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濟南時報12月15日報道,與火熱的中國字畫市場相比,曾經扛起拍賣市場先鋒旗幟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在2009年卻深度失寵,陷入低迷之中。從北京翰海、中國嘉德等幾個大型拍賣公司春秋兩季的大型拍賣會上看,當代藝術四大天王——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方力鈞的作品均無太多的亮點,唯有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和當代藝術實力派畫家劉小東的《陽光普照》在2009北京保利春拍中分別以1,680萬元和683.2萬元成交,成為2009年當代先鋒藝術僅存的看點。
其實這一現象在2008年秋拍時就有所反映。2008年秋拍油畫及當代先鋒藝術板塊成交總額僅為2007年成交總額的36.09%,當代藝術品成交價比春拍同名次拍品均下降50%至60%,且流拍率高達42%。
在2009年春拍中,當代先鋒藝術品也再次延續了大幅下滑的勢頭,在4月9日香港蘇富比春拍“當代亞洲藝術”專場上,張曉剛的作品“失憶與記憶系列”之《無題》,僅拍出了480萬港元,與2008年同期拍賣的張曉剛《血緣:大家庭3號》高達4740萬港元的落槌價相比,可以說只是個零頭。
雖然兩幅畫的尺寸和時代不一樣,但兩者巨大的價差也的確讓人感到了冬天的涼意。據統計,當代藝術品價格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下跌了約60%。自2005年以來以“坐電梯”的速度被推向市場巔峰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現在已經以“坐火箭”的速度回落至4年前的水平。
當代先鋒藝術的迅速“衰落”,與其說是遭遇國際資本的離場和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還不如說是這些年來熱錢涌入市場進行瘋狂炒作的結果。對真正喜愛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人來說,泡沫過后或許才是收集物有所值的藏品的好機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