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現天價
在不久前落幕的匡時秋拍中,著名收藏家張宗憲提供的張大千《長生殿》以1120萬元成交,該拍品本是大千夫人徐雯波的收藏,以界畫手法繪制亭臺樓閣,精細之極,更為難得的是溥心畬在畫幅中以小楷題寫《長恨歌》,此畫可視為“南張北溥”最為精彩的合璧之作。張宗憲珍藏的其他書畫作品在匡時秋拍的成交價也全部超過一倍。
作為著名的收藏家,張宗憲用超前的意識、準確的判斷和趨向,其收藏追求“真、精、新”引導了一代藏家。此次拍出246.4萬元的徐悲鴻《柳鵲圖》,曾經出現在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張宗憲書畫專場中,當時估價只有60萬至80萬港元,但最終無人問津。這顯示出名家珍藏雖然可能因為市場低迷而流拍,但由于珍品本身難得一見,只要市場回暖馬上能夠受到市場追捧。
不要怕買貴
張宗憲曾經說過,“好的藝術品,價低的時候只要壓得住一定會再高的,等個五年十年后總會漲,因為好東西只會越來越少。好東西不是今年買了明年就賣出去的,你要藏個5年,等人家都忘記了,到時出來價錢就會比較高,今天買了就在等漲價是不行的?!?/P>
許多普通投資者都希望能夠在拍賣市場撿漏,但拍賣本身撿漏機會不多,尤其是對初入收藏市場的投資者。這兩年叱咤風云的劉益謙,其實早在1997年就在拍賣市場上與張宗憲較過勁了。當年朵云軒秋拍的時候,有一本吳湖帆的《如此多嬌圖》冊頁,估價為120萬至180萬元,劉益謙經過與張宗憲的激烈競爭,最終花214.5萬價錢買到手。當時,許多人都覺得這個東西20年都翻不了身,但現在來看,卻是撿了大漏。
關鍵要買對
雖然今年秋拍市場行情火爆,但想要賺錢還并非易事。在今年京城書畫拍賣中,陸儼少的《稼軒詞意圖》成交價為22.4萬元,而這幅作品在2008年上海春拍中曾經出現過,成交價也是22.4萬元。投資者不僅沒有獲利,如果算上拍賣傭金還損失了。因此書畫投資中僅僅買到真品,并不能保證你的投資就沒有風險,關鍵要買“對”。
如何才是“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首先是自己喜歡的藏品。暫且不談一幅中國畫承載的文人思想,但就筆墨而言,有的投資者連毛筆都不會拿,甚至看不出來毛筆差異性的時候,要說能真正欣賞一幅中國畫確實很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站在巨頭的肩上,也就是多關注名家珍藏的書畫精品,從中學習如何鑒賞書畫作品,同時結合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