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方皇帝璽印現(xiàn)身了,又一件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被天價拍出了。
11月5日,在倫敦蘇富比舉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方清乾隆“八徴耄念之寶”交龍鈕青玉璽以357萬英鎊(約合4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拍出。這方玉璽此前的估價僅為40萬~60萬英鎊(約450萬~680萬元人民幣)。
“4000萬太貴了!這個價格有很多非價值的因素在里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董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一直非常關注這個品類,自己也收藏了一方乾隆玉璽。
此次拍出的“八徴耄念之寶”是為乾隆八十大壽所制,“八徴”是指我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列子所稱的“故、為、得、喪、哀、樂、生、死”,涵括人生一切,表達乾隆八十大壽時對人生的感念。璽的選材為新疆和田青玉,上刻交龍鈕,印面12.8平方厘米,印文為“八征耄念之寶”六個字。
根據(jù)《乾隆寶藪①》大略統(tǒng)計,乾隆時期,“八徽耄念”和“八徽耄念之寶”的璽印共有63方。實際上,乾隆璽印重復品較多,同一璽文有時候會刻制幾十方,這也是乾隆寶璽的一大特點,如“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之寶”也有20方。
但是,這方玉璽在乾隆其他相同印紋玉璽中屬于較大的一個,與乾隆七十大壽時所刻“古稀天子之寶”被認為是乾隆晚年最愛的兩方玉璽。因此,在海內外珍存的不少歷史名畫上,都可看到這兩枚玉璽的印跡。
但是即便如此,董先生還是認為這方玉璽的文物和藝術價值并不足以支撐這樣的高價,“買家很可能是中國人,出價包含了一些民族情結,其他國家的藏家不會出這么高的價格。不久前,一方乾隆田黃巨璽才4000多萬。”
董先生所說的“田黃巨璽②”是在今年9月20日,美國紐約舉行的“中華藝術瑰寶秋季拍賣會”上,一位美國收藏家持有的一方清乾隆巨型田黃璽印現(xiàn)身,這方田黃璽印重達11.3公斤,是目前全球拍賣市場上最大的“田黃王”。該田黃璽最終以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雖然這方‘八徽耄念之寶’并不是皇帝的印璽的最高成交價,但4000多萬已經是比較高的價格了。”華辰拍賣總經理甘學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最近幾年,隨著宮廷藝術品的價格走高,皇帝印璽的價格確實一路突飛猛進?!?/P>
雖然,國內有專家稱此次拍出的這塊乾隆玉璽為比較粗劣的“仿品”,但是,我們還只能看作是一家之言。“玉璽假的也很多,從民國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仿造的了,然后賣給日本人?!备蕦W軍表示,自己就曾見過不少“仿品”。
①所謂“寶藪”,即皇帝御用璽印的印譜。是將皇帝御用璽印收集鈐蓋,裝訂成冊,以流傳后世。
?、谔稂S是產于福建壽山的一種壽山石,屬印章中的極品,故其身價無與倫比,民間有“一兩田黃十兩金”的說法。田黃又被尊為“石中之王”、“石帝”。
皇帝璽印拍賣持續(xù)升溫
最高拍價達6000萬元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由于種種原因,宮廷用品并不是文物保護和研究重點,但現(xiàn)在這個品類卻成為了拍場上的“大熱門”。
實際上,皇帝璽印的拍賣最初從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起步,在之后十年的時間內一直平穩(wěn)發(fā)展。到2001年以后,皇帝璽印的價格開始異軍突起,并迅速成為拍場上的“明星”品類。比如,1997年香港佳士得曾以不到100萬港元的成交價拍出過一方乾隆御制田黃“契理在寸心”獅鈕璽。但是到了2004年,這方玉璽在香港蘇富比最終以790萬港元成交,7年時間價格升至8倍。
價格的躥升也使得更多皇帝璽印精品現(xiàn)身。特別是最近兩年,皇帝璽印的天價不斷出現(xiàn),并逐漸脫離其他品類的宮廷藝術品,獨領風騷。如2008年6月,一方清康熙“康熙御筆之寶”蟠龍璽在法國圖盧茲圣·喬治拍賣會上以560萬歐元(當時近60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并一舉創(chuàng)下了此類拍品價格的世界紀錄,而起價只有30萬歐元。
2008年8月26日,香港蘇富比舉行“皇威萬代——私人珍藏清宮瑰寶”專場拍賣會,來自法國吉美家族收藏的8件乾隆御制印璽全部被高價拍出。其中,乾隆帝御寶交龍鈕“乾隆御筆”白玉璽成交價最高,這件預估價為5000萬港元的玉璽,最終以6338萬港元成交,并刷新了世界白玉拍賣紀錄。而這一場拍賣會就有4方玉璽以超過100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
今年4月29日,在法國巴黎博?!だ召M福爾拍賣行舉行的一場名為“亞洲藝術”的專場拍賣會上,清乾隆“九洲清晏之寶”白玉璽被一名華人買家拍下,成交價約168萬歐元(約1680萬元人民幣),高出預估價幾倍。
對于玉璽價格的不斷躥升,甘學軍認為,玉璽作為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特殊的宮廷藝術品,往往會有三個方面因素促使它的價格飛快提升:
“一是現(xiàn)在有一種崇尚宮廷的風氣,健康不健康不好作評價,但是現(xiàn)在很時尚,很多人喜歡,因為想沾沾皇氣;二是宮廷藝術品的雕刻確實登峰造極,無論在選材上,還是在設計雕功,以及引文的刻制、整體神質等方面,都是非常完美的;三是這些宮廷藝術品都是在非正常情況流出的,很多都是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等侵略者搶掠的。這對我們國人來說,有一種民族情結在里面,會有不惜重金要買回來的愿望?!备蕦W軍說。
存世皇帝璽印以清朝為主
乾隆璽印數(shù)量最多
在秦漢之前,璽印并沒有嚴格的等級區(qū)分,無論是官印還是私印,都稱為璽。但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他規(guī)定只有皇帝的璽印才能稱為璽,而臣民的印章只能稱為印。到了唐代武則天時,因為璽與死諧音,很不吉利,就改稱皇帝璽印為“寶”,后世一直沿用,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見到的皇帝印璽都稱為“××之寶”。
不過,皇帝的璽印數(shù)量雖然有限,但是并沒有極端稀少。“清朝的皇帝都非常勤政好學,又喜歡附庸風雅,他們的印章很多,而且形質、內容也很多元化?!备蕦W軍說。
目前存世的皇帝璽印多為明清時期的,且以清朝為主。皇帝古璽能夠留世的非常罕見,且真?zhèn)坞y辨。據(jù)記者了解,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明清帝后寶璽近5000件,占已知全部帝后寶璽總藏量的90%以上。也就是說,可能會流入民間的帝后璽印最多在500方左右。
記者仔細翻閱了1996年出版的、由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研究員郭福祥所著的《明清帝后寶璽》一書。此書是第一部、也是迄今最為全面權威的一部研究帝后印璽的專著。書中根據(jù)歷代“寶藪”和存世實物統(tǒng)計,康熙時期共制璽印130余方,雍正時期共160余方,而乾隆時期共有1800余方,幾乎相當于康熙、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朝總和。
“皇帝的璽印一般都會有很多個,用途有所區(qū)別,材質也有很多種,并不全是玉質的?!眹椅奈镨b定委員會玉器組召集人、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玉器組組長張廣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據(jù)其介紹,皇帝的印璽按用途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皇帝處理政務用的“御寶”;另外,皇帝也會制作和使用一些為自己所獨有的表示收藏、玩賞形質的印璽,這就是皇帝的閑章。
“如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乾隆二十五寶’,基本都是用于政務方面的,其中23個是玉的,一個(鍍)金的,一個木頭的?!睆埼膹V說。
“把皇帝的璽印按年代排下來,幾乎可以將一朝的大事一目了然,甚至可以對皇帝本人的思想歷程也可以管窺一二。”張文廣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