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藝海2009年秋拍于9月19日在安徽合肥元一希爾頓酒店舉行,17日~18日預展。推出中國古代書畫和中國近現代書畫兩個專場,共計近700多件拍品。
古代書畫專場推出二百余件作品,其中有明四大家之一沈周1494年作“秋山行旅圖” (146×34cm),其書法師承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工山水、花鳥,兼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此件作品,以黃鶴山樵為藍本,再現了王蒙的厚重和蒼茫。
乾隆年間弘旿“山水”(153×83cm)書兼四體,畫備諸格,山水得董、黃之妙諦,花木具陳、陸之秘傳,并有鑒賞印“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 宜子孫”、“石渠寶笈”“遺子孫”。鄭板橋、陳馥1757年合作 “紫藤壽石圖” (145×72cm)。陳馥有古秀氣,善詩能畫。鄭板橋題跋,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錯落有致,別有韻味。

羅聘“梅花”

梅清“壁掛玉千尋”
羅聘“梅花”(126×31cm),“揚州八怪”中年輩最晚,但其畫能兼擅眾長,自辟蹊徑,別具一格的。以畫黃山著名,新安畫派梅清所作“壁掛玉千尋”(90×42cm)藏印:平齋所藏、黃德峻評書讀畫之章;《梅清畫集》P149,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他筆下的黃山,以氣勢取勝,行筆流動豪放,運墨酣暢淋漓,取景奇險,用線盤曲,富有運動感。
晚清書法大家,趙之謙“書法八言聯”(180×34cm)初學顏真卿,篆隸法鄧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強,別出時俗,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吳昌碩1906年作“石壁幽蘭圖” (127×70cm)鑒藏印:蕭平鑑定。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
任伯年1873年作“花鳥四條屏” (133×31cm×4),《明清花鳥古畫技法析覽精選》90-92頁出版。 任伯年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結合中國畫傳統畫法,民間畫法和西洋畫速寫,彩色法。確立了獨自的畫風。擅花鳥畫,鉤勒,點簇,潑墨交施互用,賦色鮮活明麗,形象生動活潑,別具風格。兼工人物畫,尤精肖像畫,淺描淡染,筆墨不多而能得神情。亦畫山水畫,能塑像。其畫風于清末江南一帶,甚有影響,為海派之首。
近現代書法專場推四百余件作品, 30余件賴少其所作山水、花卉、書法,其中1986年所作“黃山秋色”(67×67cm),《賴少其畫集》出版。安徽對于賴少其已經不是故鄉勝似故鄉!然而當時身居安徽省政協副主席之位的賴少其連擴大一點自己畫室的愿望也無法解決。一生大節錚錚、磊落大氣的賴少其雖然不會張揚計較這些瑣屑細末,但是也不難猜想,賴少其間或在咀嚼內心的悲喜時,一定不免有些失落的滋味。這一切都使賴少其的葉落歸根多少帶有一絲無可奈何的悲涼色彩。

齊白石
齊白石1910-1917年兩幅早期作品“山水”,其一尺寸為(27×29cm)兩次出版:①《齊白石全集-第一卷》P179,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10月。②《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録》上卷P80,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7月其二尺寸為(26×28cm)五次出版:①《齊白石全集-第一卷》P181,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10月。②《中國名畫家全集-齊白石》P4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③《中國名畫家全集2-齊白石》P47,臺灣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④《白師老人自述》P110,臺灣臉譜201年出版。⑤《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録》上卷P81,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7月。 此兩幅作品山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
徐悲鴻1936年作“喜鵲”(127×32.5cm),《徐悲鴻畫集》文物出版社出版,2007年出版。樹干上落一只喜鵲,為蕭索的秋日平添了幾分溫情。圖中樹干的用筆雄健有力,富于方折、頓挫、提按變化,表現出枝干特有的質感,以淡墨中鋒勾勒輪廓,寫意生動。
李可染1947年作“仿石濤筆意山水”(69×47cm)五次出版①《名家翰墨》P22,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②《名家翰墨·李可染專號》P22,香港翰墨軒出版公司,1992年。③《名家翰墨·李可堅定特集》P47,香港翰墨軒出版公司,1992年。④《中國名畫家金集·李可染》P121,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⑤《中國名畫家全集·李可染》P12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此幅作品是李可染早年山水畫,水墨凈化提煉達到極致。作為一代山水畫大師,李可染有其獨特的山水語言和藝術模式,他前期的山水畫清疏簡淡,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尤其水墨的提煉,更使整幅山水籠罩于一片朦朧恍惚的寧靜之中,別具幽邃森秀之感。

吳冠中“漁村”
吳冠中“漁村”(68×68cm),《散珍集成》壹,P21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此幅圖描繪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墻,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李苦禪1978年作“高瞻遠矚”(87×42cm)此幅圖為他晚年作品,愈加返樸歸真,運筆線條如行云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雄健蒼勁,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謝稚柳“修竹壽桃”(88×65cm)陳佩秋題簽、題跋。著錄“《近現代中國畫名家——謝稚柳》第79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版”。此幅作品一氣呵成.生活氣息十分濃厚,一枝一葉極富變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錯落,濃淡枯榮.點染揮毫,無不精妙。畫風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
劉海粟1975年作“熊貓”(135×69cm)鑒藏印“梁溪華氏國璋”,熊貓為海老最愛創作的題材之一,法度沉著富于變化,造型憨態可掬,是十分難得的佳作也。

陳少梅“觀瀑圖”
陳少梅“觀瀑圖”(130×66cm)《陳少梅作品精選》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2001年出版。此幅圖分上、下兩部分,中間以水紋相隔,筆斷卻意連。上部危峰聳立,瀑布飛流直下,激起濤濤波水,畫松用筆如屈鐵,硬勁盤亙的拖枝彎曲伸出,過渡轉承,仿佛與畫中人含笑呼應,被賦予感情色彩。下部一人踞坐小船上回頭視瀑,用白描輕松勾勒出人物的神態,自然準確生動。
林散之1976年作“書法”(135×32cm)蕭平先生題跋“林散之先生一九七六年所書論書詩,遒勁縱放,真跡無疑也。丙戌冬初蕭平觀識”。此作品用筆變化多端,他有時行筆緩慢,如作楷書,線條凝重,沉靜,枯澀,似春蠶吐絲;有時行筆疾厲,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轉直下,如藤蔓檐,一氣呵成。正是這種豐富而微妙的變化,造成雄偉飄逸姿態,磅礴放曠的氣勢,劃沙折股的筆意,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梁啟超“書法”(81×40cm)著錄于“《憨齋珍藏書法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在書法藝術方面,早年研習歐陽詢,后從學于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
一年的征集準備,安徽藝海將以更好的拍品回報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關注!屆時安徽藝海全體員工恭候廣大藏家的蒞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