蘇吳江人.承其父,畫有夙慧,初寫人物,中年后專攻花鳥、草蟲、水族。筆精墨妙,生動盡致,畫龜尤得其趣,曾作論畫絕句,多附佚事,跋語小詩,亦復簡約超雋,遂臻絕詣。有《小蓬海遺詩》。
巫小咸,(?-1853),名箴,字小咸,以字行。清揚州人,倪燦婿。工人物、花鳥,以筆力見長。平生最佩服吳筱莊,為寫照補圖,盡得吳全神。
李小淮,字小淮,以字行,清揚州人,工詩善畫。道光年間,淮安畫家來揚州邀李小淮、王小某等人一起登平山堂游瘦西湖,飲酒賦詩,賞景作畫,一時傳為佳話。
徐小谷,名嵩慶,字小谷,以字行,清揚州人。善畫梅花,兼工山水。其子敬輝,清畫家,工畫蝶,人以蝶仙稱之。
魏小眠,名畹,字小眠,以字行,清儀征人。工人物、花 鳥,出筆沉香古秀,豐骨高騫。喜度曲,懶于動筆。嘉慶十一年(1806)曾作舞劍團扇,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吳小道,名昌明,字小道,以字行,清興化人。其父吳唯,字貫之,庠生,工畫蘭,必繪其根。小道幼承家學,學父畫而力未逮,然名籍甚。擅畫蘭竹,直追板橋,幾能亂真。工書,字亦秀勁。
“揚州十小”中,其畫風各異,各有所長,各顯其貌,但也有共同之處。其一,師法自然與師承古法統(tǒng)一。“十小”中,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無一不是先師承古法,具有扎實的傳統(tǒng)功力,但同時又注重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通過準確地把握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把師古人和師造化已發(fā)展到一個新的境界;其二,寫意與寫實并重。他們的繪畫作品,在豐富的生活基礎上,即物寫生,即景抒情,每一幅作品取于自然,即又超乎自然,把寫意與寫實,寫形與寫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震撼;其三,關乎藝術更關乎社會。他們的作品中,將藝術與現(xiàn)實有機地結合,以一種關乎社會的筆墨去表現(xiàn)作者對社會的關注,對時弊的針砭,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社會責任感。
“揚州十小”的代表人物當數(shù)王小某。《蕪城懷舊錄》記:王小某“畫宗新羅,為海內(nèi)所重,嘗住觀音庵。當時士大夫皆非王畫吳書不足相配。若不得其一,即以為減色。”吳者,指道光、同治年間著名書畫篆刻家吳讓之。王小某與吳讓之書畫聲名并重。又《蕪城懷舊錄》記:“揚州畫師初推小某,小某以后又推若木,若木以后當推石湖。”石湖為王小某的再傳弟子,由此可見王小某的藝術在晚清揚州畫壇上的影響。
王小某是一位藝術才能全面,既有傳統(tǒng)功力又能吸收外來經(jīng)驗的人物畫家。乾、嘉以后,西方繪畫之風廣泛傳播,國內(nèi)的一些畫家拓寬了視野,開始在作品中追求和探索光、形、色的表現(xiàn)手法。小某在結合傳統(tǒng)繪畫、吸納西畫技巧方面也是較為成功的。他作畫手法多樣,既能小筆勾描,又能大筆揮寫,所作人物、花鳥、草蟲造型準確,神態(tài)逼真,用色清新,除了秉承新羅之風,還同他經(jīng)常寫生學習有關。《揚州畫苑錄》記載王小某:“有倩畫南北星君者像,苦無根據(jù),乃躬詣蕃厘觀,圖其塑像為稿本。其虛心若此。”
王小某善人物、山水、花鳥、魚蟲。他的花鳥畫作品師法華新羅,造型準確,用色清新,神態(tài)逼真;他的山水則窺宋元,小中見大,意境深遠,疏秀簡淡;他的書法力追“二王”, 骨格清纖,開合自如,婉美舒展。
?王小某的主要成就在于人物仕女畫。嘉道時期,他與江浙一帶著名的仕女畫家余集、改琦、費丹旭等人,享譽尤盛。其傳世作品有《鐘馗五美圖》(藏上海博物館)、《梧桐仕女圖》(藏南京博物院)、《夏日仕女圖》(藏揚州博物館)、《朝云小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另有《二湘圖》《春雷起蟄圖》《漁家樂圖》等?流傳。王小某的人物仕女畫清淡雅逸、蘊情含蓄,神態(tài)畢肖。他的線條吸取了“揚州八怪”寫意花鳥和黃慎、閔貞寫意人物的特點。墨色的變化頗為豐富,線條根根寫出,頓挫自然,有節(jié)奏感,增加了畫圖中人物的韻味。如《夏日仕女圖》,此系一幅兼工帶寫的著色人物。畫了一位困倦欲寢的婦女,身后半張窗榻,身旁一架花盆,構圖十分簡潔。畫中婦女佇立床前,睡眼迷離,體態(tài)困倦。由于手持蕉扇向后一揚,牽動輕衣,很自然的顯出優(yōu)美的體態(tài)。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明姿雅度的婦女形象。?《醉判》圖軸,畫中鐘馗酒醉伏在酒壇上打盹,兩眼惺忪圓胖的面部肌肉被手背擠得堆起,戲劇性地增添了幾道皺紋。這種面部形體的變化,很符合解剖結構,并采取干濕筆相滲法,生動的表現(xiàn)皮膚的質感,這幅畫既有傳統(tǒng)筆墨,又達到了西畫所追求的效果。南京博物館還展出過一張王小某的仕女畫,大小與真人一般。無論近視遠觀,均神態(tài)動人,而且形體畫的相當扎實。象這樣大的仕女畫,不是用大筆潑墨涂寫,而用勾染皴擦的方法畫出,也是前輩文人畫家所不敢嘗試的。《郁林太守圖》和《蓮舟和尚畫像》則充分的說明了畫家王小某具有高度的白描寫真本領。
王小某筆下的作品較多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常常出現(xiàn)一些揭示社會生活的畫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畫家的進步思想。如揚州博物館所藏的一幅《爭水圖》,是他目睹農(nóng)村生活有感而發(fā)的。此畫系一長卷,通過兩個農(nóng)民爭水這一事例,反映清代咸豐年間,由于戰(zhàn)亂和連年旱災,我們農(nóng)村一片荒涼,農(nóng)民生活極其艱辛。畫中人物衣著極其簡單,除了一個婦女、一個老人外,全部赤膊光腳,說明生活到了最底點。畫面的生活氣息很濃厚,所刻畫的形象也很深動。圖中兩個大漢,一餓手持木桿,一個揮拳向前,一場激烈的搏斗就要在眼前發(fā)生。圖中布景也是江南典型風貌。那臨水的幾株老樹,旁邊架著一掛水車。遠處是縱橫的阡陌。整個畫卷構思完整,人物刻劃惟妙惟肖。這幅畫無論是技巧或所表現(xiàn)的主題都是很值得珍視的。《春雷起蟄圖》又表現(xiàn)江南節(jié)令的特征。《家家扶得醉人歸》和《二十四橋明月夜》則深刻地表現(xiàn)了唐人詩意。
王小某除了客觀反映現(xiàn)實生活外,對于黑暗的社會現(xiàn)象還敢于大膽的抨擊。他曾多次畫鐘馗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希望鐘馗常在人間,以清除世間妖孽。可是社會的痼疾是無法醫(yī)治的,即使有專職驅鬼拿妖的鐘馗、張?zhí)鞄熞彩鞘譄o策。所以他曾在一幅摺扇上面畫了一個崔判官、一個鐘進士、一個張?zhí)鞄煟艘蚋械綗o能為力,只要望洋興嘆。畫面上不惜筆墨,題寫了大段文字:“光明正大之謂人,暗昧邪僻之謂鬼。試觀今之人,各逞鬼計……鬼名鬼姓,以相誑也,鬼言鬼語以相惑也。遇微利,則鬼張鬼智以謀之。遇小害,則鬼頭鬼腦以避之。……有趨炎附勢者,為鉆尖鬼。有捕風捉影者,白日鬼。有躓前而跋后者,為冒失鬼。而其他則所謂靈鬼、跳鬼、賭鬼、色鬼、丑鬼、嗇鬼、病鬼、壞鬼皆不多論。……”這是一幅極其幽默的漫畫,其文則是一篇辛辣的小品。它象一面鏡子為我們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商業(yè)城市的丑惡面貌。雖然矛頭不是直指封建統(tǒng)治階級,但這種“鬼性”正是他們身上所特有的,也是腐朽的社會制度所孕育出來的必然產(chǎn)物。王小某面對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敢于作有力的抨擊,正反映出一位正直進步畫家的思想面貌。
“揚州十小”無疑是晚清時期“揚州畫派”中的一支不可小覷的生力軍,他們以一種結實、活潑茁壯之氣,逐漸掃除了清代文人畫正統(tǒng)的那種清淡秀潤的萎靡不振之風,使晚清日益衰退的藝術表現(xiàn)力,開始有新的轉變,是清代“揚州畫家”中晚出的后起之秀。
“揚州十小”———晚清揚州畫家的后起之秀 揚州著名收藏家 倪剛
“揚州十小”———晚清揚州畫家的后起之秀 揚州著名收藏家 倪剛
“揚州十小”———晚清揚州畫家的后起之秀 揚州著名收藏家 倪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