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宴會蟲”體驗生活“混吃混喝”
《赴宴者》講述了一個揭露社會現實的荒誕劇。董丹是某罐頭廠的一名下崗工人,一次陰差陽錯,使他成為了一個整天游走于各大宴席、混吃騙喝、領取車馬費的宴會蟲。董丹混跡其中,一邊悶頭暴吃各種美食,一邊心驚膽戰地怕人認出自己是假記者,同時還巧妙地與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周旋。其間,他與藝術大師陳洋成為知己,與足療美女老十發生婚外情,最終這只宴會蟲暴露身份被警察緝拿。
這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嚴歌苓卻稱有真實來源。“我覺得每個作家寫東西都有一個‘緣’在里面,”嚴歌苓說,“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朋友陳沖告訴我中央臺的《焦點訪談》訪問了一個‘宴會蟲’,我借回磁帶看了后,哈哈大笑,覺得太好玩了。”
小說中涉及許多媒體行業內的潛規則,為讓小說細節不失真實,嚴歌苓還找了幾個記者朋友聊天,“更有意思的是,我還嘗試當了兩次宴會蟲,在長安街某知名飯店兩次混吃混喝,如入無人之境。”書中提到的孔雀宴、人體宴等嚴歌苓稱絕不是瞎編的,“我的一個畫家朋友在被安排吃孔雀宴時就憤怒地把桌子掀了。”有記者用“不堪”來形容這本書中呈現的記者行業生態,嚴歌苓稱并不是要詆毀這個行業,但是,“今天的某些媒體還不具備民間所寄托的還社會以公正這樣重大的責任。”
嚴歌苓說,她寫這部小說的主旨,除了講一個離奇好看的故事外,她想從中反映出中國的吃文化和亞洲人的感官追求。她認為我們文化中的某些部分本身存在著對腐蝕性享受的比較糜爛的一種追求,她也想借這個“荒誕”的喜劇故事,批判騙術橫流、充斥著墮落與腐化的欲望饗宴,從側面諷刺虛偽浮華的風氣。
雖然長期不在國內,嚴歌苓也會通過閱讀各種報刊來了解中國的發展,她還會不時回國搜集素材,“現在好像全世界人都到中國來淘金,和當年的舊金山很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全世界中國人是最世俗的。”
■作為一個小說家,你就是你的上帝
“人是有很多七寸讓別人掌握的,”嚴歌苓說,“以前有人說我‘雅不可耐’,當有讀者告訴我說你這個小說難懂、跟不上,我就挺焦慮的。包括我的打字員說有篇小說的女主人公太矯情了,我到現在還不敢發,他們都在左右我。”對于自己的弱點她絲毫不避諱,“我不希望被讀者冷落,這是我的一個悲劇。我也不喜歡在報紙上變成一個不好看、老的女人,這就是我的弱點,無所謂。我就是一個愛美的人,又如何?”
對于自己寫作的目的,嚴歌苓回答得特別樸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必須要快樂吧,我得喜歡我自己吧。我們經常會不喜歡自己,所以我們去買鉆石,或者奢侈品,干出這樣的事情,你好幾天都不喜歡自己,這個經驗很不好,我必須要寫出一段文字來,一段很棒的文字,我就喜歡自己,這就是我一天一天的生活。”
據悉,這部小說《赴宴者》的影視改編權已經賣出,目前她與張藝謀導演合作的《金陵十三釵》的劇本也已經完成。明年她還要把《扶桑》的電影改編完成,下一部小說也在醞釀之中。
雖然也算是跨進了半個電影圈,嚴歌苓卻一直認為自己很不擅長編劇,“我只想做一個好好寫小說的小說家吧。一個人有一個才華就夠了,什么都很好,這個很可疑啊。”在她看來小說家是最適合她的職業,“我是一個沒有自由完全不行的人,作為一個小說家,你就是你的上帝,哪怕你寫的是狗屎也挺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