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在搖滾音樂圈他率先揚名立萬出名;20年后,他又成為當代藝術圈中呼風喚雨的“行業老大”級人物。
每個周末,他都要去一次搖滾音樂表演現場,從不間斷;每年至少有1/3的時間,他都會出現在歐洲某個國家的藝術博覽會或者二手集市中,興致勃勃地淘自己喜歡的作品。
他在北京的房產有好幾處,外加一個400多平米的倉庫,全部用來存放自己的收藏品;從古董瓷器到西方版畫、波普、表現主義繪畫作品,他的興趣廣泛而駁雜,當然他最多的個人藏品還是中國的當代藝術。
黃燎原最突出的個人形象標簽是——整天斜挎著那種上世紀60-70年代流行的軍綠色小背包。在外人看來,黃燎原總是一副慵懶、愛誰誰的表情,似乎很酷、很難接近。尤其是在一次拍賣公司舉辦的藝術研討會上,遲到的黃燎原也許是時間倉促或者別的什么原因,被主持人硬架到臺上要求他發言時,出乎意料地撂下一句“沒什么要說的”就自己下去了。
其實黃燎原的脾氣極好,說話也是慢條斯理、溫文爾雅。采訪那天正趕上他在電腦上看北京國安隊的一場中超比賽,一見面黃燎原就向記者解釋“忙著看球忘了采訪的事”,然后專心回答問題,期間只是偶爾瞄了幾眼屏幕。
曾有圈內人士報料說,黃燎原只要在日本一露面,就會被當地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盯上,因為他已經成為收藏日本當代藝術最多的外國藏家之一了。但黃燎原說,自己應該算是國內版畫作品最大的藏家。在德國,黃燎原還曾經舉辦過一次個人版畫收藏展,其中德國早期表現主義的版畫作品令當地藏家們都垂涎欲滴。
僅僅在拍賣場上“燒錢”買東西的人很難成為真正的收藏家,因為作為上檔次、夠學術的收藏家而言,首先必須要擁有自己的收藏體系和學術標準。比如,就當代藝術收藏而言,世界藝術史就是所有藏家們必須要遵循的線索之一。

在老黃的地盤上總能發現大腕藝術家
買作品的三條線索
不同于很多科班出身的策展人、藝評家喜歡頻繁使用專業術語,黃燎原解釋當代藝術的語言往往都很通俗易懂、一針見血,尤其在解釋自己關于西方當代藝術的收藏時,黃燎原說他是嚴格按照三條線索來進行的:
一是以草間彌生、奈良美智和村上隆為代表的日本當代藝術作品,其中精致、細膩的女性藝術家作品收藏的最多、最全。他心目中的日本藝術是“完全獨立于西方當代藝術體系的卡通藝術。藝術家普遍轉向內心世界的挖掘和對外部世界的精微感受,他們畫的東西沒有特別宏大的題材,只是畫自己心尖上的東西,能感覺到藝術家當時的那種靈光乍現,作品往往顯得非常純粹,非常令人感動。”
二是德國表現主義繪畫,那種“攜帶著強烈筆觸、狂野畫風的作品,不是像古典主義那樣完美的表現世界,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看待眼前世界”的作品,對于血液中就蘊含著搖滾精神的黃燎原來說,喜歡這一類作品不僅僅是一見鐘情了,簡直就可以形容為前世有緣。
三是以安迪·沃霍爾為代表的波普藝術,而且油畫、攝影和版畫等的品種一應俱全。
然而也有遺憾。黃燎原稱自己的這些收藏中“沒有超級作品”,原因是“錢有限,而且也沒趕上收藏的好時間”。

影視明星也常常過來捧黃老師的場
靠“信息不對等”收藏
黃燎原形容自己“像女人逛商店一樣有逛畫廊的癮”,在日本、德國等地的多家知名畫廊,黃燎原早已成為那里的VIP客戶,他的很多作品主要就是從畫廊購買的。除了作為北京現在畫廊主人的身份,每年都要出國參加幾乎所有人都聽說的巴塞爾等藝術博覽會,黃燎原還會定期現身在中國人很少知道的歐洲幾個“老的藝術博覽會”上,“那里有更多淘到便宜藝術品的機會”。
在斯圖加特的一家博覽會中,黃燎原淘到過一張馬克斯·貝克曼的作品,當時花了9000歐元。一年后,這張作品就有人出價5萬歐元收購。“去巴塞爾的買家,很少有去斯圖加特的,但是相同分量的作品在這兩處很可能都會出現,如果你勤勞,就有可能靠兩地的價差致富。”這其實就是黃燎原收藏的全部秘密所在。

當然還是喜歡黃老師的美女居多
對話:
“遵循藝術史和個人趣味購買作品”
問:作為畫廊的主人和個人收藏者兩個角色,都要去挑選作品,兩者會重合嗎?
答:作為中國藝術家作品,兩者是重合的,不管是經營畫廊還是個人興趣,我只選擇自己喜歡的中國藝術家作品。但西方藝術作品,就屬于我個人的收藏體系了。
問:您的收藏品大概有多少件?
答:實在統計不過來,我在北京買了好幾處房子,還有一個大倉庫,除了一處房子自住外,其余全部用來存放我的收藏品。不過,最近我已經開始著手逐步整理我的收藏了。
問:整理數量龐大的收藏作品應該很費精力吧?
答:有時候我會忘記了曾經買過的一些作品,整理時常常會有驚喜的發現:原來我也擁有這個人的作品,當時買作品的時候這個人默默無聞,如今突然成大師了。
問:聽說您從不收藏中國書畫作品?
答:西方文化、藝術對我的趣味影響更大,我主要收藏油畫、版畫、攝影等作品。紙上作品我也很熱衷,但主要涉及的是素描和草圖,比如:宋永紅的素描我幾乎收集全了,還有安迪·沃霍爾的自畫像。
問:嚴格按照藝術史來買作品,會不會很累呀?
答:我也經常會“一見鐘情”式的購買,碰到很有趣的作品也會忍不住掏錢。但是一個人可能喜歡的東西會很多,甚至沒有止境,所以還是應該按照兩個標準交替進行收藏:一是藝術史,二是個人興趣。
問:真正收藏家的標準是什么?
答:首先要有錢;其次是熱愛藝術,只有熱愛你才能去研究藝術史。

黃老師好人緣每次都會換來展覽的旺人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