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山古稱白岳,位于安徽省黃山市西33公里處,海拔585米,因其”一石插天,與天并齊”,遂在明嘉靖年間改名“齊云山”。其神奇獨特的丹霞地貌,琳瑯滿目的摩崖石刻,鐘靈毓秀的山水田園風光是眾多藝術家神思向往的地方。
2009年5月26日,由中國美院山水系的陳智安老師帶隊的寫生團隊走進這片風光綺麗的人間圣境,人立山頂,物我兩忘,神思馳騁。打開畫夾,抬頭望去,峰巒四起,峭壁跌宕,我感覺古人的構圖即章法固然重要,但當面對真山真水,必須跳出陳套,自出新意,平時之筆墨必須靈活運用,以心運手,神發(fā)心壑,善變多方。寫生與創(chuàng)作是互牽互讓,才能達到出奇制勝,能在使人產生新鮮感之中,使藝術性的高度得以發(fā)展。
通過這次寫生,我將自己的作品《玉虛宮》、《香爐峰》、《天開神秀》細心回顧,總結歸納幾點薄見。
一、畫面的氣勢和節(jié)奏感。勢,便是造險,我感到無險不成勢,平穩(wěn)之中不可能產生勢,而且每下一筆都要做到增益其勢,險象環(huán)生,小處亦不能放過。節(jié)奏感,便是變化也,時時變化,每一筆都存在推敲。切忌雷同。如同音樂一般,有音律之美,起伏有度,方成大雅。
二、取舍有法?,F(xiàn)實中的東西并非完全符合畫面需要,不可老老實實,一幅畫要有重處和輕處,重處細畫,輕處淡寫。將構圖方法與描繪技法合理安排,相濟并用,以滿足整個換面需要,如《天開神秀》中的右邊三棵樹的借用,使畫面上的布置顯得更為有序而生動。
三、對比關系。比如干與濕,我特別強調對比的強烈感覺,大干與大濕,使得視覺上特別突出,增強水墨的韻味,將自己內心的那種感覺真實而生動的反映在紙面之上,使我與觀者拉近距離,產生心靈的碰撞。再比如量與暗,暗處做足方顯亮點突出。當然作為畫面在整個調子中,有的偏重亮,這要根據(jù)主題的需要而定。凡此種種無一不在矛盾中互克互制,而達到美的產生。
四、畫面留白的處理。以虛代實,虛中出奇,以奇制勝,偕領全局,決定了起承轉合的走勢,調節(jié)空間的層次關系,使畫面產生并締造出一種空靈之感,使觀者有登高一望,胸懷間吐納萬千?!独L事發(fā)微》中講到:“畫山水貴乎氣韻,氣韻者非云,煙、霧、靄也,是天地之真氣?!彼?,在作畫時,我以留白之法統(tǒng)領全局。
通過這次寫生,使我深深體會到好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動人,是藝術家的真情感受與對藝術的渴望和追求得以暢然發(fā)揮,這是一個畫家必備的品格和素養(yǎng)?!独L事微言》中講到,“凡畫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探討久之,自有妙過古人者。畫寫意者,正在此著精神,亦在未舉畫之先,預有天巧耳。不然則畫家六則首云氣韻生動,何所得氣韻耶?”
岳鎮(zhèn)川靈,海涵地負。胸中有丘壑,發(fā)而見諸形容,陰陽明晦,萬里之遠,可得而繪于咫尺之間,悅己,悅他人耳。
道教圣地,仙氣宜人。齊云秀氣,永駐心田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