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莊藝術促進會會長洪峰談宋莊命運:
宋莊藝術區不會消失
北京宋莊村民與藝術家的糾紛最終以藝術家的敗訴而結束,藝術家必須在90天內搬離宋莊。由于此案件的審判結果可能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從而有可能牽涉到眾多藝術家在宋莊的存留問題,所以這一普通的民事案件受到了藝術界的極大關注。
在給本案劃上句號的同時,也給宋莊藝術區的未來打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宋莊藝術區能不能像798藝術區一樣,在一場風波之后依然存在?在現有情勢下宋莊鎮政府能不能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宋莊、798工廠、草場地村、索家村、費家村等北京眾多藝術區都是在自發的基礎上形成的,用策展人馮博一的話說就是:力量來自民間。2004年,已經聲名遠播的798藝術區在政府的規劃下面臨拆遷,許多藝術家群起力爭,并委托作為北京人大代表的藝術家李向群向北京市人大遞交議案,要求暫停對藝術區的拆遷。2007年底,798藝術區被列入第一批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原則上不準拆除”,為這場“拆遷事件”畫上了句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798藝術區的“拆遷事件”還是停留在政府意識滯后層面的話,宋莊藝術區則是在農村土地流失嚴重的大背景下的法律問題。宋莊的藝術家與農民關于房產的糾紛在法律的硬性規定下似乎是鐵定的事實——“城鎮居民不得在農村購置房產”這一規定將會給宋莊已安家落戶的藝術家“一棒子”。
從藝術家的角度講,他們多年來對宋莊有著深厚的感情,不愿離開宋莊;對于宋莊村民來說,藝術家的存在已經改變了宋莊的整體面貌,并且有利于他們的長遠福祉;對于鎮政府而言,他們當然不愿意放棄已經初見成效的藝術產業效益,何況,據說當初擁有圓明園畫家村的北京海淀區政府正在為藝術家出走感到后悔,正想極力拉攏一批藝術家重歸海淀。
但是法律的判決摧毀了最初各方的美好愿望,耗時近半年的宋莊農民起訴藝術家的案件有了結果,北京二中院就此做出終審判決,判決宋莊藝術區村民與藝術家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在維持2007年7月宋莊法院一審原判的基礎上,也做了一些改判,如藝術家可再立案起訴村民,索求賠償金。
在給本案劃上句號的同時,也給宋莊藝術區的未來打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宋莊藝術區能不能像798藝術區一樣,在一場風波之后依然存在?在現有情勢下宋莊鎮政府能不能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此,宋莊藝術促進會會長洪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宋莊形成如今規模應該珍惜
記者:藝術家是如何聚集到宋莊,逐漸發展到如今規模的?
洪峰:1993年藝術大師黃永玉老先生開始在宋莊落戶,1994年以方力鈞、岳敏君、楊少斌、王音、栗憲庭等當代藝術家落戶宋莊后,藝術家開始集聚,到1996年有近300名藝術家,2005年首屆中國宋莊文化藝術節舉辦后,更多藝術家集聚宋莊。到目前為止有近2000名藝術家在宋莊生活與創作。
記者:藝術家的到來給宋莊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契機?
洪峰:藝術家的到來,使宋莊從一個無名的小鎮成了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群落。藝術區對于宋莊鎮的經濟來說起到一個總開關的作用,藝術家的到來打開了這個總開關,使宋莊的“特色型資源”發展成為“商業型資源”,進而到“智力型資源”。為了適應新形式的發展,宋莊相繼成立了宋莊藝術促進會、宋莊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宋莊藝術促進會是一個民間組織,是藝術家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全力為藝術家服務的機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