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回顧性大型個展《蔡國強 泡美術館》,將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2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盛大展出,本次展覽是蔡國強在臺灣的首次大展,更是他近年來國際間展覽規模最完整的一次。
鑒于本次展覽對蔡國強個人創作生涯的重要性,以及他與臺灣多年來的深厚情誼,蔡國強將首度于10月17、18兩日,于臺北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公開創作《晝夜》,整整兩日的持續創作,蔡國強先在日本麻紙描繪女舞者于晝夜間身心感受變化所呈現的肢體動作,之后在畫作上鋪設火藥、點燃導火線進行爆破。蔡國強特別邀請臺灣民眾以見證者的身分共同參與此次創作,期望透過真實的創作過程,將藝術的震撼傳遞給每位觀眾。
此次于北美館舉辦的《蔡國強 泡美術館》精選蔡國強歷年來重要且經典的作品,包含火藥草圖、爆破紀錄與大型裝置藝術,《晝夜》的公開創作更是蔡國強美學的具體展現。過去對于蔡國強印象停留在爆破瞬間的人,能藉由此次機會領受蔡國強爆破藝術蘊含的豐厚美學概念與人文思想,短短幾秒的爆破,背后原來是長時間聚精會神所累積的創作能量,爆破瞬間帶來的自由與驚訝與美,正是蔡國強為當代藝術締造的顛覆震撼。
《晝夜》制作的第一天,創作現場將會垂吊著3米高、32米寬的紙墻,由8張3x4米的日本麻紙構成。觀眾將隔著巨大的紙墻,看見藝術家與女舞者在紙后的影子。他們將共同討論出12小時內她生理感受和心理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肢體動作,并依照燈光所投射出的影子描繪木炭畫。
創作進入第二天時,紙墻將平放在地上。蔡國強與其助手們,依據木炭畫制作厚紙板,藝術家在紙上鋪設火藥,并于三點至五點左右點燃導火線、現場進行爆破。創作完成后,紙墻將再度懸掛于創作現場,由蔡國強簽名落款,完成創作。
《晝夜》的創作過程不僅對一般民眾和媒體開放,并將同時進行網絡直播。蔡國強表示,他希望藉由電視的現場SNG聯機、手機簡訊傳送以及網絡影音直播等形式,將當代藝術的制作現場,同步傳送到千家萬戶的面前,使這件作品不只是藝術上的觀念和形式,更加進行了與民眾互動的對話,是一件因臺灣旺盛的媒體生態而實現的藝術計劃。
為了完成此次在臺灣首度嘗試的現地公開創作,并提升創作質量,本次同時公開招募志工一起參與。為了爭取與國際級藝術家共同創作的難得機會,短短三周的報名期間,誠品收到超過三百位民眾爭相報名擔任蔡國強藝術創作志工。最后依據「可完整參與創作過程,與藝術家、工作團隊建立默契,確保創作質量」原則,誠品共遴選出54名,入選的志工將全程與藝術家和工作團隊,共同完成此次特別的創作。
蔡國強《晝夜》草圖公開制作,將于10月17、18日兩天,每日上午9點開始開放觀眾入場,共計開放五個場次,歡迎喜愛藝術的民眾現場觀賞藝術家與團隊的創作。
《蔡國強 泡美術館》
展場: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二樓展覽室、大廳、一樓雕塑中庭
展期:2009.11.21 - 2010.2.21
蔡國強介紹
蔡國強,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至1985年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86年底赴日本留學,就讀于國立筑波大學綜合藝術研究室。1995年移居紐約至今。
曾獲1995年日本文化設計奬與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雙年展本尼斯奬、1999年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金獅奬、2001年美國歐柏特藝術奬、2005年國際藝術評論家協會最佳裝置作品及個展奬、2007年第七屆廣島獎、2009年第二十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等。
蔡國強藝術成就
蔡國強的藝術足跡幾乎遍及所有國際大展,作品也在眾多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展出,如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和現代美術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巴黎的龐畢度當代藝術中心等,主要火藥草圖及大型裝置作品也為這些美術館永久收藏。他成功實現多項規模宏大的藝術計劃:1992年在德國漢諾店引爆的《胎動二》、1993年在中國嘉裕關戈壁沙漠點燃的《萬里長城延長一萬米》、1996年在內華達州核試驗場及美國多處作的《有蘑菇云的世紀》、2002年橫跨紐約東河的《移動彩虹》等。他還將人類重要的慶典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當代藝術形式,包括1994年日本京都建城一千兩百年祭、2001年上海APEC大型景觀焰火表演、2003年紐約中央公園一百五十周年慶,還有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焰火,透過全球轉播讓數十億觀眾感受直接的震撼。
2008年二月,蔡國強的個人大型回顧展《我想要相信》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開幕。《紐約時報》評為“本季最讓人引頸企盼的展覽之一”,《華爾街日報》也大聲疾呼:“蔡國強之名無所不在,英語讀者們,快學會怎么用中文念‘蔡國強’!”參觀人數更是打破紐約古根漢歷來視覺藝術展覽最高紀錄。該展同年八月巡回至北京中國美術館,并于2009年三月在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展出,除了國際觀光客以外,也吸引了大量當地民眾參與盛會,足見蔡國強作品確有跨越國界與文化的獨特魅力。
蔡國強隨時充滿好奇心,熱切進行跨領域的突破,曾與科學家、服裝設計師、建筑師、作曲家、舞蹈家、電影導演等各行各業頂尖人士合作。他的藝術表現涉及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等當代最為前衛性的藝術范圍,是國際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受矚目和最具開拓性的藝術家之一。連續多年被英國權威藝術雜志 ArtReview 評為“世界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2009年也入選商業雜志 Fast Company“全世界最有創意的一百位人物”。
除了藝術家的身分,蔡國強還是個別具創意的策展人,如策劃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首屆中國國家館。他不僅和已在國際藝術舞臺上光芒四射的藝術家合作,也關注兒童和社會當代藝術教育,在世界各地實現一系列建立當代美術館(MoCA,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計劃:2000年移建泉州廢棄龍窯至日本新潟國際三年展,成為龍當代美術館(DMoCA,D即Dragon ),2003年在該館策劃了美國重要當代藝術家Kiki Smith個展;2001年利用意大利托斯卡尼省中世紀旱橋改造成橋下當代美術館(UMoCA,U即Under),策劃了倪再沁個展;延續他《什么都是美術館》 (Everything is Museum)系列理念,2004年在金門實現碉堡當代藝術館(B即Bunker,BMoCA),邀請兩岸杰出藝術家和金門當地小學師生參與創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