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高級策展人亞莉珊德拉·芒羅女士說,過去的5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有了急劇增長,被更多的人關注、認識,“中國當代藝術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呈現出積極的、值得肯定的方面。”
芒羅女士說,正是因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急劇膨脹,人們對藝術的判斷往往以市場價值為主,而對藝術的審美性和批判性認識不足。“大家習慣于從市場價值和拍賣價格來看作品,當代藝術整個系統完全是市場化的,這對藝術創作有很多負面的影響。一旦遇到經濟危機,藝術品就會面臨大幅度縮水的局面。”
據悉,中國當代藝術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大約縮水三四成,但實際上,國外藝術市場遭受的重創更甚。盧森伯格藝術基金會主席達尼埃拉·盧森伯格女士透露,世界一些知名藝術機構的藝術品成交量縮水高達70%,有的甚至達到了100%。
對此,收藏界人士分享了不同的觀點。荷中藝術基金會總裁、私人收藏家桑德斯說:“有很多收藏家都是追著價格走,我一直堅持從藝術品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所得,一直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來堅持自我,而不為市場左右。”德國沃爾克·迪爾畫廊創始人沃爾克·迪爾說:“投機商消失了,真正的收藏家回來了,他們重新審視藝術收藏和展覽,藝術市場這種全新的動態其實是很嚴肅、很認真的。”
與會專家也注意到,盡管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還不成熟,但是已經培育出一批當代藝術收藏家。私人收藏家張皓銘說,他目前已經收藏有包括中國當代藝術在內的800件藝術品。“我8年前開始收藏,當時當代藝術市場并未形成,在拍賣會上偶爾聽說當代藝術家創造的拍賣紀錄一般是二三十萬元。”張皓銘說,他最開始是從投資角度介入收藏領域的,但是逐漸開始關注藝術本身,隨后他將其 750平方米的私人建筑改建成了1700平方米的家居式美術館,這家別致的美術館這幾年不斷迎來國內外觀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