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增長或將進一步延續
孟海東表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近期,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將從今年起到2011年,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1億元,累計安排3億元作為引導基金,帶動更多社會投資進入文化創意產業。
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數字表明,今年1-9月,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了11.8%。
“市場的推動作用明顯,而北京市配套政策實施到位,資金支持力度空前,在組織和政策層面上的推動效應也逐漸顯現,沒理由不相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增速會逐步提升。”孟海東說。
但是,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增加值中,有超過40%是來自軟件、網絡和計算機服務等IT行業。針對市場上關于“IT行業是否能計入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的質疑,孟海東表示,“目前各屆人士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解各有出發點。從總體上說,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和高科技,從這點上看,IT行業應該計入文化創意產業”。
他認為,市場上的這種質疑實際上代表了人們的一種希望:在以中關村為代表的IT業之外,人們希望看到演藝、出版發行、廣播影視等其他文化產業分支能夠有更快速的發展。目前隨著北京市大型產業文化集團的成立,帶動民營經濟進入傳統文化領域,演藝、發行等傳統文化產業分支的增加值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比重有望提高。
文化創意產業有待進一步縱深化發展
孟海東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理想狀態是:一方面,創造出優秀的文化藝術作品,滿足人們在文化消費中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創意滲透于實體經濟中,用創意設計提升物質產品的附加價值,滿足人們在日常消費中的物質審美需求。文化創意產業應在上述兩個方面均衡發展,但在后者的發展明顯不足。
藝術產業化經營需要對市場進行探索。據孟海東介紹,自2007年起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就一直致力于文化藝術市場化的推動,主要在兩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通過對當代藝術市場的調研,提出“構筑本土支持體系 壯大中國藝術產業”的戰略思路,從當代藝術的原創、展覽展示、投資交易、學術研究、理論探討、市場指數發布、收藏產業鏈環節入手,建立起中國當代藝術的本土支持體系,今后,基金會將積極推動“收藏基金”的建立,發展畫廊經濟、藝術品年度交易平臺、現當代文藝研究等,推動當代藝術的產業化。
另一方面,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推動中國傳統書畫的發展,通過與社區合作,征集中國傳統書畫優秀作品,打造社區書畫巡展,通過社區建立中國傳統書畫固定的銷售渠道,使這些優秀的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上兩個方面分別致力于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從整體而言,目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更多地注重展覽、演藝、影視等文化藝術作品的創作開發,很少將文化創意與美學設計應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中。為此,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也有待進一步縱深發展。
對此孟海東指出,推廣工業設計、藝術授權可促進文化創意與實體經濟的緊密結合,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縱深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如果能通過藝術授權、工業設計使產品的美學價值體現出來,這將是中國傳統制造業拓展國際渠道、打造自我品牌的重要方式”。
中國動漫業發展還需在內容和市場研究上下功夫
今年7月份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創意產業和動漫業并列為文化產業幾大分支之一。對此孟海東的解讀是,“社會上確實存在動漫業與文化產業并駕齊驅的探討和分歧。但《規劃》如此規定,證明國家對動漫業的發展寄予了更高的希望。”
孟海東認為,中國動漫業發展還需要在原傳內容和市場研究上下功夫。“日本人做動漫,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市場,而只是從純粹藝術的角度、從心靈深處去尋求感動自己、感動別人,同時也就感動市場的作品。而美國文化并不具備熊貓元素,但他們卻對開發熊貓元素進行了長達多年的市場科學分析和調研。這兩者都是中國動漫業國際化道路上需要學習和加強的”,孟海東如是說。
孟海東指出,中國存在豐富的動漫資源、歷史題材,我們所需做的,是“把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被世界人民所能接受的藝術精品”。
而要打造世界人民所能接受的藝術精品,需要探索表達方式,尋求國際化的語言來進行闡釋。舉例而言,有600年歷史的西方油畫,在中國傳播了近百年;而具有千年以上歷史的中國水墨畫在西方的傳播卻很少。油畫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傳播開來,關鍵因素在于油畫具備國際化的傳播方式。中國的動漫、中國的水墨畫都要去探索屬于它們的國際化傳播方式。
“過去我們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天我們說‘民族的需要用國際化的語言來闡釋才是世界的’”,孟海東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