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富比秋拍現(xiàn)場 |
文_劉品毓 Text_PennY Liu Photo_蘇富比拍賣 數(shù)據(jù)來源_http://www.sothebys.com
1973年蘇富比作為第一家進軍亞洲的國際拍賣公司,首先在香港文華飯店舉辦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1980年在仇炎之私人收藏拍賣會上,2只明成化的“斗彩雞缸杯”以528萬港元、418萬港元成交,中國文物在香港拍賣交易市場上的買氣逐漸被蘇富比點燃。1986年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接著進軍香港,開始中國文物在香港拍賣交易的業(yè)務,此后這2家國際跨國拍賣公司每年春秋拍賣交易的成交狀況,成為藝術品價格參考乃至藝術品市場的指標,而香港因為交通地利之便,加之商品交易無關稅,文物在買賣流通上也沒有法令障礙,使之成為亞洲拍賣交易市場的重鎮(zhèn)。
而在這36年的拍賣歷史中,目前我們只能以蘇富比官方網(wǎng)站(http://www.sothebys.com)上所公布的數(shù)據(jù),較為全面與公平的了解從1998年到今年剛結束的秋拍總共170場拍賣,網(wǎng)站上能查閱到的是141場拍賣結果。雖然這141場數(shù)據(jù)不能代表蘇富比從在香港設點開展業(yè)務之初的策略與用心,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一系列的數(shù)據(jù)中可看到蘇富比為了把握香港這個足具潛力的拍賣交易市場所做的調整與控制。
從香港蘇富比1998年至今的歷年成交量表來看(見下表),很明顯的是香港蘇富比在1999年秋拍達到最低點,2000年至2003年之間成交額一直在1億多到3億多港元之間,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之后香港蘇富比拍賣春秋拍的成交量從4億多港元躍升一個臺階到將近6億港元左右,2005秋拍之后,香港蘇富比春秋拍的成交量再次提升到8億港元以上,而后持續(xù)上升到2008年春拍的17.74億港元與秋拍的10.48億港元,在這之后,200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6.91億港元的成交量反應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但是,在十一假期舉行的2009香港蘇富比秋拍卻帶來了喜訊,以10個專場,總成交量12.96億的成績,預示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回溫。

| 香港蘇富比1998-2009歷年秋拍 |
書畫、瓷器工藝品專場的穩(wěn)定與創(chuàng)收
從過去十年蘇富比歷年的專場與拍賣結果顯示,中國書畫專場與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一直都在穩(wěn)定的上升。在2003年之后中國書畫專場一直都保持在1億以上的成交量,雖然在2005年秋拍過后,中國書畫市場的成交量返回到950萬港元,但在之后,仍然保持在1億以上的成交量。對于這種變化與趨勢,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認為正是表明,中國書畫專場有著穩(wěn)定、抗擊打性高的市場特性。因為十幾年來中國書畫市場已經(jīng)歷經(jīng)各種大小的經(jīng)濟震蕩,再加上藏家的培育已經(jīng)小有所成,以及配合著內地龐大的中國書畫潛力藏家,中國書畫專場成為一個穩(wěn)定中持續(xù)走好的市場。
在此次書畫專場,其中包括齊白石、林風眠、海上花鳥四大名旦、民初京滬畫壇的精選作品等專輯,這些作品無一不是為了廣大的亞洲藏家們所設計,所征集的作品時間年代來看,沒有古代書畫的部分,而是全然集中于近現(xiàn)代書畫,也就是香港蘇富比一直以來在培養(yǎng)養(yǎng)殖的中國書畫市場。在本專場作品成交價第一名:李可染1984年《山林清音》立軸,這幅畫在1986年5月曾送展于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當代中國繪畫展覽,再加上畫上有畫家自己的圖章,使得這幅畫意義非凡,但跟李可染之前在拍場上的成交作品比較起來,市場表現(xiàn)一般。即使如此比起類似的作品如李可染去年蘇富比春拍的《山水清音》圖的港元6,151,500成交價來說,市場購買力已經(jīng)好得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此專場成交價第七名——黃胄1976年10月的《日夜思念毛主席》以4,508,000港元成交,而在中貿圣佳15周年拍賣上,黃胄的《日夜思念毛主席》初稿以人民幣2,016,000元成交,算是書畫專場當中些抹“紅色”經(jīng)典作品。
在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方面,自從仇國仕擔任征集與籌劃明清兩代的瓷器及工藝品拍賣后,為香港蘇富比在瓷器工藝品的成交量增加不少,除了08年秋拍與09年春拍成交量低迷之外,其他季度都在1億以上,而這還不包括仇國仕特意向國際重要收藏家征集作品而舉行的特拍,例如2005年秋拍的瑪麗及莊智博文房瑰寶珍藏專拍、臻美珍瓷──亞洲私人家族匱藏專拍、2006年秋拍的佛華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銅佛收藏專拍以及2007年春拍的花賞瑤華──巴黎名藏中國藝術品專拍。
為了此專場,今年秋拍的征集仇國仕特意準備了稀有的明成化宮盌這一極具亮點的拍品,并策劃水松石山房藏珍——乾隆專場。但是從拍賣結果來看,藏家的口味還是在清乾隆作品,其中最有話題性的還是臺灣藏家林百里與上海藏家劉益謙的“爭奪乾隆寶座“之戰(zhàn)。今年劉益謙在內地春拍中已經(jīng)大手筆的以人民幣61,712,000元買下宋徽宗真跡的《寫生珍禽圖》以及花了58,240,000元人民幣拍下的清宮舊藏書畫宋人《瑞應圖》,現(xiàn)在他的藏品與傳說更添上一筆。據(jù)稱這個競價的過程,長約10分鐘,是由1,300萬港元開始競價,經(jīng)36次競價才由劉益謙以85,780,000港元拿下,打破中國家具世界拍賣紀錄。對于這種情況,仇國仕表示喜聞樂見,以乾隆寶座爭奪為例,雖然此寶座為皇權之象征,在拍賣前就引起世界各地的資深收藏家高度關注,可說是歷年來最上乘之御制家具,但是這種爭奪的情況還是說明了中國大陸買家競投踴躍 ,對頂級中國御制工藝品的趨之若鶩。于此,不難想見,在后續(xù)其他拍賣公司的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上,也許會引發(fā)一股“乾隆(或稱御制)”風潮。
當代藝術專場的價格回歸
面對像是中國書畫、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這種站得住的專場,對不論是中國當代、亞洲當代藝術還是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來說,今年的價格還是比較理性的,換句話說,價錢比金融危機前來的公道。
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是在香港佳士得從04年秋拍舉行中國當代藝術專場時,慢慢培養(yǎng)出來,直到08年秋拍正式成立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之后,從中國當代藝術中分出去的專場。今年秋拍是以常玉的《荷花與金魚》位居榜首。為了購買這張畫,也引發(fā)了電話、現(xiàn)場競價的爭奪戰(zhàn),在最終階段,有 1名電話投標者及2名現(xiàn)場競投者互相競爭,最后通過電話競價的神秘中國藏家以36,500,000港元買下。這個價位,相比《貓與雀》在去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所拍出的37,048,000港元差距,基本上是回到了金融危機前的價格。而趙無極《7.4.61》這件作品則以15,780,000港元成交,與之前趙無極的拍賣紀錄相比,算是畫家正常價位的表現(xiàn)。
亞洲當代藝術專場,這個名詞是在香港蘇富比08年秋拍時以“現(xiàn)當代亞洲藝術”專場的名稱出現(xiàn),在那專場匯集了泛亞洲的當代藝術作品,可稱是亞洲當代藝術的特賣會。而今年這個專場上,則匯集了中、日、韓、臺灣當代藝術的作品,作品成交價排行榜上可以看到名列第五的是來自日本當紅藝術家奈良美智的作品外,其余都是中國藝術家,而買家也大多來自中國。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表示:“藍籌當代中國藝術家之作品拍出堅挺的成績,整體表現(xiàn)進一步肯定市場對當代亞洲藝術拍賣具持續(xù)的信心。”,在這邊的藍籌股,應該就是張曉剛、岳敏君、曾梵志、劉野、方力鈞、蔡國強、劉小東,以張曉剛為例,此次成交的作品《同志系列》是其典型風格的作品,成交價8,540,000港元,將近為估價的兩倍,但是相比之前的作品拍賣紀錄,價格已經(jīng)回到06年秋拍的價格。劉野2004年《L的肖像》以3,189,220港元的成交價排名第七,在07、08年作品價格漲到上千萬的劉野,今年的作品也是回到了2006年的時間點。而蔡國強的作品此次在秋拍成交的價格與今年春拍成交價格差不多,在3百多萬港元之間。
從以上這些數(shù)據(jù)與價格變化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想要知道所謂的合理的價位、市場價格重新洗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比較個別藝術家歷年作品成交價格的落點,才可以掌握這個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區(qū)間,同時,也能把過去不解的謎團看的更為清楚和透徹。在這些數(shù)據(jù)比較中,作品價格混亂的、在同一個時間作品價格有極端不一致的,我們可以把這種作品歸類于投資上較高風險的作品。所以,在當代藝術專場上,除了有待價格進一步的厘清之外,更多的是考驗收藏者自身的遠見與對個別藝術家的鐘情。
紅酒專場籠絡新藏家
有別于珠寶翡翠、手表既定專場,香港蘇富比的紅酒拍賣也是借由紅酒來培養(yǎng)新一代有潛力的藏家。事實上,香港蘇富比并不是第一次拍賣紅酒,1988年香港蘇富比曾經(jīng)拍賣過一次,而第二次舉行紅酒拍賣卻已經(jīng)是20年后了。
對這個專場,程壽康認為,這將會是第一次全新的開始,即使拍賣紅酒是件很好但很費勁的事。2008年在全世界紅酒拍賣價格最貴的拍品中,有六種是亞洲人買走的,全世界2007-2008年中前100名拍品里,有一半是由亞洲人買走的。這個信息意味著亞洲具有很大的紅酒收藏潛力,而從2009春拍,這個新興的紅酒專場就沒讓人失望過,此次秋拍2場紅酒拍賣還是以接近百分之百的成交率,說明這個后起之秀的潛在市場相當強健,其中12瓶裝1982 年的Chteau Pétrus 更打破Chteau Pétrus的世界成交記錄,以72.6萬港元賣出。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