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博覽會展出價值共達五億元的古代及現代珍貴展品。清乾隆時期的白玉香爐,十八世紀的黃玉子母駱駝,現代水墨畫、名家設計的藍寶石……展會的一大特色是古代展品與現代藝術品共同陳列、交相輝映。
主辦方國際藝展有限公司董事黑國強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古玩與現代藝術品同臺博覽的經營形式已步入成功。他說,自己的父輩玩收藏時就接觸不少歐美客人,形成了初步的國際視野;到了他這一代,才實實在在地把歐美流行的這種現代與古代藝術共陳的形式搬了過來。
主辦方介紹,今年古玩精品展品包括估價港幣六千八百萬的明代原狀態黃花梨烏木大頂箱柜,估價五千萬元的明朝萬歷年造掐絲琺瑯雙龍捧壽紋四足方鼎熏爐;現代精品則包括估價一千萬元的一百五十三點二六克拉寶藍石手鐲“我心深處”,估價五百萬的當代中國雕塑家徐鴻飛所作的九米巨型樹脂雕塑《快樂的勝利》。
明朝萬歷年造的方鼎熏爐的藏有者表示,目前該琺瑯器只作博覽用途,暫不賣出,因而估價并非市場行情,“它的最終歸屬會是出現在拍賣會上或供在博物館中”。
黑國強認為,金融海嘯對古玩及藝術品行業影響不大,“上半年市場數字可能顯示受挫,但那只屬于調整適應期。雖然目前環球經濟仍未完全復蘇,但與西方市場相比,亞洲及華人市場相對屢見佳績,表現突出,相信香港及亞洲區內藝術市場仍深具發展潛力。”
來自臺灣的參展商吳先生是首次來港參展。他認為香港參展客人 “非常國際化”,公司成交額跟往年相比有增無減,估計達幾百萬港元。他亦認為,中國內地藝術市場龐大。
據悉,本次博覽會吸引的參展商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美、中國內地、港臺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