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屆上海藝術博覽會負責人介紹,今年現場成交狀況大大出乎人們的預計。展前,他們與很多參展商一樣,準備再度接受藝術市場的“冰霜雪雨”,但揭幕之后驚喜地感受到了復蘇的強勁暖意。開展前兩天,連續十多年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的華氏、大劇院、香格納等畫廊便取得開門紅。華氏代理王向明的十幾幅油畫全部被收藏家買走,成交額達300多萬元。大劇院畫廊第三天即收回全部參展成本,其代理的趙爾俊、趙以夫、盧東明、甘錦奇等畫家均有作品成交,截至昨天,該畫廊共售出油畫19幅,單價從2萬元到30萬元不等。香格納畫廊代理的張恩利作品也被藏家高價收藏。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紅色題材”畫作在本屆上海藝博會上捷報頻傳:蔡江白帶來的7幅該題材作品(3幅油畫、4幅素描)皆有購買意向。特別是他與陳逸飛攜手創作的《不朽的青春》(31年前兩人共同完成該作品黑白水粉小稿,后陳逸飛去世,由蔡江白獨自完成油畫創作),一經亮相便被國內一家拍賣公司相中,很有可能以960萬元起拍價亮相今年秋拍。他的另一巨幅油畫《將革命進行到底》將由地鐵總公司推出紀念版交通卡。
作為上海藝博會的常客,達利的經典雕塑今年成為兩家畫廊爭相推出的主打作品。昨天,記者在其中一家的展位上看到,入口處的5尊小型達利雕塑貼上了表明已售的紅點,成交單價都在50萬元以上。據該畫廊負責人透露,本次最大單筆交易是100萬歐元。
國畫與陶瓷板塊此次更是揚眉吐氣。以“國畫黃金區”姿態高調亮相的“海派書畫聯展”不負眾望,總銷售額達200多萬元;恒源祥香山畫院經營的陳佩秋書法作品被買家悉數購藏;位于世貿商城三樓的中國陶瓷藝術館成交額達到700萬元。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本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之所以在成交量上大大超過預計,大背景是由于目前國內大的經濟環境和形勢逐步好轉,尤其是股市和房產市場的上揚,強有力地帶動了藝術品的消費;而本屆盛會的展商主要由本土畫廊組成,這些畫廊的經營者比較了解本地藝術品收藏者的特點、愛好與需求,所以選擇的展品非常吻合收藏者的口味,這使交易的成功率大為提高。
此外,藝術品收藏群體的素養也在逐步提升,他們很清醒地意識到,目前藝術品價格正是泡沫成分最少的階段,所以也就是收藏藝術品的最好時機,因此紛紛出手購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