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義,職業畫家。一九六四年生于山西芮城。1986年畢業于山西藝術職業學院。2003年至2004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曾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 。作品多次參加展覽及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并被收藏。 現居北京宋莊小堡卡普奇諾藝術家工作室。在藝術圈內,宋莊是一個人人耳熟能詳的地名。這個位于北京通州區的小鎮,因為是全國各地藝術家聚集的地方而名揚全球。就在這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群落里,有一位芮城籍畫家。他叫孫克義,擅畫意象油畫。現在有專門的公司為他經營畫作。
12月15日,應山西集賢閣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之邀,他回到家鄉作畫,記者采訪了他。
坎坷經歷造就獨特體驗
孫克義走上藝術之路有些偶然,但又有某種必然在其中。我們這樣說,緣于他的獨特經歷。
很小的時候,孫克義看到過一部電影《大浪淘沙》。影片中的主人公在流浪的過程中,常拿一枝畫筆在街頭作畫,他手中那枝神奇的畫筆讓孫克義看呆了。從那時候起,他便常在各種地方寫寫畫畫,下意識地用畫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1983年,省城太原來了六七位在黃河岸邊采風的畫家,讓癡迷畫畫的孫克義一下子看到了外邊的世界。除了跟著老師們去創作,去寫生外,他的父親,一個憨厚的黃河漢子,傾己所有招待畫家一行。農民的淳樸與厚道深深打動了畫家。被感動的畫家為高中畢業的孫克義指了一條路——去省城先上培訓班,再考專業藝術院校。
8個月的培訓之后,孫克義的眼界豁然開朗,其后他參加山西省職業藝術學院的考試,在數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了藝術學院的一名學子。
藝術學院畢業后,孫克義回到了運城,從小學美術老師做起,他做到中學教師,后又走進大學校門。上世紀90年代,下海風刮得正猛的時候,一直就有一番想法的孫克義也中入了下海一族。然而,生就藝術氣質,又心懷坦白、性情質樸的他,在下海的路上飽經磨難。一次次撲下身子去做,又一次次因不可抗拒因素剎羽而回。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歷程,鍛造了他的身心。在痛苦的反思之后,孫克義發現,生命中最誘人的東西還是畫,那種如夢般美的畫面一次次召喚著他。
2003年,不惑之年的他走進中國藝術研究院。在那里,他讀懂了梵高、讀懂了塞尚,讀懂了杜尚,讀懂了后現代主義畫家的意境和語言。
藝術研究院學習結束后,他回到家中,閉門修煉,苦苦尋找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并最終有所收獲。2008年,他揮師北上,來到了宋莊。
用畫表達語言無法表達的東西
本是舶來品的油畫,表達的是西方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追求的是客觀的真實。不像中國畫,有空間的遼闊,更有平面的可觸可摸,精致、唯美。意境幽遠。
然而,在經過長時間的尋找之后,他發現,厚重的不僅是西方的作品,國畫中的意境與厚重也是無處不在的。畫的魅力正在于意的表達。
表達什么?表達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從黃河岸邊走出去的孫克義,生命的印記里多的是水的花茫、高原的厚重,風陵渡的古老、鳳凰嘴的巍峨、鄉間道路的冷寂、退出歷史的膠輪馬車的落寞、還有父老鄉親溫情脈脈的生活,都曾是他要表達的內容。他以這些富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的表達,漸漸讓職業畫壇認識了他。
藝術的胸懷從來都是博大的,她歡迎新面孔,歡迎帶有獨特印記的加盟者。而孫克義在以故園的淳樸步入藝術圈內后,他開始嘗試表達另一種東西,不僅是目光所及的表象的東西,他還要表達心靈體驗到的東西,表達他的思緒,他的掙扎,他的希望和他的愛。
于是,筆下的意象更多了,那籠罩在云霧中的影影綽綽、層層疊疊的東西,遠望像他故鄉的遠景,有夕陽的暖色,有樹影的凝重,有繁榮,有生命,還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很像一個夢,一個游子心中溫暖的夢。于是,讀者便感到心弦被什么東西撥動了。那就是畫家的體驗。唯一的不可復制的體驗。
孫克義的筆下還有生死命題。恢宏的黃色背景下,一個殘缺的、破舊的罐子,那是生命,在不可抗拒的時光車輪之下,在不可抗拒的一切力量之下,生命殘缺了,破舊了,然而他留下來了。堅定地、結實地、不可抗拒地留下來了。他的筆下有大塊的黑色,像烏云、像山巒,孫克義說那是死亡。他的筆下還有流水、有萌動的綠、有裊裊的輕煙,孫克義說那是生命,是希望,是人間煙火與溫情,這些截然不同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主題在現實中共存著。這也是他要表達的。他要表達的,好像都難以準確地說出來,像中國的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道。他從西方的意象走進東方的大象,是一種必然。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
都說,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孫克義說,真實是藝術的生命,這是他多年中的體悟。畫作要表達的情感和意象若是不真實了,做作了,扭曲了,那便不成其為作品了。畫家要畫出的東西,必須是曾經打動你心靈的體驗,真實、真切、不容敷衍、不容復制。是個體生命的真實流露。
“真正的畫不是印刷品,它不可復制,是唯一的。它不是只去愉悅人的眼睛睛,裝飾人的生活,它要表達,要記錄,要超越時代。美不是簡單的好看”
“我自己不滿意的東西,我絕對不會拿出去。”
“這是一個市場主導的時代,但是你不能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市場有時候是功利的,流行的東西是暫時的。市場催生的東西是最沒有生命力的。你要想在藝術的歷史上留下一點東西,你必須真實地做自己的東西,從你心里,從靈魂里涌出來的東西。”
孫克義說。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
真實是一切的生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