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目前圖像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著人們對于現實物象與視覺圖像的認識。另外也對繪畫的存在,起到重要的解構作用。因此,來自世界圖像最發達地區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市的大批藝術作品,就對我們深入了解什么是“圖像藝術”,有非常重要的觀賞價值,進而促使我們了解和研究圖像藝術與繪畫之間的密切關系,以及圖像對當代藝術家創作顯性的滲透意義。
安特衛普城都被人們視為世界圖像文化發展的中心舞臺。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特別展覽“圖像的故事:安特衛普的古典與當代藝術大師”,展出一批來自該城的畫作、攝影、錄像、雕塑作品,都是由安特衛普城的三大美術館借出,即安特衛普皇家美術館、帕拉丁-莫瑞圖斯博物館/印刷館(該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向來貼緊藝術與圖像文化發展的“安特衛普當代美術館”。
安特衛普展內容豐富,其中13件出自佛蘭德斯(Flemish)古代畫家之手,也是皇家美術館的收藏;112件當代藝術創作,來自當代美術館(MuHKA);另外25件是版畫創作,其他還有古典油畫家魯本斯(Rubens)和范·戴克(Van Dyck)等的作品。
●安特衛普重要收藏的集合展出
比利時安特衛普當代美術館館長巴特·德巴爾(Bart De Baere)說:“圖像展,其實是一次安特衛普重要收藏的集合展出,繪畫中的各種圖像,需要我們去細心解讀。展出先在上海舉行,第二站來到新加坡。上海的展出長達8周時間,是兩地成為姐妹城市的一項活動,讓我有機會和當地藝術工作者直接接觸、交流,這是展出最好的結果。新加坡和上海是東西方文化的匯合點,也使圖像藝術展,更具意義。”
他說:“藝術作品和人一樣,通常很難溝通,主要因為每個人對自己所知,全是由圖像儲存,對于不熟悉的東西,比較難以接受,像展出中的許多圣經畫作,必須要先對經文故事有所了解才行。但我個人希望,前來觀賞的人,不一定要精通藝術,就像進入花園一樣,看花觀草,得到欣賞的趣味,也就夠了。”
論到歐洲圖像藝術的潮流,巴特·德巴爾說:“在西方圖像史上,有南部意大利與北方佛蘭德斯兩條線索,而佛蘭德斯地區首先發展起來的藝術市場,使圖像傳播成為可能;同時,配合時代的需求,著名畫家魯本斯本人也對圖像時代的奠基付出努力和貢獻,是他首先將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理念造型及北方佛蘭德斯的物理造型熔為一爐。”
談到當代藝術的發展,他指出,畫家大多傾向“反圖像”。“安特衛普地區的當代畫家無不對‘圖像’的可能性質與形態推出各種創新提案,但其特點是偏于嚴肅,例子如1960年代崛起的一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