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千秋萬春”龍紋葵花鏡
尺寸:直徑24.5cm
繼在山西太原成功舉辦了“懷瑾握瑜——2009山西巡展”之后,中拍國際將以一系列大的舉動迎接秋拍的到來。唐山巡展、武漢拍賣會、北京拍賣會相繼進入倒計時。春以蓄勢,碩華秋實,隨著收獲季節的到來,中拍必將在藝術市場大有作為。精品搶先看,我們先來盤點一下武漢拍賣會上的亮點。武漢拍賣會將于10月中旬舉行,屆時中拍國際將推出鏡花水月·銅器系列、意凈心空·佛像系列、玉林獨趣·玉器系列、俏麗傾心·翡翠系列、熱度依舊·瓷系列、文人巧思·竹木牙雕系列、筆透云煙·油畫等幾大系列300余件精品。我們將以可靠的拍品質量,優質的服務,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誠信交易的平臺。

漢 銅鎏金獸面紋鋪首銜環(一對)
尺寸:長23.5cm 寬13.5cm
Ø 銅器·鏡花水月
中拍此次著意加強了銅器系列拍品,特別是20余面銅鏡均為難得一見的精品,其質量、品級之高,勢必打破嘉德在國內銅鏡拍場獨占鰲頭的局面。以唐代“千秋萬春”龍紋葵花鏡為例,其直徑為24.5cm,八瓣葵花形,圓鈕,龍體盤屈,龍爪雄健,利用龍本身的動態前后照應,保持構圖的平衡,更顯得健壯威猛、富有力度。外層花瓣內上下左右對稱放置“千秋萬春”四字。此鏡應為唐明皇賞賜大臣之物,有《千秋節賜群臣鏡》詩句為證,曰:“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蟠龍自然象征皇帝,祥云繚繞自然是象征群臣輔佐。此鏡既為皇家工匠制作,自然在工藝技術構圖設計和繪畫水平上都是上乘之作,且鏡尺寸大,龍鱗清晰,尤其是“千秋萬春”四字銘文更是少見,保存完好,殊為珍貴。極負盛名的千秋鏡從唐朝天寶二年前后走向衰落,其所見證的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一段歷史,因此它除了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外,還有重要的史料和學術價值。此外,戰國四山鏡彌漫著濃郁悠然的歲月氣息,唐代界格花卉銘文鏡圖案清晰,閃爍幽幽白光,以及南宋雙龍菱花鏡等都令人愛不釋手。
中拍此次著意加強了銅器系列拍品,特別是20余面銅鏡均為難得一見的精品,其質量、品級之高,勢必打破嘉德在國內銅鏡拍場獨占鰲頭的局面。以唐代“千秋萬春”龍紋葵花鏡為例,其直徑為24.5cm,八瓣葵花形,圓鈕,龍體盤屈,龍爪雄健,利用龍本身的動態前后照應,保持構圖的平衡,更顯得健壯威猛、富有力度。外層花瓣內上下左右對稱放置“千秋萬春”四字。此鏡應為唐明皇賞賜大臣之物,有《千秋節賜群臣鏡》詩句為證,曰:“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蟠龍自然象征皇帝,祥云繚繞自然是象征群臣輔佐。此鏡既為皇家工匠制作,自然在工藝技術構圖設計和繪畫水平上都是上乘之作,且鏡尺寸大,龍鱗清晰,尤其是“千秋萬春”四字銘文更是少見,保存完好,殊為珍貴。極負盛名的千秋鏡從唐朝天寶二年前后走向衰落,其所見證的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一段歷史,因此它除了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外,還有重要的史料和學術價值。此外,戰國四山鏡彌漫著濃郁悠然的歲月氣息,唐代界格花卉銘文鏡圖案清晰,閃爍幽幽白光,以及南宋雙龍菱花鏡等都令人愛不釋手。
銅器中還有一對漢代銅鎏金獸面紋鋪首銜環十分引人矚目,其長23.5cm 寬13.5cm。該鋪首通體鎏金,雖為獸面卻有輕靈的美感,圓環和獸面的面積比例約略相等,加上圓環會產生輕盈纖細且均勻的視覺張力,恰可和上方厚實的獸面取得平衡。整器鑄工精美華貴,突顯出典型的漢代宮廷風格,形制宏大,鎏金工藝精湛,頗為珍貴。該鋪首曾經在中拍國際山西巡展中展出過,當時便引來不少藏家的詢價,相信在此次拍賣會中定會引來多方的爭奪。

清代 銅鎏金文殊菩薩坐像
尺寸:高42.5厘米
Ø 佛像系列·意凈心空
佛像系列拍品也是中拍此次重點加強的項目,其中一座高達42.5厘米的清代銅鎏金文殊菩薩坐像,面容慈祥喜悅,身佩花形耳珰、瓔珞、臂釧等飾物,繁多而精美,雙手于胸前施轉法輪印并牽蓮。菩薩全跏趺坐于覆蓮臺之上,蓮瓣圓鼓高凸,豐盈飽滿,是清代國力昌盛的體現。須彌臺正面浮雕兩只孔雀,俯身回首相望,上端和下端鏨刻細密精絕的卷草、蓮瓣、幾何等紋飾,繁復而華美。寶珠形背光更是裝飾繁雜,上端高浮雕迦樓羅神鳥,口銜一蛇,威猛兇煞。浮雕造型怪異、猙獰的護法神獸及飛天、憨態可掬的白象護佑兩側,均以密布的卷云紋
為地紋。背光后陽鑄藏文六字真言,底浮雕十字交杵和八寶紋封藏。造像整體多采用高浮雕工藝,層次分布錯落有致,立體感極強,更添文殊菩薩之威嚴神圣。表面光潔,鏨刻精工,鎏金足赤,菩薩造型柔順而優美,可謂集匠師之高深刀工與瀝瀝心血于一身。

清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尺寸:高17cm
此外清代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鎏金純正,鏨刻細膩精巧,技藝高超;重達1204.6克的“章嘉呼圖重金敬造”款純金鑲寶石無量壽佛坐像等都將成為拍場上備受追捧的寵兒。

元 鑲金座黃玉俏雕鴛鴦戲蓮紋帽頂來源:www.artxun.com
Ø 玉器系列·玉林獨趣
Ø 油畫專場:筆透云煙
總之,中拍國際強勢打造的此次藝術品盛宴,珍品薈萃。廣大收藏愛好者都不應該錯過這次“買真、買珍”的絕好機會。
尺寸:通高5.3cm
Ø 玉器系列·玉林獨趣
為適合不同買家群體的需要,培養不同層次的市場,玉器系列拍品布局上高、中、低檔拍品都有,特別是適合武漢藏家的口味,精美的玉牌子將會給拍場再增幾分熱度。
元代一件鑲金座黃玉俏雕鴛鴦戲蓮紋帽頂,無疑在玉器系列中極為搶眼。這件帽頂黃玉質地,主體運用透雕工藝。鴛鴦身形橢圓,羽冠、頸部、翅膀、胸前和后尾均用陰刻線細細琢成,雙翼靈動,羽毛豐滿柔順。鴛鴦身軀交錯緊貼,一只張喙,似在述說;另一只回首凝望傾聽,以靜態定格反應出鴛鴦瞬時的動作。制作者還匠心獨運,將一側褐色玉皮俏雕成荷葉形,以單陰刻線飾葉脈,流露出鴛鴦在水中嬉戲的歡愉自在。此帽頂反映出了金元時期游獵民族高超的藝術水平。對玉雕作品中玉皮的設計把握正是這時期的一個特色,同時也將俏雕工藝發展到新的高度。該器的金座作覆蓮瓣狀,每片蓮瓣之中均飾紅寶石一顆,奢華閃耀。相對于美玉,蒙古人更偏愛寶石,常常把寶石打磨裝飾于生活器皿之中,根據寶石的成色和打磨鑲嵌工藝,推測該底座應為西亞工匠所制。該金鑲寶石帽頂與元成宗、元文宗畫像所繪帽頂一致,應為元代皇室之物。而同類帶金座的器物在博物館里也是極少的,市場中更難覓其蹤,可謂是同類器物之中的標準器。
還有一件明代銅鎏金鑲白玉花卉螭龍耳墨水瓶,玉質潔白瀅潤,器型雅致。兩側各透雕螭龍作為杯柄,杯口鑲銅鎏金蓋套,蓋鈕之座為瑪瑙雕瑞獸,小巧可愛。蓋口內嵌有玻璃杯,可儲存墨水。托為海棠形,底部配四足銅鎏金底托。鎏金部分鏨刻花葉紋,充滿異域風格,應是俄羅斯古典風格裝飾。此金蓋杯材質對比強烈,內斂含蓄的潤玉與亮麗的鎏金結合在一起分外搶眼。自古以來,我們的先民就以玉質的堅硬象征君子之氣節;玉的溫潤代表君子謙謙之風。愛玉、佩玉是中華民族精神境界的體現。該器玉制部分所雕圖案如螭龍、瑞獸乃至仙枝壽桃等都是中國傳統裝飾題材,寓意祥瑞。其與西方所推崇的象征財富的金色相結合,正是西方人仰慕中華幽深文化的體現,但他們注重實用的習慣阻礙了玉之神韻的凝聚,只把玉杯當成一件實用器具,改造成墨水瓶。無法領悟到中國人賞玉的標準。
此外,五代白玉浮雕云雁紋杯、唐代白玉嵌鎏金菩薩佩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玉之珍品。

明 銅鎏金鑲白玉花卉螭龍耳墨水瓶
Ø 翡翠·俏麗傾心
翡翠的價格近年來呈翻番上漲之勢,中拍此次為武漢拍賣精心準備了90余款顏色鮮艷、質地好、水頭好、有一定厚度的高檔翡翠。選擇真正有收藏價值的翡翠,無論是做禮品還是自己佩戴,定會物超所值。

北周 彩繪陶牛
尺寸:高33cm 長37cm
Ø 瓷·熱度依舊
在瓷器系列中,中拍依舊推崇市場潛力日漸顯現并已為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看好的高古瓷,同時加重了明清瓷的分量。
一件西晉時越窯青釉獸形尊,盤口,短頸,腹部下垂,平底。頸部下方堆塑一獅形神獸,呈蹲坐狀,張口銜珠,全身以線條刻劃出怪獸的皮毛,輪廓鮮明,神形兼備。該器胎體厚重,釉層厚潤均勻,施釉不及底,釉色青中略閃灰,釉面布滿細小開片,屬晉代越窯的典型特征。瓷器與出土于江蘇宜興西晉永寧二年紀年墓、現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一件獸形尊很相似,應屬同時期精美之作。
還有一件北周時期的彩繪陶牛,其仰首立耳,雙目圓睜,雙角直豎,脖頸粗悍,作引頸哞叫狀,四肢強健。后腿比例稍短,突出了肌肉的力感以及造型的堅實穩固之感,賦予了陶牛粗獷的風格。其造型之準確、堆塑手法之高超,使之成為一件既有個性又蘊藏著力量的優秀作品,反映出北周時期農耕高度的發展。除了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牛在現代又被賦予了新的寓意那就是股票投資的牛市(勢),擺放家里或作為禮品相贈,均有招財進寶之意。2 0 0 7 年蘇富比拍賣了一件北齊彩繪陶牛,最終以30,000美元價格成交。
清乾隆時期的茶葉末釉橄欖瓶,通體無飾,遍施茶葉末釉,釉面腴肥瑩潤,呈失透狀,釉色偏青綠,有“蟹殼青”之雅韻,暗綠的底釉中閃耀著星星點點的黃色。清代茶葉末釉制品多為景德鎮官窯所燒,以雍正和乾隆時期最為多見,并以乾隆時的燒制最為成功。雍正時制品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皮”;乾隆時則茶末兼有,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茶葉末”等。《陶雅》云:“(茶葉末釉)尤以綠色獨多者最為希罕,蓋乾隆窯也”。橄欖瓶造型較為少見,唯雍正,乾隆二朝較多,此瓶造型端莊秀美,線條簡潔流暢,比例協調,當為乾隆時期典型之作。

西晉 越窯青釉獸形尊
尺寸:高37cm, 口徑15.8cm
Ø 竹木牙雕·文人巧思
該系列拍品中不得不提及的是一款長生無極紋漢瓦當硯(帶紫檀鑲玉硯盒),直徑17cm。 瓦當作為中國古代特有且珍貴的建筑構件蘊含著豐富的文字史、建筑藝術史、書法史、工藝美術史內容,構成了中國古代一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瓦當硯質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儲墨不涸,積墨不腐,厲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倍受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此瓦當硯以漢代吉語“長生無極”瓦當制成,硯堂寬博微凹,除邊輪略有小磕外,字跡完好無損,筆畫高凸,清晰若新制,硯額保留板瓦斷裂處自然形,未加雕琢打磨。當面包漿飽滿厚重,經反復燙蠟,瑩潤可愛,澄泥瓦質堅致細膩,光滑潤澤。“長生無極”四字分居四扇區,圍繞一圈連珠,筆法蒼勁,精美絕倫,審其形制與字體風格,當為西漢中晚期皇家建筑所用瓦。該瓦當硯配有圓形紫檀硯盒,舊有“寸檀寸金”之譽,昔為皇家貴族專用,尋常百姓難以問津。硯盒頂部鑲嵌白玉鏤雕蟠龍穿花紋飾,更顯華貴。玉質細膩,顯油脂感。以多層次鏤雕工藝,精雕細琢。局部玉質極為剔透,為傳世玉器常見特征。玉飾刀法洗練,層次分明,重重疊疊,起伏而多變。圓雕、鏤雕、線刻、隱起、打磨、拋光等工藝,均絲絲入扣,無可挑剔。

清乾隆 “翁方綱”“趙魏”竹石詩文臂擱正面

清乾隆 “翁方綱”“趙魏”竹石詩文臂擱反面
另外還有一件清代毛竹質地的“翁方綱”款修篁詩文臂擱, 長33.8cm 寬8cm,表面修制光滑,刻工精細。正面刻繪修篁石鳥紋,修竹清秀挺拔,怪石嶙峋而立,樹枝則枯澀古拙, 雜以蘭花野草,兩只悠閑飛鳥覓食其旁,共同構筑了幽雅恬適的意韻。左上角配刻相應詩句:“修篁一曲奏堇風,年少為友三侄作于吳下”,印:“舅”;正面右下角刻印章:“萬壽祺篆刻金石”,表明該圖的作者為萬壽祺。萬壽祺清代赫赫有名的畫家,善畫山水、仕女人物。又博學多才,擅工詩文,精于書法篆刻。其畫風清新淡雅,超俗不凡。

關紫蘭《靜物》
尺寸: 53*49cm
背面分別以行書和隸書篆刻記文,其一為:“彭城萬年少先生清高絕俗,遁世無悶,書畫琴棋,靡不精妙,篆刻深入古人,雖吉光片羽,彌足珍貴。秬香二兄好古篤學,勁節虛懷,其視若拱璧,而什襲藏之也。北平翁方綱。”印:“翁方綱”;其一為:“萬年少先生壽祺為勝國遺逸,博覽群書,精工百藝,歷數星占,無不通曉,所著隰西集氣均深沉,議論馳騁,于梨洲炎武外獨樹一幟,畫師與可,書法魯公,皆有特立不拔之氣。此枕寥寥數筆,尤出塵俗,令人對之肅然起敬。秬香二兄屬。晉齋趙魏。”印:“晉齋”、“趙魏”。筆法遒勁有力,線條簡潔流暢。此二文當為翁方綱、趙魏對他的贊譽之詞,兩人均為清代詩人、著名書畫家。翁方綱與劉墉、成親王永瑆、鐵保齊名,世人并稱四人為“翁劉成鐵”。他精于考據、金石、書法之學,尤善篆刻。在他的竹雕設計和制作中,經常以筆法運用于刀法之中,其所制作的筆筒、香筒、臂擱,佛像等,大多精妙絕倫,意蘊深遠。趙魏一生研究,以金石學為最知名,兼精篆、隸。此竹石詩文臂擱集萬壽祺詩畫、翁方綱篆刻和趙魏書法于一體,流傳至今,雅致依然更平添幾分歲月遺痕,實為收藏賞玩之佳選。
Ø 油畫專場:筆透云煙
為了滿足藏家的多方面需求,中拍還特意精選了二十余幅油畫作品,其中在日本拍賣市場火爆的上世紀美女畫家關紫蘭的畫作《靜物》將現身拍場,在相對冷淡的中國市場,其升值空間不言而喻。忻東旺、何孔德、何工等名家作品亦將亮相拍場。
總之,中拍國際強勢打造的此次藝術品盛宴,珍品薈萃。廣大收藏愛好者都不應該錯過這次“買真、買珍”的絕好機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