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康熙《青花開光人物將軍罐》
將于12月30日在廣州白天鵝賓館舉行的藝術品冬季拍賣會,共計推出800件藝術精品,其中有近兩成為“海外回流”藝術品,包括中國書畫和陶瓷等。據(jù)有關統(tǒng)計顯示,在1992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恢復后的15年,海外回流藝術品逾8萬件,還不斷刷新單件拍品的成交記錄。今年11月23日,在北京保利秋拍之“比利時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專場中,從海外回流的吳彬《十八應真圖》就以1.69億元成交,創(chuàng)下全球中國繪畫成交最高紀錄。
“海外回流”占拍品半壁江山
據(jù)悉,“海外回流”是在1992年中國藝術品恢復拍賣之后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尤其是2002年文物法修訂后,來源于中國港澳臺與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的海外回流文物,成為藝術品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收藏界人士“淘寶”的必爭之地。廣州市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向民告訴記者,在全國各大拍賣行推出的拍品中,“海外回流”的文物藝術品差不多占據(jù)了半壁江山。
今年春拍,北京保利推出的比利時尤倫斯夫婦珍藏專場,18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額近1.7億元;從日本“有鄰館”回流的15件清朝帝王書法,不僅件件槌下有音,而且斬獲了2400余萬元;在西泠印社付拍的、由日本同一藏家提供的15件吳昌碩書畫精品不僅全部成交,且價格大多高出起拍價4~5倍。剛剛降下帷幕的廣州嘉德秋拍,從美國回流的趙孟頫《勉學賦并序》被“搶”至1209.6萬元成交;而在北京秋拍舉槌的吳彬《十八應真圖》更以1.69億元成交,創(chuàng)下全球中國繪畫成交最高紀錄。
何向民認為:“‘海外回流’藝術品具備三大特性:一是在國內鮮見曝光;二是在當?shù)氐氖袌鰞r值相對于中國大陸來說偏低,極具吸引力;第三,就歷史的原因而言,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到二次大戰(zhàn),中國面臨民族存亡的歷史關頭,戰(zhàn)亂頻繁、國運衰弱、民生凋敝,導致大批文物藝術品流失海外。在國內流通市場上,大部分精品都已被藏家們‘爭搶瓜分’,因此眾人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到‘海外回流’上。”
越來越多文物回歸中國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7萬件,按照民間收藏是館藏量10倍的慣例估算,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估計超過1000萬件。“現(xiàn)時的全球中國繪畫成交最高紀錄就是由‘海外回流’的吳彬《十八應真圖》創(chuàng)造的,相信隨著能夠補充和豐富中國歷史文化的國寶級文物出現(xiàn),這個紀錄還將不斷刷新。”中國嘉德廣州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許習文認為,只要中國經濟持續(xù)向好,中國書畫藝術作品也將平穩(wěn)向上發(fā)展。
“我要讓那些流失海外多年的國寶回歸祖國。”年逾七旬的黃金源在廣州和美國舊金山分別開有一家名為“瓦趣軒”的古玩店,前不久,他將舊金山的店鋪轉送給了他人,在結束了美國的業(yè)務后,黃金源同時決定,把在美國收集到的所有寶物運回中國。黃金源告訴記者,這批從美國收集回來的200多件流失文物將于下月初在“中國(陳村)藝術博覽會”上作首次公開展示。據(jù)介紹,本次展出的海外回流精品包括目前市場上最高的將軍罐,該罐高達81厘米,寬為49.5厘米,全罐通景,墨分五色,罐身呈現(xiàn)的“蘭亭勝跡”是康熙青花中的絕妙珍品。此外還有元代官窯雙龍耳青花瓶,據(jù)悉,目前發(fā)現(xiàn)的雙重底、底部有長方孔的元代青花瓶國內外僅3件,其中兩件分別藏于故宮及江西高安博物館,另一件則是本次展覽展出的元青花雙龍耳瓶。

吳彬《十八應真圖》局部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