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景揚
蕭勇,字安宿。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其師董欣賓乃一代大師,黃賓虹后第一人也。蕭勇近年來活躍于國內外畫壇,其2007東京畫展大獲成功,畫作被許多日本名人及收藏家珍藏。
既如此,蕭勇何須尋覓?
尋其人生蹤跡,覓其藝術真諦也。
蕭勇自幼聰慧,悉習丹青,一帆風順。1982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專攻國畫,經其啟蒙老師高云先生引薦,師從董欣賓。大師對其傾心教導,格外垂青,常以學弟呼之。
在董欣賓大師門下,蕭勇主攻山水,兼攻人物。其畫作墨色酣暢,水韻淋漓,線條靈動,氣韻生動。
蕭勇在藝術上正當前途無量之時,不想舉世震驚的風波乍起,血氣方剛而不諳世事的他投入其中。藝術家的執著令他有著比常人更加的苦惱,藝術太無力了,只可風流于世,不得叱咤風云。蕭勇為避開世事,選擇南下,在陌生的地方經商,經商也是與美術相關的廣告業。事務之余,研讀歷代書畫名作,諸子百家。
蕭勇一直夢想藝術擁有振聾發聵的力量,有強大的社會功能。但是,他堅持這些功能必須是潛移默化的,不是圖解。他深知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心聲的外達,吶喊固然是有的,但畢竟不同于歌唱。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們,無不以美為原則,循循善誘地去彷徨、苦悶、掙扎、呻吟;嘔心瀝血地去追求恍然大悟、豁然開朗。藝術是生命體,是生命就必有矛盾,有矛盾就必須有解決,解決即和諧。繪畫作品表面上看時空是靜止的,其實不然。繪畫作品有著如同宇宙一般的廣闊的時空,因為它去啟發人們的心智,在相關的思維中展開多維的想象。
蕭勇回來了,他棄商而從藝,回到他的正途。此時他不再是二十多歲的莘莘學子,而是一位鳥瞰人間、歷練人生的思考者,一位對人生有發言權的藝術家。
讀蕭勇《秋山吟哦》,開卷只見得灰蒙蒙水墨一片,疾風勁草而老樹盎然。墨色中一片透亮,寥寥數筆一古人長袍盈袖背手而立,仰天吟哦。他眼前一架山峰籠罩,似乎是山窮水盡并無路。而卻見得此人氣定神閑,只因為在他胸中,山外自有水天一派!蕭勇沒有表現肅殺的秋風,沒有呻吟冬之將近;而是著力于由超脫而來的樂觀!(附圖)
《踏春圖》上墨色如故,遠山近樹如故,卻是筆鋒一轉,小橋流水一座。橋上一笠翁,依然寬袍盈袖,卻是倦意融融,夾杖而歸,闔首緩行。仿佛在念叨:春,不過如此----。(附圖)
《閑情賞月》一幅,險峻之峽谷,嶙峋之山石,賞月人偏于山谷間一獨木橋上大發雅興。混沌的月光幾乎淹沒在骯臟的云海中,獨木橋上人似乎在感慨,明月何罪之有,汝等不容之?嗟乎人世間難尋清靜之地!(附圖)
《松下悠情》,一幅悠閑適意的畫卷嗎?蕭勇卻給我們展示了怪石嶙峋,頽松兀立,遠遠地坐著一位峨冠博帶之人,享受著此情此景。難道我們人間尋不到良辰美景了嗎?非也,那峨冠博帶之人欣賞的恰恰就是這卓爾不群的氣質,豈能與我等俗人為伍!(附圖)
《人生得意處,覽青山而泛舟》一幅,到有幾分閑情逸志。近觀雜花生樹,遠觀奇峰綿延,一布衣隱士,獨行舟上,天邊似有一行飛雁,點出蕭瑟之題,我們恍然大悟,畫家的得意之處,竟然也是孤獨的,隱有思歸之意,何處是歸處?(附圖)
我等蕓蕓眾生,生活在當今因為高速發展而略失平衡的社會中,不免有著千思百想。但是靜下來,需要對多變的社會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良好的心態。覺悟者也,先覺后才可能悟。蕭勇的畫作以他對人生的領悟,使我們感覺出人生的道理。觀山而知山后,不是一種境地嗎!
蕭勇的畫作,實是大中有小,小中見大,無處不成趣。觀者可試將其畫作做任意切分成若干畫面,定可發現無處不是妙筆生花,無處不是一派氤氳著新機的氣象。古往今來,不多見。
當然,筆者之言,仁者仁,智者智也。
2009年3月15日于金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