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鉤著名畫家作品或當代藝術品的理財產品開始在國內銀行出現,背后凸現的是我國的藝術品投資理財之路。
建行攜保利藝術品市場嘗鮮
近日,建設銀行推出了首款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據悉,這個新鮮的理財品種,首先由投資顧問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選定一批藏家手中的當代著名畫家作品作為投資標的,并對藝術品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然后在評估價格的基礎上打折來確定募集資金規模。這款信托計劃信托期限為1年半,投資者能享受到7%的預期年收益。
根據信托計劃規定,藏家可以根據約定對這批藝術品進行回購,并向投資者支付相當于當初定價7%的費用。否則,這批作品將進行拍賣處置,并根據拍賣的成交價格來確定藏家和投資者的最終收益。對于投資者來講,拍賣價格越高,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藏家無法回購及拍賣成交價格不理想,這款產品的投資收益及本金存在一定風險。
但投資者無權決定最終收益,只能被動選擇。意思是說,如果在產品到期前,某個畫家的作品突然升值,收益遠超過回購的資金收益,此時是執行回購還是按照市場價格來計算收益,投資者無權決定。
有信托業內人士對本刊記者說:“其實這款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實質是一款融資產品。”某外資銀行資深私人投資顧問也表示,這款信托計劃的投資者購買的其實是7%的受益權,并不是藝術品的所有權。
盡管如此,但這款藝術品投資產品信托份額在短短3個工作日就全部銷售完畢。
與建行同步,招商銀行推出了一款私人銀行藝術鑒賞計劃,這是一款類期權藝術品投資產品。投資者可以從招行推薦的當代藝術品中任意選擇其喜愛的作品,存入相當于該藝術品現價的保證金,即可擁有該藝術品的鑒賞權益,期限為1年。在1年之內,如果其選定的藝術品升值,投資者可隨時以原約定價格購入該藝術品。如果不滿意,投資者也可退還藝術品,只需支付2%的管理費用就可拿回保證金。也就是說,如果藝術品的定價為100萬元,那么投資者1年要支付2萬元鑒賞費。
建行北京市分行私人銀行副總經理南亞珺表示,中國富裕階層的眼光正在轉向精神領域,藝術品投資和收藏需求日益升溫。但市場上的相關理財產品卻十分稀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