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赫斯特《蝴蝶》系列傑作
Ø 卡普爾作品首次於亞洲拍賣會上亮相
Ø 呈獻中國、日本、韓國、印尼、印度藝術家精彩作品

達米恩‧赫斯特 《他方的重要 ─ 天堂國度》
蝴蝶與家用光亮顏料 畫布 292 x 243.8公分 2006 估價待詢
首爾拍賣行(Seoul Auction)繼5月在香港舉行的春季拍賣創下佳績後,現隆重宣佈將於10月7日下午5時假香港君悅酒店舉行「現代及當代藝術」秋季拍賣會,呈獻93件總估值達9千萬港元之西方及亞洲藝術大師的傑作,以及韓國、日本、中國、印尼和印度年青一輩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展現亞洲當代藝壇的多元面貌及創作風格。
首爾拍賣公司行政總裁李學俊先生表示:「今年7月我們在中環歷山大廈的新辦事處正式啟用,而10月舉行的「現代及當代藝術」秋季拍賣則在上海、首爾、臺北及香港舉行預展,反映出我們對市場充滿信心,致力拓展亞洲區業務。我們將繼續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藝術樞紐,並為亞洲區內的客戶提供卓越服務。」
首爾拍賣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沈美成女士表示:「自我們於2008年10月在香港舉行的首場拍賣會上推出西方藝壇大師的作品,香港、臺灣、中國內地及東南亞藏家對西方藝術的興趣日趨濃厚,而在今年五月的春季拍賣會上,達米恩‧赫斯特「蝴蝶系列」中的巨幅佳作《安寧》以13,372,000港元成交,創下赫斯特作品在亞洲拍賣的最高成交價紀錄。 是次秋拍我們將再次呈獻經精心徵集的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包括達米恩‧赫斯特、安尼什‧卡普爾、Cy Twombly 及約瑟夫‧亞伯斯的精彩之作。此外,尚有常玉及草間彌生等亞洲殿堂級藝術家的重要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西方藝術
是場秋拍的焦點是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他方的重要 ─ 天堂國度》,此傑作來自其著名的「蝴蝶系列」,預計成交價達18,000,000港元。赫斯特的蝴蝶畫作,始於在工作室設置的箱子裡繁殖蝴蝶。他把活的蝴蝶放置在畫布上,展示蝴蝶從孵化到死亡的過程。蝴蝶在東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中均象徵永生和復活,赫斯特藉著蝴蝶這類素材帶出生與死的主題。自2002年起,他的蝴蝶作品仿照天主教哥德式大教堂的玫瑰窗的圖形,以具有宗教意義的圖案標誌反映人們對永生的盼望。
此作品正是他具代表性的創作,微暗的背景上佈滿藍色、黃色和綠色的蝴蝶,以數學及幾何形式排列,顯示出他在神面前的敬畏,也表露了他錯綜複雜的內心世界。赫斯特在作品中借用了中世紀工匠的技藝,以色彩代表光線來表達神的世界。他借用蝴蝶的象徵意義,以及宗教的圖案標誌,創造了一個永存不滅的狀態。此作品反映赫斯特深信只有藝術才是永恆,而並非宗教和科學。他同時亦以蝴蝶脆弱的生命象徵瞬刻間的生與死。
安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 的《無題》也是重點拍品(估價:4,400,000-5,700,000港元)。卡普爾生於印度,1970年代往英國求學,其後一直居留當地,是現時英國最頂尖的雕塑家之一,這是卡普爾的作品首次在亞洲的拍賣會上亮相,備受矚目。
卡普爾透過作品打磨得完美無瑕的不銹鋼表面,探討空間與形式、短暫與永恆、物質與超凡之間的關係。下陷的表面既包含亦反映出精神與世俗的世界,光滑的表層一面吸收著塵世的物像,另一面又映照出觀者的扭曲形象,處身其中的世界與物像本身融為一體,逼使觀者重新發掘自我。
是次拍賣亦推出Cy Twombly的《(無題) 羅馬》(估價待詢),Cy Twombly 於1957年移居羅馬後,此地變成了他長期旅居的地方,更成為以後四十年的意念來源。當所有同期美國藝術家都轉向當代流行文化提取靈感時,Twombly卻埋首西方藝術的傳統源頭:希臘與羅馬的古代遺物。在羅馬,他創立出一種高度個人的風格:隱然滲透著地中海世界莊嚴與衰落的詩意「書法」。Twombly的圖像語言既是詩亦是敘事,沒有文法亦沒有邏輯,卻滿載生命的動力,其喃喃絮語鑽進了物象的最深處。
西方精品中尚有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的《向正方形致敬》(估價:630,000-830,000港元),亞伯斯創造了二十世紀藝術界的最高成就之一。他在1950年開始著手《向正方形致敬》系列,透過不停重覆的四方形及不同色彩的組合,創下影響深遠而又簡單的美學。以畫框中央的一個四方形開始,亞伯斯展示出幾何圖形與色彩兩者單純而強烈的關係。他為作品上色時經過三個階段,引發出視覺上時進時退的幻覺,形成一種神奇的視覺效果。
其他引人注目的西方作品包括安迪.沃荷(Andy Warhol)、傑夫‧昆斯(Jeff Koons)及朱利安‧奧培(Julian Opie)的出色之作。
華人藝術

在華人藝術方面,常玉的《白瓶花卉》最為矚目(估價:11,000,000-16,000,000港元)。常玉將中國書法雄厚流麗又即興的線條、水墨畫的空白、陶瓷的神韻與西方繪畫融合,並用強烈感情創造了新的、獨特的油畫風格。這些以花卉為主題的畫作,深寓常玉旅居巴黎40年異鄉遊子的思鄉之情。此作品以粉白為主調,筆觸灑脫舒暢,紅色的花對照深綠色的葉,令人感到端雅孤單中有飽滿富麗,而以單純的揮筆省略花瓶形態,並有中國畫的「少即是多」的留白美感。他以個人的孤寂、哀愁之情塑造出的花卉形象,令觀者感到濃厚的詩意。
會上亦推出朱銘的《太極系列》(估價:1,500,000-2,000,000港元)。朱銘被譽為亞洲最著名的雕塑家,其作品既深深地根植於中國文化,同時在表現形式上又很大程度或間接地借鑑了西方現代藝術,走出一條中西融合的道路。太極系列作品表現動靜間的呼應關係,體現靜中有動、動中帶靜的精神意趣。在朱銘的作品中,不管淵源於主題、材料、觀念所造成風格上的變化,而唯一不變的是他從自然生命中所領悟出的創作態度,一股自由無拘束、恢弘壯闊的氣概。
韓國藝術
是次拍賣將推出多幅重要的韓國作品,其中殿堂級藝術家李禹煥的《自線》最備受注目(估價:10,000,000-12,000,000港元)。他的藝術創作理念建基於以東方的概念與感性去演譯西方的思想和邏輯,從而融會東西方世界。《自線》系列極有可能是他眾多創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從中傳達存在、滅亡和不斷重構的藝術理念。李禹煥在創作《自線》時不停重覆繪畫線條,直至畫筆上的顏料用得一乾二淨,由畫筆蘸滿顏料掃落畫布上的一刻,到一筆既盡為止,這一系列作品展現出創作過程之餘,亦帶出了時間的感覺,引人思考形態、空間及時間的課題。
金昌烈的《水珠》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傑作(估價:410,000-470,000港元)。接近四十年來,金昌烈筆下的水珠呈現在不同的媒介如畫布、報紙、沙與木,當媒介改變,水珠亦會跟隨改變其形象,藉以表達多元化的感覺。金昌烈的水珠,明澈如露珠,又或接近死亡,游走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令真實與故事的分野變得模糊。當水珠隨著時間而自然褪色,觀者便可領略其中的神秘。
日本藝術

日本拍品的重點是草間彌生的《南瓜棋子》(估價:950,000-1,300,000港元)。此作品是為了倫敦RS&A Gallery於2003年策劃的「棋藝」(The Art of Chess)項目而創作的。該展覽請得達米恩‧赫斯特、毛里齊奧‧卡特蘭及芭芭拉‧克魯格等世界知名的藝術家重新包裝改革棋子這項玩意。完成後的作品限量複製七件,分別在倫敦、紐約與莫斯科等地展出。草間彌生的創作包括一組手繪的瓷器棋子,以及一個黃白色佈滿紅黑圓點的棋盤。棋盤與棋子均放在一個白色皮革製成、呈典型草間彌生標誌的南瓜形陳列箱內,箱面佈滿紅點,並附有兩個為下棋人而設的白色坐墊。
其他日本精品尚有奈良美智及村上隆的佳作。
印度藝術
蘇伯德‧古普塔 (Subodh Gupta) 的《偶像盜賊》也是焦點拍品之一 (估價:4,000,000-5,000,000港元)。古普塔借用印度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隱喻當今處在文化變革中的印度,通過單車、行李箱以及那些反覆出現的廚房用具,畫家希望觀者從中感受到社會快速發展背後的焦慮感。
《偶像盜賊》是古普塔於2006年以廚房器皿為主題的系列創作中的一件佳作。他以一種超現實風格,讓畫中的物件滲透出現代工業製品般光亮的質感,正好呼應傑夫‧昆斯(Jeff Koons)作品所呈現的奢華感;但在這件作品中,那些絢麗令人目眩神迷的不銹鋼罐與鍋卻被刻意模糊了,好像要營造出一種非人間的夢幻仙境。在這樣的處理手法下,不僅是畫中的表面形象,就連這些熟悉的家庭用品所代表的現實-人們的理想期望、印度日常文化及生活習俗-都被通通置於疑問當中。
預展:
上海 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 9月10至13日
首爾 Seoul Auction Space 9月17至20日
臺北 富邦國際會議中心 9月26至 28日
香港 香港君悅酒店 10月3至 7日
查詢: +852 2537 1880 (香港)
傳媒垂詢,請聯絡:Victoria Cheung Communications
張寶棠(Victoria Cheung) / 鄭佳芬 (Teresa Cheng)
+852 9055 3282
victoriacheung@netvigator.co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