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國際化這條路對中國瓷器藝術市場來說仍顯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不過這一市場的火熱氣氛已經引來金融機構的青睞。目前,包括招商銀行[0.00 0.00%]在內的金融機構開始紛紛把瓷器等藝術品作為投資標的
俗話說“亂世藏金,盛世藏瓷”,隨著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勢頭,“瓷器”這一中國獨創的藝術品的價值也水漲船高。近年來,瓷器拍賣市場頻創新高的成交價,更引起了人們對瓷器投資的興趣與關注。
拍賣市場推波助瀾
11月11日,在“瀚海15周年慶典拍賣會”上,宮廷專場的“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龍紋如意耳葫蘆瓶”以8344萬元成交,創國內瓷器拍賣最高紀錄。這是繼10月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全場成交10多個億,以及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團花云龍紋雙耳扁壸以3986萬港元成交的盛況之后,又一驚人之拍。而價格幾百萬的瓷器拍品早已不勝枚舉。
景德鎮逸品人間瓷畫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桂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國內外各種拍賣市場不斷產生的瓷器高價競拍的現象,的確為國內包括景德鎮瓷器市場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她同時認為,這種瓷器以高達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高價拍賣的現象,在今后仍會不斷出現。“我們目前也需要這種方式來推動瓷器藝術市場的發展”。
“瓷器拍價在拍賣市場屢創新高應該是件好事情,因為它帶動一股潮流,不管它水分有多大,從商業運作來說是好事,藝術家、中介公司都很高興,但要看付錢的人是誰。價格走高時件好事,但我作為一個藝術家,不希望我的作品今年賣100,明年就炒到1萬,瓷器價格還是穩定一點比較有(發展)空間。”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張婧婧表示。
機構理財瞄準瓷器
就如同熊貓,瓷器的中國獨創性為其走向市場、走向國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炒作點”。然而,市場化、國際化這條路對中國瓷器藝術市場來說仍顯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不過這一市場的火熱氣氛已經引來金融機構的青睞。目前,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開始紛紛把瓷器等藝術品作為投資標的,推出藝術類投資產品。
羅桂認為,這是一種瓷器藝術與市場結合不錯的方式。“有不少銀行開始盯住這一塊開始設計一些理財產品,我們公司其實也正在進行這一方面的考慮,以及同銀行之間的談判。但是這一投資模式才剛起步,還不好說其究竟是好還是壞。”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也是好事,但是難度很大,銀行有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市場,會產生很大的推動力。不過管理難度很大,關鍵看要怎么去做。”張婧婧指出。
而對于投資者投資或者收藏瓷器,羅桂建議:“目前,收藏或投資新瓷器要比古瓷來得好,因為新瓷比古瓷價值更高。”她指出,首先,古瓷多是匠人按圖所制,缺乏藝術靈性,而新瓷的制作都是藝術家一個人既繪畫又制瓷,在藝術上得到了相當的提升。其次,現在仿古泛濫,市場上有太多贗品,而新瓷則幾乎不存在這一問題,相對安全。
“古瓷在技術上是沒話說的,但是僅限于仿古,市場空間不大,沒有創新也引導不了潮流。而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現在講究多元化,百家爭鳴,只要能和諧相處就沒有關系,兩者互不影響。其實,要是人們把做仿古的那種技術運用到創意產品中來,那么現代瓷器的創意和技術都有了,潛力市場也會更大。”張婧婧表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