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1屆美展展區工作會舉行之后各展區作品征集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針對11屆美展的各項工作進展情況,本網對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劉健進行了專訪。
官網:現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進程如何?
劉健(以下簡稱劉):首先“全國美展”基本上分幾塊,第一個階段就是第七次美代會結束的時候,就是各個申辦展區來匯報,根據他們各個展區的條件,以及申辦的決心和信心,按照他們所展示的和介紹的一些基本情況,經過主席團評委們的評定,十個展區的申辦城市基本落定。申辦城市落定之后,一直到前不久的展區工作會議之前,各個展區緊鑼密鼓地工作,主要是著手落實關于展覽場地、經費問題。當時申辦城市的政府和當地的美協和文聯,還包括文化廳等等方面,他們采取合力,來申辦的時候大家都有分工。政府有政府的職能,文聯有文聯的職能,文化廳有文化廳的職能。還有各個展區所在地的美協都是最基本的隊伍,他們主要是落實跟中國美協相關的技術層面的對接,起到協調的作用。
接下來就是在北京召開了展區工作會。這里有一個內外的互動。所謂內外的互動,外部就是展區,內部是中國美協相關的職能部門在發揮作用,很重要的就是展覽部。展覽部與十個展區全面的協調。這個協調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針對展區所承諾的硬件基本條件,分別做了考察。在這個會議上,著重地是把各個展區的基本情況做了一個互動的交流。再通過美協的領導把下一階段的工作做了部署。各展區政府投入和重視的程度都一樣,但是因為有些有承辦大展的經驗,有一些是首次做,另外專業展場本身也有不同,就是這個展覽所在區域的專業特點不一樣,做法可能有一些不同。
第二個階段,是整體地推進“全國美展”工作,關鍵是落實。就是這些硬件都到位了以后,從軟件的角度上講,做好全面的統籌協調,做好相關環節和相關工作的一些重要的銜接。階段性的銜接就是送件,送件時間相對集中。因為專業的不同,藝術設計還分初評和復評兩個階段。初評的階段,不是在承辦展區而是在北京,借助于藝委會的力量,專項分組做完初評。其他的畫種都是根據我們給每個展區分配的數額,分別由各省里把這些作品送達到指定的展區。每個省送上來以后,總量集中了,再進行總的評審。這個對接工作是比較艱巨的,也是比較細致的,也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所以我們美協,從我們工作的要求角度來講,所承載的任務可能就更大了,尤其是我們的職能部門,展覽部除了辛苦之外,要加倍小心,加倍地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同時對下一階段工作有一個總的要求,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對所有展區也如此,整個工作流程都應該體現這個要求。所謂標準化,就是我們“全國美展”,展示“國家形象”也好、“中國氣派”也好,總之,要體現我們所建構的、樹立的學術標準和專業標準。所謂規范化,就是在所有的進程當中,它的環節銜接、評委產生、評選過程、最終的獲獎產生、“中國美術獎”的頒發等等所有的流程和所有的程序,要非常地規范,要接受社會和公眾,包括廣大美術家對這方面的監督和期待。關于專業化,某種程度上,因為我們是五年一次的大型的、代表國家的、在中國美術發展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考量的平臺,也是一個展示和向國家匯報的平臺,也是我們這個藝術創作大發展、大繁榮的一次非常好的亮相機會。所以從大美術這個領域角度來講,它包容國、油、版、雕,還有其它的畫種,包括藝術設計,以及新拓展的動漫等等方面。它的包容性非常大,同時具有多元性,還具有時代的特征,具有學術性和創新性,所有的包容都要體現出它的專業化。與此同時,這個展覽的作品也應如此,辦展的水平也要專業化,體現在我們的團隊,美協展覽部的團隊要代表國家,代表中國美協,代表組委會來完成這個專業化,從而達到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目的。
另外一方面,各個地方、各個展區借著這個機會,不管是有沒有辦展經驗,有過經驗的重新鍛煉隊伍,沒有經驗的建構隊伍、扎實隊伍。實際上,通過“全國美展”推進了每個展區整個文化建設,包括會展工作。
接下來緊接著要做的一個是收件,收件之前要分大區看草圖、草稿。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美協代表組委會組織專家團,這個專家團的構成,就是由我們各個藝委會一些資深的專家根據不同的專業,分赴幾大區進行創作現場指導,然后做一些相關情況的摸底,也借這個機會去發現一些可能含金量很高的精品力作。同時也是對每個省、各大區之前做的大量組織、動員、發動工作有一個好的互動。
官網:從“第八屆全國美展”開始分區展出,這種展覽方式會為“全國美展”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劉:我覺得這個與國家的文化、藝術繁榮發展是同步的。我們且不說美術院校所培養的大量學生,當年的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學校的院落有多大,而現在有多大?這是一個基本的發展態勢,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國家大踏步地前進,國家國力的增強,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體現。第一,從教育角度來講,從原來的精英教育,到現在這種飛速的發展。第二,美術創作隊伍現在越來越大,所以對“全國美展”的期待,從態勢角度來講更旺盛,大家參展的欲望就越強,民眾的關注程度更高,政府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加上這個品牌,從新中國成立以后一直延續過來,所以到第八屆以后不得不這么做,這是形勢造成的,時代造就的。過去做是由美協代表國家的文化主管部門,比如與文化部合作,包攬天下,現在根據量力而為的角度來講,還有從戰略意義角度來講,要做一定的釋放,就是大家共同做好文化事業的繁榮,大家一起來承擔。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展區申辦的積極性很高。
另外,我們現在通過奧運就可以看到這個效應。奧運之后講“后奧運”,“后奧運”是什么?一個奧運會短瞬地在中國開完以后,但是到現在你看體育事業蓬勃地發展,體育延伸產業在發展。我們也講“全國美展”后,對一個城市,對一個所在地,對一個周邊區域,它產生的文化效應可能是經久歷年的,或者說由于這個平臺的搭建,它對一個當地的會展業,對當地的美術創作,對當地文化的普及,對當地老百姓的參與,政府的文化建設等等方面,可能完全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所以這個方式,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大家,不叫全民,共同建構和支持這個事業,參與這個事業。也就是說通過這樣一個平臺,使得各方面的力量得到匯集,使得各方面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資源得到共享。另外一個老百姓受益,政府也得益于在老百姓當中建立對他們的信任。當然,中國美協通過這樣的做法,就可以集中精力把我們最終推出精品力作的優秀作品在北京的展覽做好。把前期一些展覽的工作,按照組委會的要求達到原來既定的目標,同時也減輕了負擔,就是經費的負擔。現在會展業的發展已經不是當年了,對場地、宣傳、畫冊、布展等等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樣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時代造就的。
官網:本屆“全國美展”的評委將從“評委專家庫”中抽取產生,這種方法在美展歷史上是首次采用么?
劉:歷來“全國美展”評委的產生,都有一個機制、辦法、規程。這個規程是什么呢?實際上評委的產生要有幾個代表性:第一,代表國家的水平。代表這個專業領域當中尖端的學術前沿、領銜的水平。第二,具有全國性包容、兼容的代表性。就是說不僅是北京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專家。第三,它的代表性表現在對整個展覽,、整個評審過程當中一些相關的專業判斷、學術判斷,在公正、公開、透明等等方面要具有代表性。實際上從中國美協做“全國美展”的評審,一直以來都在做“評委庫”的建設,無非是這屆更加強調。這個強調是分兩個部分:第一,我們過去的評委基本上來自于各個專業藝委會,專業藝委會也是根據前面講的這些代表性進行組建的。他可能是這個專業領域中的領軍人物,可能是這個專業領域當中某一個方面的代表,部隊的代表、院校的代表、專業創作團體的代表、老藝術家的代表、杰出的年輕畫家的代表等等這些方面,所以是老中青結合。
這屆的評委專家庫,一個是我們現在所有藝委會的成員是當然專家庫的人選。除了這個之外,因為從成立到現在,有一些藝委會時間比較久了,有一些專家年齡比較偏大,我們要考慮老中青最佳的資源優化,就要考慮專家的結構。所以在這次藝委會推薦的程序上,美協要求他們推薦一些45歲以下,在重大美術創作活動當中,國家重大美術展覽當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藝術家作為人選。但是最終評委的確定,要由組委會統一確定。我想這可能是兼而有之,隨機的抽樣,再加上一些宏觀的調整。為什么?最終還是希望這個結構更合理,除具有代表性之外,還有老中青結構比例的合理。
官網:這屆展覽有幾個美術門類是首次全國直接送稿,這樣的安排有什么影響和意義?
劉:實際上有分有合。從專業角度來講,一是在一些新領域有延展,比如說動畫是過去所沒有的。由于現在動畫產業和動畫專業領域,它和漫畫是分不開的,所以動漫結合在一起。過去的漫畫更具有新聞性,而現在的動漫兩個是一體的。漫畫主要是支撐動畫的原創,同時也有原來老的傳統漫畫的身份,所以動漫加上綜合,這樣形成一個展區。這個綜合還包含當代一些邊緣的、交叉的材料、技法等等方面探索。第二個有分是漆畫和陶藝,以前漆畫、陶瓷包含在設計里面,現在把它們單列出來。“全國美展”專業中有一種連續性,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它在某種程度上,在社會上和專業領域當中,它有很大的認同度。
總的來講,肯定是有一些調整或者是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也是順應當下、順應這個時代的要求,有利于最終出新人,推出力作,能夠體現“熔鑄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國家氣派”。另外也是希望每一屆總體水平有所提升。
官網:與往屆相比,本屆美展的獎項數量縮減三分之二,縮減獎項的原因是什么?
劉:這屬于機制建設的問題,就是國家對評獎有這個要求,中宣部從國家文化管理角度,要規范所有的評獎。在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美術界也有一些魚龍混雜、獎項滿天飛的情況。所以國家從行業管理角度來講,從文化機制管理角度,要純化評獎。所謂獎是一種標志性的成果。這個標志性的成果是多好還是少好,是普降春雨好,還是讓它鶴立雞群,這里有一個國家的戰略思考,最后綜合考量下來,出臺了關于評獎的一系列相關新要求和規定。
至于“全國美展”獎項數量減少的原因,我想這是一個金字塔的道理。也就是說代表國家形象標志性的成果,這是一種常態和動態的呈現,從業人員很多,創作人員很多,然后往上推,最優異的,最有標志性的少數在上面。這也并非是我們美協要這么改變,因為“全國美展”就是國家的象征,剛才書記肯定給你介紹了,中宣部把它作為國慶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它歷來都是與新中國成立的國慶是同步的。另外,創作的繁榮是多元的,現在有其他藝術機構的,其他會展的,還有各種不同層次的,但是代表國家的,現在就是希望構建這樣一個金字塔。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