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周末剛剛舉行的一輪秋拍,可謂掀起了中國藝術品新一波飆升的熱潮,眾多拍品中,有3件破億,數十件上千萬元,幾百件上百萬元。其中雖然古代和近現代書畫部分格外火爆,但成交價格過千萬元的拍品涵蓋了拍賣場上書畫、油畫雕塑與瓷雜三大板塊的各個領域。

保利秋拍現場
盤點那些拍賣紀錄,書畫特別是古代書畫迭創天價。但創出天價的還不只是書畫作品,古董雜件也拍出了天價:在北京保利,清雍正檸檬黃地洋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以6776萬元高價成交,清乾隆“迪光崇典”《御制文溯閣記》玉冊以1232萬元成交;在中國嘉德,首次推出的宮廷專場“澤古怡情-清代宮廷藝粹”,其中“明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刷新成交紀錄,“清乾隆緙絲御筆墨云室記手卷”、張宗憲收藏的“清乾隆 仿掐絲琺瑯粉彩壽山福海雙龍耳蓋瓶”都拍出179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這次在拍賣場上追捧高價精品的多為國內買家,如雍正的六方瓶燈等在保利秋拍中創造紀錄的作品,大多數都被國內買家收入囊中。
如何看待今年的這一波聲勢浩大的飆升行情?中國嘉德的專家郭彤對記者透露,現在進場的那些新人,許多是很著名的企業家與投資者。他們都經過充分的準備,對作品、藝術家乃至市場的格局都有相當的認識。她還強調,他們在拍賣場上的出現,透露出整個市場一個更宏大的背景。因此她特別強調,像齊白石、張大千那樣多年未能大漲的大盤股,也出現了凌厲的漲勢,說明入場資金的雄厚,足以與市場快速上漲的節奏相匹配。
因此,她強調,雖然呈現出這么高的漲幅,市場卻并不瘋狂。她身在現場可以感覺到其中的理由。她為此對市場參與者提出忠告:要通盤了解書畫市場的價格結構,要改變思維習慣,充分理解今年秋拍的拍賣結果所提示的機會和風險。
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也表示,這一輪秋拍對整個市場影響最大的,還是表現在價格結構的調整,參與市場的每個人對價格都有一個重新評估的必要,老的買家和行家如果不及時調整戰略、調整心態,或許就要離場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