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佩秋 芙蓉水禽
作為近年來形成的特色,除了已經推出的青年推薦展外,上海藝博會還將推出“軍旅名畫家專題展”、“高校藝術設計創新作品展”以及“海派書畫聯展”,陶瓷館還有“當代陶瓷藝術家提名展”與“龍泉青瓷主題展”。上海藝博會組委會副秘書長顧之驊表示,這些展中展既保證了藝博會保持往年的勢頭與參展畫廊及作品的陣容,又對藝術市場作了前瞻性的推動,讓上海藝博會這個平臺更上層樓,品牌更響亮。
讓軍旅藝術家進入市場
今年,上海藝博會首次推出了主題展,而首屆主題展就瞄準了軍旅藝術家,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軍旅名畫家專題展”為題,推出23位當代著名軍旅藝術家的精品力作。顧之驊向記者表示,舉辦這樣的展中展,讓軍旅藝術家以如此陣容集中呈現,在上海藝博會十幾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匯集扛鼎之作
專題展由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負責具體組織。位于世貿商城三樓西廳的主題展館,在1千多平方米恢弘大氣的展館中將匯集全軍優秀美術家的扛鼎之作,既有曾經在全國獲獎的精品,也有近年來的美術探索之作,在繪畫題材上更是豐富多彩。
新時代“紅色經典”
其中,有表現中華民族取得抗戰勝利歷史時刻的佳作,如陳堅創作的油畫《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有緬懷為黨和國家英勇獻身的先烈,回憶并記載波瀾壯闊革命歷史的力作,如夏荷生的國畫作品《屹立》、袁武的《抗聯組畫》、駱根興的《西部年代》以及反映新時期人民軍隊在國家和百姓遭遇自然災害時的大無畏精神氣概的新作,如苗再新的《生死挺進》等。
另外,還有一批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央第三、四代領導人形象的經典繪畫,如劉大為創作的表現鄧小平同志的國畫《晚風》;邵亞川表現江澤民同志的油畫作品《巡堤》;周補田表現胡錦濤同志的油畫《蒙羅維亞的一天》等。還有諸多真實反映戰士生活,熱情頌揚新中國成立以來軍隊建設的各項新成就的作品,例如曾在全國美展中多次獲獎的李翔創作的《畫兵》,以及反映中國海軍軍艦出訪的《中國軍艦首訪美利堅》,表現中國航天飛行事業的《五星紅旗在這里飄揚》、《太空軼事》,再現澳門回歸儀式上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威武氣勢的《澳門回歸》等等。
進入市場循環
顧之驊表示,解放軍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梁,既是威武之師,也是文化之師,聚集了一批以劉大偉為代表的軍旅藝術家,在歷屆全國美展中他們的作品都取得過優異戰績,而且在藝術創作的探索上也表現得獨樹一幟。他強調,這樣的主題展,不僅是向廣大觀眾展示軍旅生活,更重要的是借助上海藝博會這個特殊平臺,向國際藝術圈推薦那些軍旅藝術家的作品,讓這些作品進入市場循環,實現市場化。
設計新作展瞄準高校新人
今年首推“上海高校藝術設計創新展”別有一番深意。這個“上海高校藝術設計創新展”,由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及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等11所上海高校藝術與設計院系共同發起并參與。
參展作品已經確定
顧之驊指出,從城市創新角度看,設計新作展十分重要。設計也是藝術,是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樞紐。展覽由上海的多所高校的相關院系參與,就是為了讓高校的新秀嶄露頭角,給上海的設計界增添活力。
設計新作展的展覽召集人、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傳達設計學院副院長陳耀明則向記者透露,設計展的參展作品經專家團三次評選后,已從這些院校的推薦作品中產生。他強調,這些作品包括了視覺形象設計、產品設計、時尚設計、多媒體設計以及空間設計等類別,大多是在國內外設計展中獲獎的優秀作品。
借藝博會吸引新秀
他指出,舉辦“上海高校藝術設計創新展”,旨在宣傳上海的城市形象,促進上海的城市創新活動發展,通過上海藝術博覽會的展示平臺,促使上海的人才集聚、知識集聚、資源集聚、機會集聚和績效集聚,為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促進創新型城市的早日建成。
他強調,今年的展覽重在呈現大學生對于世博會的理解和參與,期待大學生以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去詮釋2010年上海世博會關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概念。他還強調,上海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水平一直處于全國的領先地位,“創新展”將集中展示上海大學生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成果,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提供新的概念。
“海派書畫聯展”捕捉機會
由上海煌杰畫廊、怡琴畫廊、路畫廊聯合出展的“海派書畫聯展”,正如顧之驊所指出的,展覽突出中國元素,強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海派書畫進行梳理,完整演繹海派書畫從第一代大師到第三代藝術家之間傳承與革新,反映上海的文化精神。
呈現3代海派名家精品
煌杰畫廊負責人高杰清向記者介紹,聯展擁有300平米展位、180米展線,展出七八十位海派藝術家的約120件作品。其中,不僅包括了根植傳統的近現代名家吳昌碩、鄭午昌、吳湖帆、黃賓虹、謝稚柳等,還推出了民國時期融合中西方藝術的改革家林風眠、朱屺瞻、劉海粟、關良、傅抱石等,再到當今的海派名家施大畏、盧輔圣、韓碩等,所展覽的作品無論從創作年代、創作內容等方面,都屬于海派名家的經典之作。聯展還將出版一本《海派精品集》精裝畫冊,包括這些藝術家的200件作品。他還透露,現場展出的作品更有相當一部分是從藏家手里借展的。
說到參展的主要作品,高杰清可謂如數家珍:除了吳昌碩的“四君子圖”、“清供圖”老大巨作外,還有吳湖帆、張大千、鄭午昌、王一亭等人的繪畫,弘一法師、沈伊默等人的書法,劉海粟與程十發的精品等;還有當代書畫家中的陳佩秋、劉旦宅、韓敏、蕭春海、劉大為、韓碩等人的佳作。大多是在畫派傳承與開創新派方面有特點的藝術家。他們的成就不僅是學術上獲得認可的,在市場上也體現出了身價。
書畫交易一枝獨秀
組織聯展的3家畫廊都以經營書畫為特色,其中煌杰畫廊與怡琴畫廊,都是近現代書畫的經營收藏加上當代書畫;而路畫廊則以經營當代書畫為主。高杰清介紹,3家畫廊去年一起參加上海藝博會,比較投緣,因當時受到經濟危機沖擊銷售清淡而有了抱團取暖的想法,就決定今年攜手辦海派書畫聯展。想不到陰差陽錯,趕上了今年春季大拍中國書畫一枝獨秀的好日子。
他還透露,上海藝博會的銷售狀況參差不齊。如果對上一輪藝術品市場活躍期做一番回顧:2004到2005年期間上海藝博會的書畫銷售最好,而從2006到2008年則書畫銷售都不好。因此想到要抱團取暖,一起聯手做展覽。希望把近現代書畫的脈絡與市場結合。他表示,準備這次聯展有較大的投入,有一定的風險。現在只能說該做的工作已經做好,屆時買家一定會來,但結果會怎么樣卻不敢預測。
海派書畫大有可為
他認為,海派書畫藝術家陣容很大,收藏群體也很廣泛,有相當好的基礎,但因為北方藝術市場好,上海藝術市場有欠缺,目前,海派藝術家身價太低。他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畫廊和藏家的支撐力度不夠。
他還指出,傳統書畫講究筆墨,實驗水墨放棄了筆墨。目前市場明顯地向傳統書畫傾斜。奧運會開幕式使用書畫卷軸的形式,反映了目前國家強調文化產業、重視由中國人自己說了算的傳統書畫。因此他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他還表示,書畫價格在變化中,是買賣雙方不斷討價還價的結果,其定價要根據數據庫,當然也要參考拍賣價格,但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作品要區別對待。
他認為,上海書畫畫廊很多,但只走拍賣的路子。應該與當代藝術的畫廊一樣,推廣藝術家。需要長期的推廣,光在拍賣行做價格不行。據他介紹,煌杰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包括華三川、韓敏、韓碩、陸抑非等。如韓敏,從2000年起就做藝術家推廣工作,得到了買家的認可,證實了畫廊的眼光。不過他又表示,書畫的特點,不可能全部包下來,而且這些藝術家大多是已有自己的業績的人,畫廊與藝術家只能是寬松的合作,買斷一批作品,做展覽、出畫冊等。不過他表示,對簽約的藝術家,能做到價格他說了算,而不是由拍賣場來定價。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