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會,當代藝術在整個拍賣歷史中當然不能算是“老將”,畢竟當代藝術市場只有短短的一二十年,其實當代藝術更像是剛打出強大實力的新星突然遭遇了傷病的襲擊而讓人失去了部分的信心。這時,無論是教練、球隊經理或者是觀眾都會關注你是否重拾信心?我們換一種比喻,假如當代藝術市場是一個NBA賽場的球隊,做好后場防守的肯定是第一代的藝術家明星,譬如當代藝術的F4、曾梵志等;負責進攻的是球隊新人,我們姑且說是第二代藝術家,或者第三代藝術家。而無法擔任球隊適合位置的球員是那個最終未被市場認可而遭無情揚棄的第一代畫家中的三流藝術家,二流藝術家則在球隊有待查看的觀察隊員之列。
“后場防守”是心臟!
先來看看當代藝術的F4和異軍突起的F6曾梵志在過去一年里的拍場表現。
張曉剛在5月份的北京保利春拍中,由尤倫斯夫婦提供的《2001作 血緣大家庭系列》以1680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個成績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排在第7的位置。而在10月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同志系列(雙屏作)》以752.3萬元人民幣摘下當代專場的桂冠,盡管這個數據僅為藝術家個人在08年春拍創下的最好成績的1/6,752.3萬的成績只排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的第20的位置。
方力均在今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作品《1994 No. 6》以403萬元人民幣成交,此成績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排在第8位。同年5月,由北京保利春拍提供的《1999.5.1》以291萬元人民幣成交,此數據排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第17位。
岳敏君則在10月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帽子系列——才子佳人》拍出562萬元人民幣,這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排在第20位,僅為藝術家個人拍賣最高價的1/9左右。
王廣義的《可口可樂(三聯幅)》在羅芙奧的臺北2009秋拍上拍出305.6萬元人民幣,這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排在第14的位置,此成績是藝術家個人拍賣最好成績的約3/10。
曾梵志則是由香港佳士得秋拍提供的《無題(醫院系列)》拍出1686.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這樣的成績雖然跟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拍出的《面具系列 1996NO.6》的6707.7萬人民幣無法相提并論,但足以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成績排行高居第二。另外,在北京保利春拍推出的曾梵志的《面具2001》也以806.4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此成績排在藝術家個人拍賣排行第11位。而保利秋拍成交的《面具系列2000》(750.4萬元)則排在藝術家個人成績排行的第15位。
我們知道在NBA競技賽場上如果無法做好后場防守,肯定會被對方的進攻端無情摧毀。單從數據上看,素有F6之稱的曾梵志無疑是今年當代藝術市場的“最佳防守隊員”。無論從數據還是專家的熱門觀點看來,當代藝術市場已經不再是讓購買者“聞風喪膽”的局面。翰海油畫部負責人柴寧向記者表示,整個秋拍的當代專場都可以明顯感到回升的趨勢,一線藝術家的價格雖然還在繼續調整,但基本上都調整到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圍。著名策展人顧振清則用“疲軟中的回暖”來形容今年秋拍的當代藝術市場,他表示像F4和曾梵志這樣的第一代畫家價格雖然還在調整過程中,但在經歷金融危機一兩年以來,也已證明了第一代畫家中的典型代表的價格已經比較堅實、穩固,并且未來兩年內,隨著國內購買力的增加,普遍價格還會繼續回升,同時市場也會最終徹底淘汰掉泡沫時期的三流藝術家。
此外,資深藝術品經紀人伍勁也告訴記者,秋拍相比春拍上升明顯,原因不僅在于價格的下調,也在于整個當代藝術拍品規模的縮小。據相關統計,金融危機以來,當代藝術的拍品數量已經減少到原來的30%。我們知道,當代藝術早期更多的經典作品都掌握在國外藏家手里,當代藝術市場不像中國書畫古董市場是國內市場占主導,是更加面向全球的市場,因此金融危機波及的范圍也嚴重影響到當代藝術。伍勁認為隨著國外藏家(包括薩奇,尤倫斯夫婦等)越來將越多的作品送拍,也意味著國外購買力已經逐漸將定價權拱手相讓。這個逐漸的過程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陣痛期,當前當代藝術價格的激烈下滑讓很多擁有一線藝術家藏品的藏家不愿拿出來送拍,造成拍場精品稀缺就是一個典型癥狀。但換一種角度也說明,藏家越絲毫不“揮淚甩賣”,也證明這些早期經典作品經得住更重大的考驗。但無論如何,已經“見底”的當代藝術市場也是泡沫最少的時期,在這個時候購買作品也是最好的時期,未來兩年便是新一輪的反彈階段。
當代藝術“最佳第六人”浮現
整個秋拍當代藝術的回升已經頗讓人感到暖冬的味道,而年輕藝術家的優良表現更是足以讓我們頒發“最佳第六人”獎。作為“替補”出場的年輕藝術家雖然不能馬上拿下一個“天價”的成績,但其發揮的好壞確能影響整個大局。如果說整個秋拍第一代藝術家中的佼佼者繼續接受調整最終達到了堅實、穩定的結果,那么第二代的年輕藝術家百萬作品的頻現則是整個市場強有力的后盾。
先是10月份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藝術家李松松的《十日談》與《我們是這樣談政治的(三張一組)》均以213.2萬元人民幣成交。隨后,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李松松的《交托上帝》又以192萬的良好勢頭成交。而11月落下帷幕的北京瀚海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李暉的《佛龕 No.2》以112萬元人民幣成交。而隨后的香港佳士得秋拍,李暉的《F1》又以107.4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此外,早早踏入年輕藝術家百萬行列的尹朝陽的《2005 無題》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34.3萬元人民幣成交。管勇的《封存的片段》也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中以100.8萬元人民幣成交,隨后香港佳士得秋拍,管勇的《一個秘密》又以139.1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另外,仇曉飛《看眼睛》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也拍出75.7萬元人民幣的價格。上海結束的泓盛秋拍中,陳可的《流星二號》和熊宇的《林間的騎者No.1》表現也不俗,分別以67.2萬元人民幣和61.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由匡時秋拍拍出的康海濤的《路口》及范明正的《童話》均以29萬的好成績成交,漲幅明顯……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70后藝術家中已有近10個藝術家的單件作品成交金額超過百萬,并且這樣的規模趨勢正在逐漸擴大。盡管過去的兩年里,當代藝術市場的急速“見底”,新一代年輕的卡通風的作品也由高到低極度不穩定,但以過去兩年成交數據來看,無論是交易金額的增長,還是交易數量的增加,70后年輕藝術家的板塊確始終在不斷成長。最重要的是,這種成長在以一種多元化的方向發展。2009年度異常活躍的偏鋒新藝術空間的負責人王新友就表示,09秋拍不單只是當代藝術的簡單回暖,更重要的是年輕藝術家越來越受到本土市場的認可,未來三到五年間,年輕藝術家的市場會有一個大幅度的發展。
伍勁也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前后的藝術作品由于當時的經濟水平和市場體制的不健全而大量流通到國外,而年輕一代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作品由于市場的建立和本土藏家的增多,更多的作品在本土就及時被“消化”了。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洗禮,泡沫相對較少的年輕藝術家作品會慢慢受到追捧。策展人顧振清也表示第一代藝術家的創作由于年代背景帶有某種獨特的意識形態,而新一代藝術家則不存在這種情況,在繪畫性上大大加強,也更加多元。顧振清向記者透露,由李松松、仇曉飛這批年輕藝術家帶動的觀念性繪畫會有很大的突破和發展,也會在藝術市場有一個良好的趨勢發展。
伴隨著回暖趨勢的加強,雕塑方面雖稍顯暗淡,但也有像黎薇這樣的年輕藝術家的亮點出現,黎薇在北京瀚海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推出的《看見女巫降臨》以10萬元人民幣成交,北京匡時秋拍的《失眠》也拍出17.9萬元人民幣的好成績。另外,上海泓盛秋拍展望的《假山石108號》以16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落槌為例。曹暉2006年創作的羊二號最終也在匡時秋拍上以29萬元的好成績拍出。
“70后”“80后” 或將獨挑當代藝術下一波行情大梁
12月15日,由臺北當代藝術館策劃并主辦的《臺灣新時代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三樓展廳隆重開幕,31位來自臺灣地區的70后和80后年輕藝術家帶來了他們的上百件作品,包括繪畫、裝置、錄像、雕塑等。如此大規模的展覽能在當前依然被全球金融危機籠罩的大環境下得以實現,很大程度得益于臺灣地區兩家知名藝術機構的贊助。那么,這次臺北當代藝術館主動走出本土以及兩家藝術機構的大力贊助意味著什么呢?記者在現場通過采訪主辦方和贊助方得以管窺二一。⊙本報記者楊琳
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在開幕式上表示,此次《臺灣新時代藝術展》確切地說是2008年由上海美術館副館長張晴策劃的《果凍時代》年輕當代藝術家群展的延續。當時,《果凍時代》應臺北市文化局的邀請巡回到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較好地推動了兩岸當代藝術的交流。而這次展覽在將中國臺灣當前新時代活潑多元的創作樣貌和繽紛絢爛的藝術想象帶到上海的同時,同樣也是為了更進一步推動兩岸年輕藝術家之間的藝術和文化交流。
臺北寒舍集團董事長王定乾:
華人要拿“發球權”
作為此次展覽贊助方之一的臺北寒舍集團董事長王定乾比表示,之贊助這次展覽就是希望兩岸之間的70后和80后年輕藝術家今后能走得更緊密,交流得更頻繁,由此才能攜手同心為華人當代藝術走向更光明的前景而努力。
他認為,整個中國當代藝術,更確切地說華人當代藝術已走完了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由此“當代意識”的時代已經穩健成熟起來。他相信,在所謂后金融風暴時代,即全世界的政治、經濟都經歷調整之后,全球當代藝術一定會從原來的以歐美為中心而轉移到亞洲,尤其是華人圈。而且,隨著中國實力的強大,未來整個華人當代藝術會拿到發言權或者說是發球權。而且,華人當代藝術接下來就要由這群70后、80后年輕藝術家來接棒了。
他旗幟鮮明地指出,無論是從藝術史還是從市場的角度看,兩岸之間這群有著不同生長環境,但同文、同種、同血緣的70后和80后藝術家此時此刻應該開始新的當代藝術的創作。在當代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只要兩岸之間能夠聯合起來,能夠增進學習和交流并得以互補,就能夠把整個華人當代藝術帶動得更為成熟。
他說:“這個時候,市場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新的市場營銷和新的藝術概念,而且目標就是走向全球化。我們作為經紀人、畫廊、市場藝術機構,這就是我們的責任所在——讓兩岸年輕的新時代的藝術家走出去。”因此,王定乾坦言,“寒舍”從2008年就明確表示要從古美術領域進軍當代藝術板塊,兩年來他們已經做好迎接華人當代藝術下一波行情到來的準備。他透露,這次展覽中就有幾位年輕藝術家是他們代理的藝術家,從明年開始寒舍就會為這些年輕藝術家進行個展的策劃和推廣。
同時他也明確告訴記者,無論是兩岸三地還是海外的華人藝術家,他們都會支持。而且他們的投入沒有區域或者比例的劃分,而是力求均衡,因為整體華人藝術市場已經出來。他說:“現在不是整體市場的問題,而是個別藝術家的問題。用股市術語來比喻,我們現在只看個股表現。”
臺北藝術館館長石瑞仁:
我們將積極走出去
作為主辦方的臺北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表示,從藝術館的角度看,在這么嚴重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下,他們依然能得到很多企業的贊助是非常開心的。由此,他們才能在這場危機中始終堅持,沒有放棄,并在危機中看到了轉機。
他告訴記者,臺北當代藝術館今后依然堅持將主題放在關注當代藝術板塊上,尤其以關注新時代的變化為主,關注一切跟時代生活和文化有關的藝術表達。在做好館內展覽的同時,還會積極將展覽做到館外,例如在地下鐵等公共空間辦展,并積極地尋求與其他機構或企業合作。同時也會引進外來展覽并積極走出本土。到時,面對的更多的是普通大眾,而不僅僅是以往慣有的專業藝術愛好者。所以,以后選擇展出的藝術作品會更為當代,更為貼近現實。
對于這次展覽能得到臺北寒舍集團和睿芙奧藝術集團的支持,他指出就是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藝術事業的關注和經營,而且他們一直在發覺新的藝術可能性和藝術方向。所以,作為藝術館,他們將來就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學術建設和藝術價值的發現,希望能不斷挖掘到真正能呈現時代變化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他說:“時代在變,人的思想也在變,一切都變得更為活潑。我們只要發現什么在變,就通過藝術的角度來呈現這種變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