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是一座中等城市,以前是芷江縣的一個小鎮。它起步于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時期,因湘黔、枝柳二條鐵路線在這個點上成十字型交叉,一條沅水的支流舞水河從山鎮邊流過,故而推山建城,懷鐵局自然成了城中老大。1996年懷鐵局為活躍懷化的文化藝術市場,在鐵道賓館二樓開設了湖南最大的集郵市場(古玩、書畫)。你如常去市場淘寶,自然會發現一位中等身材,天冷時,常帶頂象德國的軍帽,看起來有點象日本人的懷鐵人,經常在鐵道賓館的集郵市場轉悠,他就是——藝人姜水,當時負責集郵及古玩商們在此擺攤、設點的聯系工作。說他象日本人是有典故的,有一次,油畫家段江華在懷化學院講學,姜水來看他,美術系主任李昀蹊向學生們介紹,這位是從日本來的友人,同學們深信不疑,而他也就有模有樣起來。
我與他十多年前就認識,可每當有人問起姜水的姓氏時,我總是繞口令式的介紹說:姜水的姜不是“江水”的江而是生姜的姜,姜子牙的姜。這也是事出有因,許多人常常要寫成三點水的“江”,我剛與他相識時也經常寫錯。姜姓也是古姓,商煬時代就有,姜水的祖輩在北方,父輩時遷來南方定居,他以前愛好攝影,在懷鐵工會上班,后在湖南師大學習,拿了張文憑又搞起了裝飾設計,再后來就在集郵市場搞管理,玩起了古玩、字畫,一不留神又干起藝術策劃來了。我問他為何?他說只為一個字“玩”,隨后就哈哈大笑起來。他的個性與湖南湘西鳳凰走出來的藝術大家黃永玉有幾分相似,不用深究,你就知道他受業于黃家師門了,深得黃永玉先生的藝術點撥。姜水的藝術感覺就像女人的性感,充溢在全身的每個器官及毛細孔里。
姜水家住鐵一中旁,室內空間不大,約90平方米,但與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寫“陋室銘”時住的房子相比,也不能說小,有臥室二間,夫妻倆及小孩各住一間,自己設計的電腦房兼畫室一間,蝸牛殼內玩設計,除電腦、畫桌外,他居然在電腦桌的頭頂上玩組合,旁邊有梯,順梯而上居然有一床,睡在床上有如在火車上睡頂鋪的感覺。房內四周白色的墻上掛有他與當代名畫家黃永玉、黃苗子、劉文西、曾曉滸、王金石等一批文化人的各種合影。衛、廚各一間,最重要的是客廳,他將之一分為二做客、餐二廳用。隔斷是一個博古架,上面陳列著他多方淘來的寶貝古董瓷。餐廳內掛有黃永玉、王金石兩位先生的畫及黃苗子題寫的“云鶴齋”匾,觀后感言“停一江湖野鶴足以”。
我記得前幾年他大部分時間是為他人做“嫁妝”,寫懷化籍藝術家的評論、生活短文,再就是搞一點封面設計。近兩年自己畫了些畫,確找不到為他寫“秀文”的朋友,照說他身邊有文才的朋友也不在少數,可就只見夏安先生的一篇藝評《話說姜水》,偶而一次喝酒,我說到,姜水是帶我走出書齋象牙塔步入江湖的師傅,我的“江湖”朋友有一大半是通過他認識的,論年齡他比我年長幾歲,可我們能玩到一起是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古玩、書、畫、石頭等。我喝那頓酒時,就自動請纓來寫這篇“秀文”。說是“秀文”是為了要亮朋友們的眼珠子,實際上本文也只是為朋友送上一杯白開水,原汁原味,連茶葉也一片不加。我是畫畫的,想動筆自然也是因感而發,學術論文是寫了不少,可寫藝人的“秀文”還是第一次,自然也是有了涂鴉的興奮之感才動筆。姜水在一次倆人聯展的前言后語上寫到“扔小石子”,他所說的“扔小石子”常人理解為拋磚引玉,他自己認為是扔到水中的小石子,蕩起的漣漪濺到了懷化藝人的心里,激起了人們也扔 “藝石”的欲望。
這幾年懷化書畫界有了一些不同于往年的波動,是從姜水到博物館扔的幾枚小石子開始的。他那時的身份是懷化美術展的策展人,而按國際貫例,他得到投資人那里拿到一筆錢,投資資金不夠時,畫家要聯合出錢,再到畫家手里拿來一批畫做展,展完后畫要退還給藝術家,錢要在這一次展覽中消費掉,為投資人做了一次冠名宣傳,他自己也在展覽中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而在懷化這塊藝術沙漠,經濟較落后地區,不但策展人營利不到錢,畫也得不到幾張,這時姜水也只能笑笑說,得“玩”了。博物館的畫展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李務農、梁端生、伍金生”的三人聯展、“李務農個展”、“劉清明個展”到“七人聯展”,都是他策劃的。他寫的評論文章也是一篇接一篇,發表在懷化邊城晚報上。“懷化有個李務農”、“夜郎國的清風”、“古鎮葡萄彭”、“走近胡林”、“心游山水間--讀禹安平山水畫”、“珍珠池”、“王珺的漆畫”等等,每篇文章都描述了一位懷化的本土藝術家。通過他的筆墨,懷化本土藝術家的形象一個個顯露在收藏家及玩友們的面前。姜水不僅帶動了懷化藝術市場的蘇醒,也活躍了懷化市民的文化藝術生活,他自己也從一個美術策展人加“票友”進化成美術活動家、評論家及實力畫家。
姜水是一個修養全面的藝術家,畫起畫來自然也很有思想性。在“金石緣”茶樓開張的那次畫展上有幅小畫很是有嚼頭,畫名為“關窗”畫的是一群小麻雀停在電線上,一只小雀飛下來覓食。左邊用他非常有功力的小行書寫了一大篇小短文,構圖飽滿而有形式感,文也寫得很動情。大概內容為他們在少年時如何用食物引麻雀進窗覓食,再將窗關上,引得麻雀亂飛,有的撞了墻,有的飛累了掉下來,接下來就是把他們捉住美餐一頓。而黃永玉先生在歐洲也遇到小鳥飛到房內出不去,他對待這些小鳥就不一樣,黃老的做法是:將小窗打開,放小鳥飛到自由的天空中去了。他從黃老爺子這件小事上學到了善待小生命,感慨自己的無知,此畫非常耐看,讓人從中得到一些人生啟迪。緊挨旁邊的是一幅《秋》,畫的是水面上有幾片枯荷葉,下面游動著幾條小魚,非常簡潔而有情調,畫展中最多的還是荷花類題材。姜水說他喜愛荷,因荷是圣潔之物、靈動之物、佛、道、神之物。
你從“金石緣”畫展回來,如果還想多了解姜水其人其畫的話,可打開電腦點擊“畫家姜水”網頁。可看到畫展上看不到的國畫精品如《留得枯荷聽雨聲》、《金魚圖》、《年年有魚》、《盛夏》、《圣潔》、《無法無天》、《清韻》、《仁者壽》等一批內含哲理,畫面清麗的小品。網頁上除作品專欄外,還有藝術活動、文章、收藏等專欄,你可盡情的一飽眼福。
石子打在開春的沅水河上,至于打了多少石子,有多少漂,只有對姜水有興趣的藏友、畫友、玩友在數。如果,那天你對姜水感興趣了,自然對他的石漂有了數。
胡 林 2009.1.19于林藝軒書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