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早些時候,美術批評家謝海先生,打電話約我去看由他擔綱學術主持的,洪浩昌先生油畫作品展;緣于此,一個富有才情的青年油畫家,洪浩昌先生進入了我的視線。可能是場地的原因,畫展上的作品并不多,大概也就30來件吧,但是幾乎每件都是精品,也看得出是經他調選出來的得意佳作。我順著人流細細的觀賞著他的“布面刀跡”,直截一點說,浩昌的油畫具有一種濃郁的原鄉情趣。在作品展上,我對他說:“洪先生,你的油畫所表達的大都是中國畫的況味,這一形式也很好。用油彩對水墨,煙雨江南的也一樣叫人留連啊!”。
從畫展上回來后,心中一直有一種感觸,我知道,那是浩昌的畫面內容所帶來的。信手打開他的畫集《刀與油彩》心中才釋然,原來浩昌和我一樣,都是屬于新移民一族。只不過我是由江北到江南,而他卻是從云南到江南。由此我讀懂了他在畫中要表達的,以及他的故事,他的所想所思。然而,浩昌的作品并不復雜,也沒有太多的支支節節,但是畫中所蘊藏的藝術感染力卻是誠摯的、熱烈的。
洪昌浩,1973年生于云南昭通,1999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專業,當年即與無錫一家畫廊簽約,至此,即在無錫為藝術打拼,成為一名職業畫家。從1993年9月到2005年4月,先后在全國舉辦了20多次個人畫展和各種學術活動,是一名非常活躍青年藝術家。
然而,思鄉永遠是一種說不出的痛,思鄉曲也永遠是一首永不退色的戀曲,貫穿于浩昌作品中的主線正是思鄉曲。所以我在欣賞那些精彩畫面的同時,耳邊也仿佛奏著一首首心坎上的歌謠。因為浩昌先生在畫冊中,也就是在每幅畫的邊上,大都配以旁白,或說是創作感言更加貼切些吧,少則一二句,多則三五百言的。在《江南之四》的一幅作品中,作者有一段旁白,最是撩人心思的,他這樣寫到:“我來自哪里?我無所適從狂奔于藝術的幌子下!久違的心,癡癡的擁抱自個兒!那焦慮的心緒在春光中有序的徘徊著。這是心靈之光照耀后的美麗。人性在光輝的引子里趨極完美。感謝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聯結所組成的美麗的圖景。”
有了這段旁白,再來欣賞這幅畫時,心中的感懷更加的強烈了,畫面中作者用大片的淡綠色,涂抹著他心中對江南水景的最初印象。每一刀都是情緒的結點,每一塊色彩的堆積都是情感的符號。堆積情感,結點情緒,似乎也成了浩昌先生的藝術風格。在《江南之一》中,作者的繪畫天分進一步的得到了印證。這是一幅,我認為是比較復雜些的作品,作者的情緒當然也進一步得到了宣泄。他“刀法”自然的在布面上堆積他的記憶,油彩在層層疊疊中形成了圖景的美滿。浩昌也十分大膽的用黑色在畫面中間隨意的游走。他單刀赴會,疊刀成韻,將心中的感受一涂到底。
油畫是正宗的泊睞品,和中國畫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繪畫方式,但是在感情的投入和技術的處理上大致是相同的。中國人含蓄,所以中國畫也是憑作品留白制勝的;外國人直觀,在繪畫上就表現出相當的直露,如將畫面畫滿,借彩色的堆積而顯現出來的凹凸感,來強調作品的視覺感染力。浩昌先生的油畫是既有國畫的精神,也有西畫的味道。色彩明晰,構圖大膽,畫面靜寂,堆積有序,將云南的鄉情,江南的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想家的時候,看看浩昌的作品心中的愁緒,就沖淡了許多。相必,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吧!
堆積情感,不為別的,只為那淡淡的鄉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