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華夏文物拍賣有限公司
聯合打造第二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
文物藝術品專場拍賣會重點拍品介紹
(2009年9月11-13日)
華夏文物----國家文物局新近批準的中國西部唯一取得第一類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專業文物拍賣公司。
預展時間:2009年9月11日-12日(共2天)
預展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二樓南展廳
拍賣時間:2009年9月13日(周日)下午2時始
拍賣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5樓多功能廳
重慶華夏文物第二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文物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于2009年9月13日(周日)下午2時始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本場拍賣會拍品分為中國書畫、油畫、瓷器、玉器、金屬器和雜項5個類別。拍品來自三方面:一是海外回流,二是文物商店舊藏,三是資深藏家提供。在各個類別的拍品中都有不少的精品、珍品。
本場拍賣會隆重推出海外回流文物精品專場:其中有海外著名收藏家提供的紅山文化玉豬龍;商代早期獸面紋青銅爵、商晚期青銅戈丁爵、化丁爵;戰國透雕彩繪龍紋青銅方鏡;精美玉器和田黃石印章等拍場上難得一見的精品(均有入境報關手續)。
中國西部多家文物商店精品專場和民間藏家提供的文物精品。書畫有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奚岡、吳大澂、鄧散木、張照、鄭孝胥、豐子愷、陳半丁、戴衛、杜泳樵、黃作林、鄧旭等名家力作。另外,歷代精美瓷器、玉器、青銅器、漆器、犀角杯等精品也將亮相本場拍賣會。
書畫:有川渝名家蘇葆楨《玉蘭八哥》(1號拍品)、《桃柳八哥》(13號拍品)等;徐無聞的隸書作品《東坡詩》(2號)、《行書》(61號)、《篆書》(8號);馮建吳《孤蘇寒山寺》(4號);吳一峰的《大渡放筏》(5號);晏濟元《山水》、《書法》;陳子莊:花鳥冊頁。另外:閻松父、周北溪、戴衛、段七丁、李瓊久、岑學恭、郭汝愚、趙蘊玉、李文信、彭先誠、何應輝、方鳳富、秦天柱、郭克、李華生、蔡嵐等川渝知名書畫家的精品力作將亮相本場拍賣會。
全國著名畫家徐悲鴻《馬》、《貓》;張大千《擬巨然湖山圖》、陸儼少《春山云起》、朱屺瞻《楓霜山水圖》、陸抑非《書法》、沈鵬《書法》、啟功《書法》、傅抱石《觀瀑圖》、齊白石《長年大貴》、豐子愷《人物》冊頁、陳半丁《花卉》。另外清代張默遲《鄉林書屋圖》、張照《書法》、奚岡《秋山蕭寺圖》、趙熙《書法》;康有為、于右任、鄭孝胥、鄧散木、楊晉、吳大澂、吳昌碩等人的書畫作品都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油畫:有油畫大師古月全國美展作品和重慶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許世虎、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航、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鄧旭等的油畫精品亦將亮相本場拍賣會。
古月大師的大型油畫巨制《1949年10月1日—南下途中的劉鄧大軍》和創作于文革時期的《朝氣蓬勃》兩件重點油畫拍品;還有著名畫家劉昌文的文革題材作品《青春往事》和《風雪征程》;有著名色彩大師杜泳樵和鐘定強、傅念屏、金科、馬一平、鄧旭、黃作林、許世虎、雷洪、楊瑞洪、劉曙光、龐茂琨、姜國素、高林等名家精品。
瓷器:瓷器從東漢的青瓷四系罐至唐、宋、元、明、清的各類不同品種的拍品均有。其中不乏康熙朝民窯青花瓷精品,更有雍正、乾隆時期的官窯器。
玉器:玉器類中從原始社會時期至清代歷代玉器品種繁多、器形精美。如紅山文化玉豬龍、商代玉鳩、新石器時代玉斧和玉璧、戰國螭龍劍彘、白玉環;漢代玉璧、翁仲;唐代角形杯;明代蚌形筆舔;清代三合環手鐲、如意童子、蓮蓬盆栽等都是難得之藏品。
金屬器:金屬器中的商早期青銅獸面紋爵、商晚期青銅戈丁爵、化丁爵;西周青銅器錯銀鳳鳥紋壺、青銅鳥尊;戰國錯銀權杖、青銅雙耳壺、彩繪龍紋透雕方銅鏡。
雜項:雜項中的明代犀角雕荷葉型大杯、戰國竹胎漆潘蛇紋卮、明代描金龍紋漆器圣旨盒、清田黃石印章等拍品都是不可多得之物。
重點拍品一覽:
1、蘇葆楨《桃柳八哥》、《玉蘭八哥》,此二幅拍品為畫家唐世希珍藏,是一九六二年蘇葆楨在唐世希家所作。此二幅作品為蘇老真跡中之精品。
2、馮建吳《孤蘇寒山寺》,馮建吳是川渝名家中的代表人物,此作布局、構圖疏密有致、中鋒行筆、線條剛勁、功力雄奇,為吳老山水畫之神品。
3、徐悲鴻《馬》:此作約4.5平尺,畫一立馬回首而望,馬的明暗、結構及動態在簡潔明快的筆觸和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此作為悲鴻先生卅三年春在重慶盤溪為金石家志明先生所作。畫的右下方有傅抱石與夫人觀后的鈴印:“抱石時慧同觀”是悲鴻先生的畫馬精品。
4、張大千《擬巨然湖山圖》約7平方尺,此作為張大千仿古山水,尺幅較大,為原裝原裱。圖中山石、樹木、房屋、人物,無處不體現出張大千深厚的傳統中國畫功力。層崖疊翠的山巒,郁郁蔥蔥的古樹,蜿蜒的山路,飛動的瀑布,垂釣的高土,勾畫出一幅令人向往的人間仙境。
5、張默遲《鄉鄰書屋圖》(204號)《鄉林書屋圖》簡介:清,張如芝《鄉林書屋圖》畫,黃其勤題引首,劉彬華、謝蘭生、陳振飛、劉士芬題詩跋,“具有四王遺風,是典型的文人畫”,故宮博物館專家單國強語:難得六位名家集體創作,已成千古絕唱。張如芝:(?—1824)字默遲,廣東順德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在當時廣州畫壇上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喜詩畫,專工山水,其作品列入國家文物局限制出境范圍。黃其勤:字嘉恩,號舟山,廣東新會人,乾隆六十年(1795)舉人,由學正歷官無極知縣。謝蘭生:(1760—1831)字佩士,廣東南海(佛山)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廣州羊城書院掌教,阮元重修廣東通志延為總纂,工詩善畫,其作品列入國家文物局限制出境范圍。劉彬華:(1771—1830)字藻林,廣東番禺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翰林院編修,工詩善畫。
6.古月《1949年10月1日—南下途中的劉鄧大軍》(212號)
為(1985年全國美展作品)。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那震蕩環宇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雄強之聲激勵了億萬民眾。當畫家古月在1985年經歷了文革的現實之后再去涉及這一主題時,深感那只是一種渴望的輝煌。然而,民族振興的意志是阻擋不了,在重新以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為主題的表達中,畫家從另一個視角選擇了當時南進途中的劉鄧大軍在聽到這一宣告時那山呼海嘯般的動人情景,深刻地表達了整個民族不論在怎樣的泥濘和艱難中那勢不可擋的意志和信心。
7.雍正紅釉高足碗(315號)和 乾隆祭紅釉高足碗(316號)。此二件為清雍正和乾隆的官窯紅釉精品,直徑均達19厘米以上,一件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一件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二件拍品曾為四川省文物商店所藏。在近幾年來國內拍賣會上官窯瓷器缺乏的情況下,此二件拍品確為不可多得之珍品。
8.紅山文化玉豬龍(346號)。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器的特色之一。其頭像豬而身如三星他拉玉龍。豬龍合體,造型奇特,豬龍屬于神話動物,因為古代認為豬和龍都是冰(雨)神,是祈雨求豐年的祥神。
9.獸面紋爵(388號)。商早期(二里崗時期)(公元前1600年—前1028年)。通高:15公分,流/角寬:16公分。飲酒器,狹長流,尖尾,口沿折邊加厚,束腰,鼓腹,側面有銎(把手),平底,三足呈尖錐狀。二柱立于流折上,柱帽成月牙形,腰裝飾連珠紋,腹飾單線凸目獸面紋。在商爵中為較早期形制,甚少見。
10.西周青銅鳥尊(405號)和戰國青銅雙耳壺(404)。兩件拍品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鑒定,有中博鑒定證書。
11.戰國 彩繪龍紋透雕銅方鏡(408號)。整體銅胎鑄造,兩層透雕文飾加彩繪。鏡背系繩穿孔為戰國型制紐,紐圍周邊以四只卷曲蟠龍紋裝飾,龍頭對稱朝向弦紋紐,龍身體淺鑄造鱗片,斜線等細紋,以幾何形卷云紋環繞收邊,背為凸鑄透雕,文飾線條加以淺鑄造透雕加飾彩繪,粗細有致,瑰麗無比,典型楚文化風格。戰國鏡以絢麗多姿的文飾,精致流暢的藝術,輕盈靈巧的形制而著稱。彩繪鏡則是楚國特有的高檔產品,它結合金與漆工,突破銅鏡色澤比較單一的缺陷,使金屬與色彩的光輝交相輝映。迄今所見戰國銅鏡多為圓形鏡。方鏡較少,已知方鏡中一般為單面加彩,面積小。而如此體大,尺寸達13.5公分雙層透雕且加艷麗彩繪文飾,品相如此完美的戰國彩繪龍紋透雕銅方鏡是極為罕見珍稀之物。
12.乾隆描金龍紋漆器捧盒(436號)和清代銅龍一對(401號)。此二件拍品在中央電視臺《尋寶》走進重慶的尋寶活動中被專家團一致推選為重慶十大寶物之一(有證書)。
13.明犀角雕荷葉型杯。此杯由亞洲犀角雕成荷葉狀杯,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并且器形碩大,直徑達18.5厘米,重近300克,確為明晚期之犀角雕精品。
歡迎光臨本場拍賣會!
本場拍賣會已在中國雅昌藝術網、卓克藝術網、中國文物鑒定網、“華夏文物”等網站全面進行第二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文物藝術品專場拍賣會拍品在線預展。
重慶華夏文物拍賣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283號
聯系電話:023-63554387 63554380 63554006 66976268
咨詢電話:023-63679121
傳 真:023-63705618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