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沃霍爾自拍照

1967年所作的《瑪麗蓮·夢露》是大眾比較熟悉的沃霍爾作品之一。

“波普藝術之父”作品現身上海
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第三屆上海藝術博覽會當代藝術展的VIP場上,記者意外發現,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一組(8張)珍貴的自拍照,出現在了一家韓國畫廊的展位上。它叫價33萬美元,是安迪·沃霍爾最后一組自拍照,照片的背景一律為黑色,暴露出他對死亡的恐懼。據畫廊老板透露,這組照片一掛出來,就有很多買家前來詢問,但因為價格問題,截至昨天還未達成交易。
據介紹,本屆“上海當代”亮相的這組自拍照被視為安迪·沃霍爾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心臟病發去世(1987年)的六個月前完成的。當時他在膽囊病痛復發期間,痛恨醫師,而且很怕上醫院。因此,這組自拍照的風格與他先前的自拍照大不相同——他一生用各種方法“玩”自己的身影,給人不可捉摸之感,而記者眼前這組自拍照則黑暗得多,暴露安迪·沃霍爾對死亡的恐懼。照片中,他那僵硬、干瘦的面孔,從底片直視出來。照片的背景為黑色,他的禿頭上戴著著名的“恐怖假發”。
在該展位上,記者還看到了安迪·沃霍爾7張頗具代表性的絲網版畫,其中《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等作品售價都在10萬美元左右。 (《文匯報》 李婷)
“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
“波普藝術之父”、美國波普藝術開創者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7~1986,見左圖)堪稱上世紀60年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1962年他因展出湯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敏感地把握住藝術發展的潮流,以日常生活為表現對象。湯罐頭、可樂瓶、明星、政治人物等都成為他的創作主題。他的繪畫圖式幾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復排立,試圖完全取消藝術創作中手工操作因素。
他既是視覺藝術領域內的寵兒,也是先鋒電影和音樂的弄潮者,并創建了電影制片廠、捧紅了“地下絲絨”樂隊。“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則是安迪·沃霍爾留給媒體時代最樂觀的寓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