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仿宋人山寺圖》真跡
09春拍中國書畫板塊風云迭起,高價成交拍品不斷涌現。尤其正值張大千誕辰110周年之際,其作品成為今春中國書畫拍賣市場上表現最為強勁一個主題。以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五家拍賣行本季上拍的張大千作品成交數據為例,五家拍賣行共上拍張大千作品157件,成交總額達1.06億元,其中僅27件流拍,平均成交率高達83%。專家指出,這樣的成績只能表示張大千的藝術價值還只是“水落石出”階段,真正的精品還沒有出現,所以其作品價格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位置。本周刊特別請來數位業內專家從本季春拍情況出發,對張大千作品藝術價值和市場價格以及未來市場空間進行深入剖析和預測。
張大千,在繼承和發展傳統中國繪畫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并取得輝煌成就的一代宗師,由于昔日特殊歷史原因而遠走海外,直至逝世都未能回到祖國,但是他的藝術成就和個人風采卻弘揚于海內外,被譽為“東方畢加索”,業界更公認其為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第一人。
藝術價值進入“水落石出”階段
為紀念張大千誕辰110周年,今年海峽兩岸為其舉辦的學術研討、作品展覽等活動極為頻繁。各拍賣公司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張大千作品專題或專場拍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20日,國內各大拍賣行上拍的張大千作品數量高達730余件,為歷季之最。由于市場上張大千贗品情況頗為嚴重,本周刊僅選擇香港佳士得、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五家拍賣行本季上拍的張大千作品成交數據作為本次討論的依據(見下表)。
五家拍賣行共上拍157件張大千作品,其中130件成交,成交率高達83%,總成交額近1.06億元。除香港佳士得和北京保利流拍比例略高以外,其他拍賣行成交率都在90%以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匡時本季不失時機推出的《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繪畫作品專場》拍賣,成績斐然。張大千1948年作的《宋人山寺圖》(小青綠)乃其抗戰勝利后,離開大陸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畫高峰期的得意之作,估價750萬至900萬元,最終以1433.6萬元奪得該場拍賣桂冠,并成為張大千作品目前國內拍賣的最高價;而另一幅張大千在1947年為舊上海紡織業大王吳昆生所畫的《文會圖》,也以1366.4萬元高價成交。書畫研究專家小適指出,這兩件拍品可說是近十年來國內拍場上不多見的張大千壯年時期精彩力作。
匡時拍賣總經理董國強認為,這次專場拍賣拍出的價格基本上反映了張大千的市場狀況。不過,他坦言,專場中普通作品拍出的價格或許會超過市場平均價。
不過,滬上著名書畫收藏家顏明認為,本季張大千作品雖然成交很好,但并沒有出現大漲,個中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假畫太多;二是上拍數量雖多,但精品太少。

張大千《峒關蒲雪圖》真跡
學古臨敦煌和潑墨潑彩哪個更討喜?
朵云軒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旺指出,張大千在大陸的時候,一直是學古階段,從學石濤,到宋元,再到敦煌。最大的成就就是1945年學習敦煌回來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尤其是1948年,是他那個階段風格形成的頂峰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作品在大陸特別受歡迎。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張大千身居海外,畫風大變,形成張大千晚年最精彩的潑墨、潑彩風格。而這個時期的作品則是港臺以及海外市場尤為喜歡的,也是張大千后期作品在海外賣得特別高的原因。
市場價格遠未達到應有位置
在顏明看來,現在買張大千的作品就等于“花銅價買黃金”。“不過”,他補充道:“任何時候購買張大千的作品都不晚。”他相信人們只會越來越認知到張大千藝術的可貴,畢竟張大千真正的精品還沒有現身。顧大希也指出,目前張大千作品價格還不是很高,其價值遠遠被低估。
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總編輯湯哲明說:“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西方沒有稱呼過任何一位中國畫家為‘世界級大畫家’,但惟獨將張大千評為經典。”他表示,從目前市場來看,張大千的作品標的其實不高。
另外,他也指出,張大千一生的創作數量龐大,其精品和一般應酬之作之間的質量差異很大,也是導致其整體平均價位被拉下來的原因。所以,如果要看張大千的市場價位,還是要看他的精品。
董國強表示,今年張大千的作品價格又有點上升,這與各個公司利用張大千誕辰110周年為題目大做文章有關。盡管拍賣公司借題發揮是為了促銷,但是不坑人,誰買了,將來都會有回報。他相信張大千作品價格未來漲幅空間依舊很大。
只要出現精品 張大千就有望過億
今年4月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張大千逝世25周年紀念展。展出的畫作包括張大千早年赴敦煌臨摹壁畫的作品,以及其60歲以后融匯所學,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開創潑墨、潑彩畫法后的多幅名作,其中就包括張大千傳世畫作中尺寸最大的壓軸作品《廬山圖》。顏明和顧大希一致表示,這是他們見過張大千精品最多的展覽,尤其是張大千最精彩的晚年潑墨、潑彩作品。
他們指出,目前收藏張大千精品最多的莫過于中國臺灣書畫收藏大家林百里。“他幾乎擁有張大千30%的精品,保守估計也有300件。”顏明告訴記者:“只要他出一件作品,張大千的真正天價就會出現。”顧大希也說:“林百里在張大千精品上的資金投入占到他購買藝術品資金中的60%。如果他出一件貨,張大千的作品紀錄就有可能過億。”
市場崛起之時也是贗品泛濫之際
或許大家談到作品漲勢都會興奮,但不能忘卻的是市場也有險惡之處。專家小適指出,雖然今春上拍的張大千真跡作品質量尚可圈可點,但其中的贗品數量也是史無前例。730余件拍品中,張大千真跡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其中不少拍賣公司推出的張大千拍品,流拍量幾乎是100%。除了贗品,假拍也是回避不了的現實癥結。所以,他指出收藏和投資張大千作品依舊存在諸多難以回避的風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