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過新年了,你有沒有想過用油畫來裝飾一下你的房間呢?藝術品肯定是一個值得花錢的地方,這可是一項會增值的消費。
比如油畫,它有一個特點:不像其他商品在使用之后就會產生折舊,一般來說即使在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一幅好的油畫仍然不會產生大的掉價。從目前來看,中國的許多家庭還沒有用畫作來進行裝飾的理念,所以其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換句話說,只要你不是以投機炒作的心態去介入這個市場,買畫就是一項不會虧本的消費。
有一位香港資深收藏家這樣認為,進入藝術品收藏市場,買家首先要抱著一種對藝術的虔誠態度,你是真的熱愛藝術,而不僅僅是跟風和盲目投機。因為藝術品是不適合短期投資的,需要收藏來等待其價值升高。以海派名家陸儼少的作品為例,改革開放后,國家對陸儼少的作品收購價為每平方尺15元,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漲至每平方尺100元,以后又升至每平方尺1000元。到了1990年,陸儼少山水畫的價格每平方尺高達1500美元,那時確實嚇退了不少人;可是到了2000年,陸儼少的作品在海內外市場上大幅攀升,精品價格從每平方尺3萬元躍上5萬元乃至10萬元,再一次驗證了投資藝術品“長線是金、短線是銅”的至理名言。所以,買畫其實也是一項長線的消費。
那么,消費者如果打算花錢買畫,究竟該如何選擇呢?中國藝術品市場決定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只能走一條循序漸進、從低端入手的路,因為這條路風險相對小一點。低價原創市場里有很多較優秀的藝術家,他們有才氣、有精神、有創意,也有足夠的技藝,他們缺的只是名氣。對消費者而言,務虛名則是最容易犯的錯誤。
有些粗淺的道理大家是可以明白的:第一,藝術品走進中國家庭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二,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品始終存在著水漲船高的增值效應,那些10年前賣一、二萬元的作品,現在大多在三、五十萬元以上了;第三,在商品市場中,中低端的需求總是大于高端需求的,所以價格低的東西總容易出手變現,而且風險小很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