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建吳《劍閣崢嶸而崔嵬》
八益夢緣拍賣公司“峰啟征程·2010首屆拍賣會(書畫專場)”將于2010年1月10日下午3:30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樓錦官城廳開槌。這場拍賣會中,不僅有齊白石、徐悲鴻等近代大師的作品,同時,由于2010年恰逢巴蜀著名畫家馮建吳百年誕辰,在其家屬的支持下,馮建吳的《劍門崢嶸而崔嵬》《暗香浮動月黃昏》《春酣八月海棠嬌》等眾多精品力作也將與收藏愛好者見面。
生雖有涯藝無止境
馮建吳字太虞,別字游,齋號蔗境堂,小徘徊樓,亭號子云亭,1910年3月25日生于四川仁壽。良好的家庭環境的熏陶,賦予了馮先生超人的繪畫天賦,17歲考入四川藝專,遍臨各類法帖,尤其在瘦金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此時沉悶衰落的四川畫壇對心存高遠的馮建吳已沒有吸引力,19歲負笈海上進入昌明藝專,師從王一亭、王個簃、諸樂三等名師,其間奠定了先生詩書畫印雄厚之根基。學成回川,青年意氣,為藝辦學,在成都創辦東方美專,培育后進,半個多世紀以來,太虞藝術,成就斐然,山川之雄渾,陽剛之壯美,浩瀚之云海,聳峙之峰巒,危乎高哉,渾茫無際,沉穩、剛健的線條,濃烈鮮艷的色彩在他的畫作中表現得酣暢淋漓,深厚的文學功底使得馮先生的畫作更是意境悠遠,詩畫相融。“幾穿云界上層巔,漫倚高寒覽大千。雪嶺崢嶸天忍破,銀潮浩瀚海無邊。”“我收圖畫稿,奇觀豁五臟。登臨一俯仰,旅思如春漲。”都是隨境所生的詩情。
萬里長空得縱眸,冷風吹散古今愁。馮建吳的一生坎坷而艱辛,但是致力于探索創作和美術教育的腳步從沒有停止過,他為中國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世紀四川中國畫的奠基者
馮建吳先生是20世紀四川中國畫的奠基者,傳播人。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著名評論家林木認為,馮建吳先生的藝術成就有三:一、對近現代四川中國畫貢獻巨大;二、在四川美院的中國畫系馮建吳先生是領軍人物;三、對中國畫教育與傳承功績卓越。
林木介紹說,馮建吳先生于上世紀20年代到上海求學,師從潘天壽等名家,而江浙一帶主要畫家,直接受教于當時畫派領袖吳昌碩。馮建吳學成返川興辦學校,把當時最有影響的繪畫思潮帶到四川,林木指出,在他教育生涯中,培養了很多畫家,很多四川重要畫家都出自馮先生門下,“今天很多著名畫家都是馮先生弟子或者再傳弟子,如大師級的名家,馮建吳的弟弟石魯,就是由馮先生直接培養成長。馮先生可以說是四川、西南地區美術教育領軍人物。”
書法傳統外突破寫出新格調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侯開嘉認為,馮建吳先生書法有三大成就:一個是他的隸書,一個是他的篆書,一個是他的行書,這幾個方面都各有突破。
侯開嘉介紹說,現在看馮先生的作品,在1958年左右,基本上是純傳統、純吳昌碩這一派的風格,而從1961年起,他的作品就開始不同了,那個時候他想將漢碑與漢簡結合,將隸書寫得輕松一點。此外馮建吳先生還用金文的筆法來寫甲骨文,改變甲骨文單一的筆法,而對篆書藝術有所創造,別具一格。
侯開嘉認為,馮建吳先生創造性最大的是他的行書,“他把真草隸篆融為一爐,以行書為主,然后夾一點隸書、篆書等。”侯開嘉指出,吳昌碩極少數的書法作品中,出現篆書夾行草書,或者行書夾篆書,但他并沒有走下去,而受吳昌碩影響,馮建吳在這個道路上走下去了,在這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也很有創造性,一下子就別開生面,“他還把篆書的結構和行書的結構結合在一起,寫出了新的格調。”
罕見的詩書畫印全才
而對于馮建吳先生的整體藝術成就,林木指出,馮建吳先生是當今的中國畫壇少有的“詩書畫印”全才。
馮建吳書法從漢碑入手,各種字體兼之,同時馮建吳在古詩詞、古文字、古漢語等方面都很有研究,有相當高造詣,在畫家中非常難得;而在印章方面,馮建吳從漢印入手,涉及多家印學之長;而在繪畫立足于文人畫,包容南北二宗,既有水墨,又不乏色彩濃重,意境高遠壯闊,雄強大氣,兼及多種風格,由于受潘天壽“強其骨”的主張影響,馮建吳用筆取中鋒和漢碑的雄渾博大,強悍有力,“馮先生筆下往往出現一些大山大水,給人氣吞山河的氣勢,比如他喜歡描繪的峨眉山,山勢奇駿,往往臨空而上,居高俯瞰,高山白云,大江長河,氣勢逼人。”
林木認為,由于馮建吳先生在四川20世紀中國畫教育中領軍人物的地位,還有其強悍而獨特的繪畫風格,罕有的“詩書畫印”全才,因此,馮建吳在繪畫史上,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畫史上,占據重要的、無可取代的獨特地位,“馮建吳先生畫作在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地方均有收藏。”
因藝而傳者,藝傳而人永存,我們深深地仰望馮先生博大、磅礴的藝術成就,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發展史上,馮建吳理應占據重要一頁。隨著人們對他進一步研究與認識,其畫作將有巨大的潛力與升值空間。我們拭目以待。
據悉,馮建吳先生的精品畫作將于2010年1月7日~9日在四川省博物院1F臨展一廳八益夢緣拍賣預展中展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